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区域消费信贷状况及策略探究

区域消费信贷状况及策略探究

本文作者:张孝君作者单位: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现状

1.借款人信用风险。借款人信用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款人失去还款能力,到期无法按时偿还所借款项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因为借款人个人信用有问题,虽然有偿债能力,但主观上故意拖延还款或者不还款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产生借款人信用风险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商业银行无法准确调查借款人的资信状况,从而增加了消费信贷业务中的违约风险;第二,银行内部管理还存在着一定问题,缺乏消费信贷管理经验,未完全实现消费信贷申请人资料全部上传银行系统联机网络,导致贷款申请人资料无法实现在各银行间的共享,这样就给借款人重复申请贷款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给商业银行对贷款申请人的真实信用评估带来障碍;第三,消费信贷的贷后监督体制不健全。消费信贷的发放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并非贷款发放掉就完事了,不仅要有贷前检查,贷中审核,还要建立起严格的贷后监督制度,要时时跟踪贷款,对贷款申请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随时关注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如果贷款监督检查放松就会导致一旦发现风险无法及时补救,无形中加大了消费信贷的潜在风险。

2.法律风险。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目前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这点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尤为明显。目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属于商业银行法的调整范畴,但商业银行法的法律条款中大部分都是针对法人的,很少有具体针对自然人的,特别是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借款人出现违约的状况惩罚条款并未具体化,这就弱化了商业银行在开办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的法律保障,使得出现问题后走法律程序带来重重障碍。由于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客户多,贷款金额少且笔数多,在法律法规缺位的情况下,一旦发生违约风险,无形中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维权成本,导致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的风险控制困难加大。

3.操作风险。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利益的驱动以及商业银行内部监管的不严密,银行内部一些工作人员会利用职务的便利发放虚假贷款、超权限发放贷款、放松对贷款申请人的资信审查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另一方面,来自外部欺诈风险,由于商业银行一些内部员工业务素质不够,工作缺乏责任心、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进行诈骗犯罪,如用虚假票据对商业银行进行诈骗、伪造复制银行卡套取客户资金对银行进行诈骗等。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1.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商业银行要想顺利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就必须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掌握完备的客户资料信息,以便准确的做出放款决策,使自身风险降到最低。在网络化的今天,某一家商业银行仅凭自身的顾客信息资料已无法完成对贷款申请人的资信评价,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完成此项工作,目前这一业务由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央行—中国人民银行来负责,但是人行的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客户和银行的交易数据,考察标准太过单一,无法全面衡量贷款申请人的资信状况,因而应该在人行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可以和企事业单位、税务、公安等部门合作,综合收集贷款申请人的工作、信用、纳税情况、犯罪记录的信息,然后对其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2.建立健全消费信贷法律制度。要想建立健全个人消费信贷相关法律制度,首要任务就是尽快制定和颁布符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情的《个人消费信贷法》,以法律的形式规范消费信贷活动中各个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特别对个人和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业务中的权利责任进行明晰划分,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规范。其次,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借款人在消费信贷活动中违约行为的惩处力度,以提高其违法的机会成本,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开创一个绿色的法律环境,为安徽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3.加强内控监管。操作风险在实务过程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内控监管将风险尽可能降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内部监管部门的作用,加强贷前、贷中和贷后的全程监管,并实行包干到人的制度,做到“谁审批、谁主管、谁负责”,强化监管;第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减少商业银行的外部欺诈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