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实践性教学改革证券投资论文

实践性教学改革证券投资论文

1课程实践性环节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含有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取向两层意思,但就现状而言,应着重考察教学价值取向问题。“证券投资”课程所承担的功能与其所处的地位相关联,也决定它在课程知识体系的节点位置。就财经类专业来说,该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应在高年级开设,并应以“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等课程知识为支撑。在实践性教学的价值取向上应倾向于巩固和提高。然而,现阶段在实施该课程教学时往往聚焦于“课堂炒股”的单纯演练,从而导致学生难以建构起专业知识体系。就课改的实施主体而言,任课教师是课改的直接主体,同时也决定课改的格局。课改的价值取向直接反映教师对课程的态度。“证券投资”课程在实训教学中所要承担的任务,以及最终要达到的效果等问题,在教师中仍有争议。为此,需要将该课程实践性课改的价值取向,纳入专业教改的大背景下来认识。这就表明,作为核心课程和作为选修课程的“证券投资”,二者也应该是不同的。

1.2教学手段

由于各高校办学实力不均衡,形成了各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手段的差异化,从校内实践性教学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下,通过模拟金融机构环境和业务流程引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有条件的学校则可以在股市开盘期间向学生模拟操盘过程。从校外实践性教学来看,由于证券投资作为一种技术性含量很高的业务,因此,教学模式一般以学生观摩和听取报告为主。实践性教学环节也就是实训教学板块,在手段的构建和实施上不仅面临着硬件制约,也受到软件的约束。对于前者而言,主要体现在校内实训场所的建立,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设置;对于后者来说,则主要指向实训指导的师资。由现阶段高职办学一般规律可知,在实训教学硬件和软件的构建应遵循:重点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群的顺序。因此,在“证券投资”课程实践性教学手段的构建上,应积极挖掘现有教学资源。

1.3教学结果

这里的实践性教学结果是指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且这种评价机制将扮演控制职能,循序渐进地推进“证券投资”课程实训教学的开展。然而,从现行的实践性教学评价模式来看,几乎无法承担起这种控制职能。具体而言,实践性教学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程度,且主要以学生提交的实训报告和教师的考勤记录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这种评价机制既缺少对教师教学(带队)质量的考察,又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因此,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偏离。针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绩效评价,表面上看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涉及评价指标、被评价对象、实施评价的主体、信息反馈处理等多项要件。因此,需要结合上述多个要件逐一优化现阶段的评价机制。

2教学改革模式定位

在“证券投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改中,首先,应解决课改的意识问题;其次着重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并建立起植根性的教学模式;最后,还应在教学评价机制的优化上下工夫。

2.1目的定位

应该在整体视域下看待“证券投资”实践性环节课改的目的定位,即应从专业整体、专业群整体、学院教改整体等视域下来进行。就笔者所在学院的实际情况而言,该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理念、能力为导向,且能将大一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融合。因此,课程的实训教学起到整合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的作用。课程的目的定位应集中反映在实训内容设计的广度和实训形式的多元性上。

2.2手段定位

教学改革的手段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校内实训手段应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过渡环节,该环节是学生在工作任务导向下进行知识融合的基础,也是学生体验工作团队业务模式的开始。校外实训手段的构建应着重使学生感受到现场工作的氛围,以及真实工作岗位的内在要求。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有明确清晰的职业方向。

2.3结果定位

多要件共同支撑下的评价机制设计,需要完善评价主体的构成,以及建立针对不同“被评价主体”的指标体系。应加强对教师和校外实训效果的评价,这种被评价主体的调整将对其形成约束机制。但实施面临一个难点,即如何约束校外实训场所的教学行为(时常出现消极配合的情况)。为此,需要在常设管理机构上做文章。

3教学改革路径构建

在定位驱动下,“证券投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路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

3.1形成校本要求下的教改意识

所谓“校本要求”可以解读为: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依托学校。这实则是对当前高职课改中所反映问题的一种回答。在与同行进行交流时,听到更多的是课改理念的创新、课程实训形式的创新,但却很少能考虑其在实施中的可操作性,以及即使可操作而由此所带来的教学环境的震动。因此,应梳理“证券投资”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思路,以及在实施中可能遇到的教学组织管理难题。

3.2在问题导向下明确教改目的

根据人类行为逻辑可知,在“刺激—欲望—行为—结果”的内在逻辑下,一定的欲望应成为所实施行为的导向,而欲望的产生又依赖于对现状的不满与反思。因此,需要在问题导向下明确“证券投资”课程的实践教改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应围绕学生历年就业走向,以及从学生反馈的学习体验,找到制约实训教学质量提升的原因,从而对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排序,这样便形成了教改目的中的内生变量。

3.3分类化的教学手段模式建立

根据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的不同,建立分类化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根据高职院校各自校外教学资源的多寡,应在充分挖掘校内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场所。校内实训教学应在创设证券投资任务上下工夫,并根据学生的专业层次着重完成信息搜集、投资方案设计,以及小组方案论证。校外实训环节应理解外协单位的苦衷,积极与之沟通,加强对学生岗位意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

3.4多元综合化的评价体系设计

建立多元综合化的评价体系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根据课程的地位来具体实施,应增加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权重。另外,可与校外实训单位建立起董事关系,在校企合作办学的机制下约束校外单位的行为。

4改革的保障措施

4.1兼职教师方面

兼职教师承担着培训学生岗位实际操作能力的任务,因此,设置校内兼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岗位,强化校内外兼职教师对教学技巧的掌握和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在校内实训环节上,应强调兼职教师的到岗率。对于那些有专职工作任务在身的兼职教师,应在学期开始前以任课清单的书面形式告知该教师。对校内专任教师需持续培训其职业素养,对校外兼职教师则需加强教学素养的培训。

4.2机构职能方面

在优化金融专业教学模式的机构路径上,有不少专家进行了研究和展望。有的建议在学校层面设置专门的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管理机构;有的更建议与企业直接合作建立金融学院,推进各种实践教学的实施。笔者建议,为了真正达到优化教学模式的效果,机构职能路径按如下四步实施:第一步,设置专职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教师岗位,专职实践教学事宜;第二步,建立系或专业群一级项目中心,承接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项目;第三步,整合整个金融专业群的优势企业项目,成立金融学院;第四步,在学校层面设置专职机构统筹全校资源。如果没有前两步,直接设立金融学院或专职机构,无法达到优化教学模式的真正效果。所以,机构职能路径按上述实施,循序渐进,能达到优化金融专业教学的真正效果。为了保证充足的顶岗实习岗位,尽可能选取规模较大的合作企业进入“学院”董事会。例如,在选择会计专业合作企业时,应尽量选择有分支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或会计岗位较多的大型国有企业。而金融专业在选择合作银行时,尽量选取市、区级的支行,因为这个级别的支行都会下辖数几十个营业网点,每个网点都可以提供一到两个顶岗实习岗位,这样才能保证充足的顶岗实习岗位。

5结语

通过对“证券投资”课程实践性环节教学现状的分析,首先需要在教改目的、手段、结果等三个方面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教改路径则可围绕:形成校本要求下的教改意识、在问题导向下明确教改目的、分类化的教学手段模式建立,以及多元综合化的评价体系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展开构建。具体而言,课程所在专业系部、教务部门应共同来梳理“证券投资”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思路;寻找制约实训教学质量提升的原因,对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排序;在充分挖掘校内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场所;与校外实训单位建立起董事关系,在校企合作办学的机制下来约束校外单位的行为。

作者:冷松 单位:扬州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