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提升信用社信贷质量的探讨及意见

提升信用社信贷质量的探讨及意见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高收益资产基本上是信贷资产,因此信贷资产质量就是信用社的生命线。没有高质量的信贷资产信用社的发展是一句空话。如何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我们信用社需要长期面临的一大难道。现结合我们的信贷实践,针对如何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的难点和对策作如下探讨:

一、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难点:

制约信贷资产质量,阻碍信贷资产质量提高主要有以下“五难”:

(一)惧贷惜贷放贷难。

1、惠民政策落实,农民贷款饱和。随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免征农民税费、对种粮农民进行补助、退耕还林资金补助等使农民的收入大幅的提高,同时农村医疗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等等减少了农民的支出。因此农民购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性支出已经能够自足,不需要办理贷款。

2、国有企业改制逃债,信用社不敢贷。一些地方借国有企业改制之名,逃废债务现象比较严重,信贷资金损失严重,加之国有企业包袱重、前途暗、政企不分,因此对国有企业产生了恐惧心理,不敢向其发放贷款。

3、民营企业发展不规范,信用社惜贷。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发展存在的一些先天性不足,因此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经营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不能够达到风险管理的要求,同时部分企业已经给信用社造成了一定份额资金损失,因此,信用社信贷人员和管理层,对民营企业不敢放手发放贷款,存在惜贷现象。

4、工商户贷款规模难以扩张。个体工商户经营流动性大,规模小,资金需求少,对资金的成本核算较细,往往是今天贷款明天还款,增加放贷的成本,难以增加的贷款总量。

(二)贷款有效担保难。

1、农民贷款担保难。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占比较小,如需大量资金,则由于农民的耕地是集体的、房屋是自建的,宅基地不能抵押。因此农民发展生产和消费贷款,很难提供不了符合信贷政策的担保人或抵押物。同时一个村子有能力担保的人员也仅有几个人,当他们都需要贷款时,实际上就形成了不符合贷款规定的互保现象。

2、企业贷款难担保。一是国有企业土地是划拨的、办理贷款抵押手续繁琐,抵押变现较难;二是民营企业起步时多半经济实力不足,因无力缴付国有土地出让金而无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证,这样,即使拥有自建厂房,也不能作为有效财产来抵押。至于用租赁厂房抵押,物权障碍更多。用机器设备等抵押,因变现难等原因,信用社不乐于接受。三是中小企业贷款一般具有额度较小、时间较短、次数较多的特点,而抵押手续繁琐、程序复杂,难以适应其要求,且抵押物的评估涉及多个部门、登记收费较高。四是部分中介机构评估不客观、不公正,且不承担责任,信用社或业主难以接受。五是经济实力强、效益好的大企业,为防范风险,通常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六是一些地方虽有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但资本金额度小、收费高、担保面窄。

3、担保公司不成熟。一方面担保公司的资本金额度小、收费高、担保面窄;被担保的品种很少,主要是个人消费贷款及银行承兑汇票等,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贷款担保的几乎没有,对流动资金贷款担保的也很少;反担保的条件有时苛刻。同时担保公司提供的担保金较少,而贷款金额大,信用社承担的风险过高,积极性不大。

(三)不良贷款盘活难。

一是名存实亡贷款盘活难。国企的改制,有的是有牌子没资产,有的是无牌子无资产的破产,造成信用社贷款悬空,还是老人员组成新班子后,对信用社债务不予落实。

二是改革初期交的“学费”盘活难。改革开放初期,各种小企业、小实体全部上马,信用社对这各情况预见性差,管理不到位,贷款手续不健全。他们经营出现问题后,现在的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根本无力归还贷款。

三是法制不健全盘活难。对一些“老赖户”“钉子户”“难缠户”一方面信用社起诉后,判决得不到执行,另一方面他们又在社会上反宣传,制造新的“老赖户”“钉子户”“难缠户”。

四是行政干预贷款盘活难。各级行政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给信用社指令贷款,随着领导人员的调动,新官不理旧帐,加之信用社又没有真凭实据,造成这部分贷款盘活难。

