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安全教育的路径浅析

安全教育的路径浅析

一、提高重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机制

(一)提高重视,齐抓共管

安全稳定是高校和谐发展和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前提。高校党政领导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制定各项工作计划时都将安全稳定作为首要前提,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和落实各项安全教育制度。在学校党政领导的指导和带领下,形成全员重视的良好局面,全校教职员工人人重视安全教育,自觉参与安全教育,保证安全教育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加强人力和物力

1、抓好骨干队伍建设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需要学工部门、保卫部门、专兼职教师、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等部门和人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要保证安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就必须保证这支队伍的战斗力。首先,学校应该对从事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所有教职工进行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通过讲座、外出参观、影视教育、实战演习等各种形式,提高教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安全教育知识技能,形成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过硬的安全教育队伍。其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对从事安全教育管理的各个部门和人员要进行明确的分工,细化各项岗位职责,并且实行责任制,将安全教育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再次,加强考核,实施奖惩制度。对各个从事安全教育管理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年终考核,将考核指标量化,使之有理有据,真实反映其安全教育工作实施情况,对考核优秀的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对因教育管理不到位导致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制,从而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加大经费投入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和推进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和保证。要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资金投入至关重要,高校应该加大对安全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及时落实教材、课时、设备、活动经费等相关费用,从而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稳步开展。[1]

(三)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要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安全教育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制度为保障,确保工作实效。第一,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设立专门学分,编排相关教材,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制定相关考核方法。第二,坚持全校安全情况通报制度。以“安全通报栏”或“安全简报”等形式,及时持续向学生通报本校每周(月)的安全情况。[2]第三,完善学生管理相关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完善学生请销假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等,防范于未然,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第四,严格执行监管和考核制度。各部门和教职工的安全教育管理职责是否落实到位,需要制定和执行监管制度,由专门部门和人员依照具体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对优秀的进行奖励,对不合格的及时进行通报和督促整改。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

(一)开设安全教育课程

1、作为必修课,设立学分,严格考核课堂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首先从课堂教学入手,将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内容包含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校纪校规,防火、防盗、防骗、防传销,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健康等。每学年安排不少于10个学时,设立专门学分,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贯穿大学各个年级,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精心编排教学大纲,将一般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技能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传授给学生,确保安全教育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同时,与其他公共必修课一样,在学期末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对安全教育课程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取得相应学分,否则必须补考或重修,如补考、重修后仍然达不到合格标准的,不能取得毕业证书。同时将课程成绩计入学生综合测评,与评奖评优挂钩。通过这种方式,使安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保证安全教育落到实处。2、精编精选教材要保证安全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科学合理的教材是基础。高校要组织专人,结合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有理论成果和本校大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各个阶段不同的安全需求,精编安全教育教材,内容应涵盖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3、加强师资建设,丰富教学手段要保证安全教育课程的高效开展,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关键。高校要重视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从学校保卫部门、思想政治教师、心理学教师、辅导员等队伍中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专业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教师,组成安全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并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管理与考核,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单调乏味的说教方式,采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逃生演练等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手段,善于利用大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进行警示教育,提高说服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将安全教育融入其他课程

安全教育的推进不能仅仅依靠安全教育课程,更要将安全教育理念渗透到其他课程教学中,将安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专业课等,由授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穿插讲授安全知识。比如将非传统安全教育贯穿于《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中;同时,还应结合军事理论教育等课程,拓展国防教育内容,渗透非传统安全教育。[3]比如在理工科实验课上,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如防火防爆安全知识和逃生急救技能;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融入网络安全知识和预防网络犯罪的知识教育;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进行求职防骗、防传销、交通安全的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讲授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安全知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做准备。(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1、组织学生参与安全管理高校可组织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中,成为安全管理的主体,通过亲身参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的修订,参与安全管理活动,体验安全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比如,学校在制订和修改安全教育相关制度时,可向广大学生征询意见,以班级为单位反馈意见和建议,供职能部门参考,对于合理化建议进行采纳;在具体的管理实施中,设立相关学生机构,协同相关部门进行安全检查和管理工作,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模式。比如成立学生宿舍自管会,负责宿舍安全的检查和通报工作,通过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进而带动身边其他同学共同关注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2、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将安全意识内化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当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开展消防演习、急救知识培训,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辩论赛、文艺演出,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法制宣传、安全知识宣传活动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安全的重要意义,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

