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探讨

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探讨

摘要: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主力军,其所受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直接关系到未来教师的道德发展水平。当前社会的不良风气、传统的培养模式,以及学校重视专业教育等因素都制约着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应从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环境,发挥学校主渠道教育作用,积极开展校园主题活动等,不断提升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关键词: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对策

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的颁布,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毕业生共同进入了全国统考时代。教师这一职业逐渐由各行各业拥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士来不断的补充壮大。虽然招聘新教师需要拥有教师资格证书,但准教师们所具有的职业道德观却不尽一致。师范生作为我国教师职业储备的主要力量,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通过毕业实习和入职前培训,才能使师范生能真正从内心和价值取向上认同教师职业,并逐步变成其内心的自主选择,在教学过程和道德践行中提升职业道德标准。

一、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时代与现实的双重需求

中国的社会形态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这个概念也已经风靡了各行各业。在教育领域中,其又意味着:教育内容快速更新、教育呈现样式不断创新、教育评价方式逐渐多样化等等。总而言之,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化改革的战役中。在这场教育变革中教师作为适应并传授信息化变革实施的主体,最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并对其自身道德准则产生动摇。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应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科学、更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更好地顺应时展和现实需要。

(二)消除师德隐形缺失的需求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与指引者,同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在从教生涯中难免不会受到形形色色的诱惑或者来源于自身的职业懈怠感,只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时时刻刻不断地鞭策教师的思想与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师从心底关爱学生、为教育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孜孜不倦的攻克教学问题。教师具有示范性、学生具有向师性,因此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一代人。师范生自我品行不仅仅代表着他们自身,也代表着新一代教师的形象。由此,要特别重视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质量,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中可能存在的有关师德隐形缺失的问题。

(三)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需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且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正是需要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校园是青少年成长中获取知识与道德观的主要场所,教师对其人格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古时候人们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与高尚的师德,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同样具有道德观的学生。对师范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使其明确肩负的重任与责任,让其不断铸造自身高尚的人格并以自身品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为祖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新一代接班人。

二、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不良风气对师范生的影响

时下社会拜金风气如此盛行,难免使教师的道德观念产生偏差。社会上的人为了取得世人眼中的成功,竭尽所能的大肆聚敛财物枉顾伦理道德。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不禁染上了铜臭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让教师以及师范生廉洁自爱?虽然师范生一直都在象牙塔中,所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较少,一旦他们进入了社会大熔炉中难免不会近墨者黑。师范生将逐渐屈从于利益的驱动,将最初树立的职业观与道德观抛诸脑后,导致拜金主义盛行。至此,必然会影响到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

(二)传统培养模式对师范生的制约

我国一直践行着道德教育,师范院校以及各大培训机构也都在大力加强准教师的道德教育。其中师范院校主要从课程设置、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这几方面来培养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但随着时代的转变,传统的培养模式逐渐制约了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其一,课程设置欠完善。现今师范院校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普通课程,第二类是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主,第三类是在教师教育课程中,仍主要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为主,并没有专门开设《教师职业道德》这门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加强师范生的职业道德,其道德水平仍停留在原有的认知上。没有从实质上加强其职业认同感以及职业信念,也没有深化其教师职业荣辱观。其二,片面划分职业道德教育。师范院校为了追求较高的就业率,仅仅加大对师范生说课能力、教育理论知识等方面的投入,忽视了师范生精神领域的追求强调职业道德教育属于职后教育并不应归类到学校的教学中。其三,教学方法陈旧。对于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所采取的方式基本源自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集中灌输、空洞说教是高校采取的强硬方法。其缺少吸引力、学生参与度不高。这样的授课方法很难使得师范生有兴趣学习并将所学应用到自身的职业生涯中,无法达到其预期效果也得不到实际效益。

(三)重专业轻教育对师范生的影响

师范生职业道德认知水平取决于两方面。第一方面:师范生自身素质欠缺。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主要从他的行为来识别。知行合一是道德水平的最高体现,知易行难才是个人道德水平的真实体现。多数的师范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并没有规划更不谈学习规范职业道德这种深层次的精神归属。师范生归根结底还是在发展中的人并不具有较强的自律性,对自己的道德规范仅限于口头能够落实的较少。第二方面:学习职业道德的积极性不高。师范院校为了提升本校的就业率,着重让其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大量培训其职业技能并不看重职业道德素质。师范生也将精力集中于职业技能、专业知识上,对于职业道德的学习仅限于通过考试来实施。

三、加强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环境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往往被认为是教育机关和师范院校所负责的范畴,这样的认知是极其狭隘的。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全民道德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状况。这就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全社会的事。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出台师范生的思想道德规范条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各级社会组织应加强与师范院校合作,加强对师范生职业道德的塑造,可以利用课程设置强化师德建设。利用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宣传师德正能量,形成师德建设职前职后一体化。最后,在社会环境中,应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来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让社会环境成为一个道德教育课堂,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影响师范生的成长。

(二)发挥学校主渠道的教育作用

学校要把握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体系。一方面,要分主层次、分层次地展开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主层次是指,师范生所受的道德教育主要是来自学校设置的课程、校园文化以及师长的言传身教。分层次是指,针对不同等级、年级、专业的师范生进行有的放矢的道德教育。如:学校组织的师德竞赛、文化竞演、读书报告等形式师德教育。另一方面,加大师德建设的投入。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加强学校的职业道德建设就是争取学校的生存发展权。学校应从资金上加大投入比例,就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上,加大关注度。

(三)开展校园活动提升师范生素质

学校要依靠党团组织和青年社团,积极开展各种适合师范生特点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首先要让师范生树立积极正能量的教师职业道德心态,明确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潜在的社会意义。其次,通过各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一些教师出现不良职业道德现象的本质,及其对社会、学生的极大危害性,这将有利于构建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最后,还要通过教师正面教育或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师范生能正确看待社会层面显现出的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道德思想认知水平,从而使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变得更加的坚不可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委人事司.教师职业道德:第6版[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2]田欢欢.试论师范生的师德培养[J].高校管理,2012(1):69-70.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72.

[4]蒋西艳.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5]李庆杨.创新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16(3):326-327.

[6]陈慕真.高校师德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5(6):111-112.

作者:王晓雪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