(四)新放贷款管理难。

一方面信用社的员工大部分来自农村,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等较差,法制观念淡薄,有章不循,拒变防腐能力较差。没有去管理贷款。另一方面对不良客户的识别能力差,不能有效的分析客户的实际情况和还贷能力。只是片面的听取客户的介绍。没有能力管理好贷款。第三信用社贷款笔数多、涉及面广,信贷人员管理不能做到按时回访,监督使用情况。

(五)自身不足竞争难。

信用社在自身的发展中同其他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一些缺陷:一是信用社各自为政,互不相助,实力不足,在争取优质客户上不能同商业银行抗衡。二是技术信息差,不能给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三是人多、点多、费用高,服务成本增加。

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对策和思考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信用社发展的前提,是各项其他工作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信贷资产质量,信用社的发展也根本无法谈起,因此,如何提高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是信用社乃至金融界长期管理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一)调整信贷营销策略,优化信贷资产结构。

信用社要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经营宗旨,一方面必须扎根农村,搞好三农资金的服务,另一方面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把多余的信贷资源投向质量高,效益好的优质行业、朝阳产业和重点地区。信用社要深入调查了解企业和农户的需要,服务到位,建立一批社会信誉高,收益好,风险小的优良信贷客户群体。拓展消费信贷,特别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增加家庭贷款的比重,占领优质的项目信贷市场,从而在信贷市场竞争中,牢牢地把握住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二)改进信贷管理流程,明确信贷管理各个环节的权利和责任,确保规范运作。

虽然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建立和完善了贷款集体决策,审贷分离,分级授权等信贷管理制度,引进了信用等级,贷款评价,客户授信,贷款五级分类等管理方法。但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同时,信贷业务流程的链条不断延长,一些环节功能重复,部门和人员责、权、利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按现行分级授权管理办法,贷款发放与否的决策权多在上级社,而贷款项目评估,抵押物评定等具体工作则由基层社来完成,有些基层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出现偏离。一旦出现贷款风险,容易相互推诿,责任不明。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信贷管理流程,明确信贷风险评估、授权批准等不同环节的权利和责任,科学地制定贷款授权授信制度,避免“一刀切”。适当下放信贷经营权,做到信息与信贷决策权对称,权力与责任对等,业绩与利益与挂钩。科学地设定信贷标准,在健全考核与监督体系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授信权限,让基层社发挥应有的活力,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充分利用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加强对贷款的监控和分析,将风险防范前移。

目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事后处理多,事前防范少;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局部分析多,全局分析少的现象,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制定行业信贷组合方案和行业信贷政策,注重规避、控制风险。通过信贷综合系统动态监控客户所处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情况的变化,包括产品周期、客户主要管理人员行为、客户内部管理、客户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动态监控客户与银行的交易,包括是否客户存款连续减少、票据拒付、多头借贷或骗取贷款、能否按时报送符合银行要求的财会报表、是否回避与银行接触等。银行根据以上掌握的信息,及时判断资产的风险状况,调整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同时,银行各职能部门要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规范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定期组织人员检查整个贷款过程的合规性,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的完整性,贷款条件落实情况等,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性整改方案。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规避控制风险的能力,防止新增不良资产。

(四)加强贷后管理工作,明确部门责任,提前预知风险。

信贷权力下放后,上级联社主要加强对贷款的贷后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以信贷业务发生后的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业务全过程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周转运行,才能真正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业务经营效益,推动各项业务有效可持续发展。贷后管理必须要做到:

1、创新思想观念,确立贷后管理战略地位。一是确立贷后管理的战略地位。把贷后管理工作摆到信贷风险控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推进业务经营健康有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日程。应从宏观上考虑,出台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这个规定包括贷后管理的内容、原则、贷后管理制度、部门岗位职责、管理行为规范和责任划分,加强和规范贷后检查、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规范信贷业务到期处理,严格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及不良贷款管理,建立统一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严格贷后管理责任移交,建立贷后责任追究和奖励制度等内容。从多层次、多领域、多层面、多环节入手,全面规范贷后管理行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真正起到风险防范作用,促进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二是确立指导思想。贷后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化解风险为指针,全面落实贷后管理要求,促进全社风险管理意识的全面提升;促进信贷风险控制能力、信贷管理水平和信贷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和资产质量改善。三是贷后管理工作必须坚持职责明确,检查到位,风险预警,快速处理四条原则。四是转变重贷轻管观念。要通过组织培训学习,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全体信贷人员和客户经理进一步增强对贷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克服“重贷轻管”的现象。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贷后管理行为。树立“拿来主义”思想,借鉴国有银行贷款管理的工作经验,从严规范贷后管理行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一是建立主责任人负责制度。明确管户风险监控主责任人,按照规定的动作和要求实施贷后管理。二是建立重点客户管理制度。信贷管理部门应按照贷款额度或授信额度、风险程度、管理难度确定各级的重点管理客户、辖内集团客户、管理行审批的重点客户,系统性客户、行业龙头客户、客户部门直接营销的客户以及联社管理客户中贷款余额在一定金额以上的大客户均属联社信贷部门、客户部门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重点对象。三是建立贷后检查制度。要求做好首次跟踪检查,日常检查,联社信贷管理部门对基层信用社的检查以及后台对前台的检查,主责任人对责任人、经办人的检查工作,以确保贷后检查制度落实到位。四是完善风险责任预警制度。要通过客户资产账户信息、信贷管理系统、贷后检查、客户财务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化解处理贷款风险。五是建立信贷业务到期处理制度。六是建立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及不良贷款管理制度,做到真实分类不良贷款,划分形态准确。七是建立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为加强贷后管理,依法确保贷款收回提供保障作用。八是建立贷后管理移交制度。包括经营主责任人责任、贷后管理主责任人责任和不良贷款管理责任人三个方面的责任移交制度,凡因工作变动,必须办理移交手续,明确界定责任。九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3、坚持做到四个明确,严格落实贷后管理责任。贷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全社上下和多个部门。因此,必须做到职责明确,部门落实,形成齐抓共管贷后工作新局面。一是明确基层信用社客户部门的主要职责。客户部门是贷后管理的具体实施部门,按户配置专(兼)职客户经理,主要包括:客户监管及贷后检查——监管客户资金账户往来,信贷资金使用用途等用信情况,客户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贷后跟踪检查,落实审批内容,收集客户公开信息并定期联系客户;担保人及担保物的监管;风险分类及日常管理——按照规定评测客户信用等级,并及时进行资产风险预警分类,维护贷后管理台账,整理、收集信贷客户档案有关资料,信贷管理系统数据录入,贷款本金和利息收回;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不良贷款资产重组方案并组织实施;风险预警——做到发现风险信号及时提出处理建议并报告;定期报告——定期向信用社主任和贷审会、审批联社信贷部门、重点客户信贷管理部门、客户部门汇报辖内客户贷后管理情况。二是明确县级联社客户部门的职责。县级联社客户部门对信用社客户部门的职责。县级联社客户对基层信用社客户部门贷后管理工作(包括客户维护)负有指导、监督职责。主要包括:组织各信用社客户部门成立客户经理小组,制定重点管理客户的贷后管理方案并组织落实;组织各基层客户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协调机制,定期联系客户,收集客户公开信息,并通报重点管理客户信息;通过信贷管理定位实时监测重点管理客户用信情况,并按照规定参加贷后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重点管理客户不良信贷资产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向贷审会或主任汇报重点管理客户用信情况和风险状况;三是明确信贷部门的主要职责,信贷管理部门是贷后管理的风险监控部门,设立专职人员,通过信贷管理系统监测客户风险,检查客户部门贷后管理行为,并与客户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控制客户信贷风险,主要职责包括:通过信贷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客户用信及客户部门贷后管理情况;按照规定对客户部门贷后管理情况实施现场检查,经所在部门负责人同意,还可深入客户进行检查,了解客户风险状况;风险分析和预警——定期对本级客户部门重点管理客户及其所处行业,本级社审批的信贷业务进行风险分析,并按期向客户部门发出风险分析报告及相关信息,若发现异常情况应随时汇报,及时提示并督促客户部门限期处理,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定期向联社主任、贷审会汇报所监测的经营单位(客户)贷后管理情况及客户风险状况。四是明确其他机关部门职责。风险资产经营管理部门负责按照规定管理各社的不良贷款,包括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保全、抵债资产的接受和处置,表外利息的减免和呆账核销等;会计部门负责配合客户部门做好账户监管,本息扣划工作,严格资金流向;法律事务部门为贷后管理工作担保法律支持;审计稽核部门和人事监察部门是贷后管理工作的监督、再监督部门。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贷后管理工作积极性。一是建立贷后管理“过程控制”考核体系,把客户检查过程、信息分析过程、预警预报过程、客户退出过程等纳入信贷工作整体考核范畴,针对每个管理环节和要素制定考核标准和依据,按季监控,按年评比,促使贷后管理人员经常、自觉、深入地实施贷后管理,让概念化的管理具体化。二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机构管理水平、管理者素质和业绩的重要标准。对不能完成不良贷款刚性指标的支行,考核结果不能达标的基层社,要通过限制整改、削减授权、不得新增贷款等手段,促使自觉加强贷款风险管理。三是对贷后管理基础好、水平高的机构,在信贷资金规模、财务费用、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倾斜,对工作实、能力强、业绩好的信贷人员,要在晋升和薪酬方面给予重点考虑。四是对贷款管理好,贷款本息能全部按期回收的社,设立特别奖,给予主责任人、责任人和经办人适当的物质、精神奖励,从而调动工作积极性。