三、融入日常教育和管理

(一)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必须结合实际,要同校园的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安全与法制教育贯穿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须注重心理疏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4]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心骨,应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育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1、组织学生学习校纪和法规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讨论,观看法制教育电影、电视录像,使学生知法懂法,提高法律意识。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手册》,了解和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遵纪守法的大学生。2、将安全知识教育贯穿大学生活动始终在新生入学时,辅导员、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比如编印安全知识宣传手册,通过大量发生在高校中的实际案例来提醒同学们提高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防骗防盗等安全知识;对参与新生接待引导工作的高年级学生进行培训,让他们在新生引导过程中,通过聊天的形式传授安全知识,这种学长口口相传的形式更易为新生所接受;在开学典礼、新生入学教育、班会等各种场合反复强调安全问题,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大二、大三年级学生中,定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组织学生参与安全宣传活动,开展求生训练,安全演习,强化安全观念,掌握防范技能。针对大四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以防骗、防传销为主题的安全教育,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教育引导大学生识别传销组织和诈骗行为,自觉远离传销,并且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正确面对挫折,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求职压力。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班主任要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从新生入学开始,通过查阅学生档案,登记家庭基本情况,掌握学生大致情况,平时通过班会、下宿舍以及与任课老师和学生干部沟通等多重渠道,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对学生进行心理建档,将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单亲家庭等学生作为特殊关注对象,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思想,解决实际困难。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与心理咨询机构老师联系,开展专业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心理误区,从而避免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伤人、自杀等事故的发生。

(二)与日常管理相结合

大学生安全问题涉及到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应当将安全教育理念和思想渗透进日常管理中,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与安全教育息息相关,比如实验课的严格要求和规定,有利于提高学生安全意识,防止因违规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宿舍管理中的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禁止明火等规定大大降低了火灾隐患;校外住宿的相关管理规定和申办程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严格的限定和审查程序有利于杜绝在外住宿引发的安全事故;平时和节假日的请销假制度以及班级集体外出活动的严格审批程序,有利于掌握学生去向和动态,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因此,相关部门和学院在制定和执行大学生日常管理规定时,应强化安全教育理念,将安全稳定作为管理的第一要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四、加强宣传,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观念和意识起着潜移默化且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注重环境的重要影响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学校方方面面对安全的关注程度,在校园中形成"事事以安全为前提,处处体现安全重要性"的良好氛围,从而巩固安全教育的成果。

(一)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安全宣传

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电视台、广播站、校刊校报、学校网站、论坛等各种媒体和校园橱窗、宣传栏、宣传横幅等各种宣传手段,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安全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比如在学校电视台、广播站播放安全教育专题节目,通过视频或音频讲座、安全主题电影、大学生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大讨论等节目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接受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在校刊校报、学校网站上开辟安全教育专栏,宣传安全知识,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安全主题征稿,将优秀稿件刊登发表;在学校论坛上开设安全教育专版,尤其是运用一些高校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和大学生误入传销等实际案例作为讨论的主题,吸引广大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的过程中自然接受安全教育,并将安全知识内化为自身意识和需求。在教学楼内、宿舍区内以及各种学生学习生活的公共场所,张贴图文并茂的安全宣传海报或提示语和安全标识,并且在"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等特殊日子通过宣传横幅、宣传板等形式开展主题宣传教育,让学生时刻受到安全文化氛围的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二)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环境建设的有力推手,高校应借助大学生社团具有高影响力、号召力和高参与率的特点,引导学生社团开展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安全主题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比如组织以安全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活动、图片展;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团日评比活动,由各个团支部围绕安全这一主题,自由发挥,开展形式各异的团日活动,让学生们在构思活动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高校还可以每年开展安全文化月,通过文艺晚会、各类竞赛、宣传活动等,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校园的安全文化氛围,以安全的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成效。

作者:唐荣宁吴胜利王华光刘雪莲单位:南京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