5、建立和健全有效内控制约机制,严格贷款责任及奖惩。既要对造成贷款损失的行为给予严惩,加强制度的执行力,严格责任追究,又要对正确决策及取得良好经济效果的贷款行为给予奖励,鼓励信贷人员积极主动、科学有效营销优质贷款。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和盘活,实行领导一把手总负责制。层层签订压缩不良贷款责任书,把保全和盘活计划落实到人,充分调动信贷管理人员、资产保全人员清收盘活的积极性,有效地保全和盘活不良资产的存量。

(五)加强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信贷人员整体队伍水平。

近几年,信贷人员素质得到较大提高,但与现代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客户结构的变化、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信贷管理手段现代化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加强信贷人员培训,要针对管理人员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从思想教育和引导入手,转变信贷人员的思想,树立信贷营销观念、全新管理观念、最大的风险是缺乏风险意识等理念;二是加强对信贷人员和客户经理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贷款管理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切实转变作风,深入扎实工作,要求具体做到九个到位:现场检查落实到位,报表、报告要详实,情况要写清楚,问题要真实揭示;信贷监控落实到位,要做到严格监控,快速反应,全程防控;限制性条款落实到位,坚持做到“三个执行不走样”---执行贷款方案不走样,执行贷款前提条件不走样,执行信贷监管要求不走样;账户资金监管落实到位,要做到连续跟踪,全程监管,专款专用,确保归社;预警信息识别到位,预警信号要100%识别,风险信息100%掌控;预警信号反馈落实到位,做到上下沟通,快速反应,情况清楚,意见明确;风险处置措施落实到位,抓好风险控制和转化,做到方案具体,目标明确,重在化解;催收贷款本息落实到位,要做到户户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帮扶企业客户工作到位,重点帮助客户加强生产、销售、资金、财务管理,提高贷款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双赢”。三是建立信贷人员从业的资格认证、淘汰制度,提高现有人员素质,加快打造贷款管理专职队伍,对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信贷人员,要果断及时退出信贷专业岗位。四是信贷人员自己要加强业务技能学习,适应信贷业务发展的新要求。

(六)强化内部稽核工作,为信贷资产质量保驾护航。

内部审计机制是加强管理、规范经营、确保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是银行内控监督体系的重要环节。首先,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和制定严格的内审工作规范,其次,必须建立一个完备的、权威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督工作,独立地运用内部审计程序,对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对信贷业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审计监督,让审计人员参与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参与信贷评审委员会的讨论。此外,还必须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内部审计人员要熟悉信用社各项业务,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全面掌握各项金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银行规章制度并能够熟练运用,使这支队伍成为防范信贷资产风险的卫士。

总之,信贷资产风险是金融机构需要长期探索、不继总结、吸取经验、步步提高的管理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信用社还需要不断的总结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