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信贷风险成因及防范

信贷风险成因及防范

风险,是银行信贷工作与生俱来的天然伴侣。因此,防范和控制风险是银行信贷工作永恒的主题,政策性银行也不例外。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必须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经济特征,正确认识和面对各类风险,认清风险管理现状,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实现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一、当前农发行信贷风险主要成因

从农发行近两年来风险暴露客户来看,涉及多个行业,通过分析风险成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银企信息不对称,企业存在隐蔽性风险。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民间高息融资难以发现。民间高息融资问题在现在很多企业普遍存在,而银行往往难以掌握,在征信系统等信息监测平台上无法显示。其利率往往在年利率50%以上,甚至达到100%,财务费用成倍增加。另一方面对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风险隐蔽。融资性担保公司为转嫁风险,普遍存在要求债权、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提供反担保,对于该类担保信息,在征信系统等信息监测平台上均不会被反映,银行无从掌握。

(二)银行先注入后压缩,加剧资金紧张局面。

当经济形势好,企业经营一派繁荣时银行不断注入资金,企业不断扩张,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后,部分商业银行特别是县域外股份制银行纷纷收回贷款,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受金融环境影响,股份制银行尤其是域外银行存在信贷支持的不稳定性,若在行业不景气、企业资金较为紧张时随意抽贷,将对企业产生致命影响。上述纺织企业风险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域外银行短期内对其子公司抽贷7亿多元,致使资金链条断裂,导致整个集团公司停产。

(三)因企业担保链风险影响自身经营。

经调查,在前几年市场较好形势下,东营大型企业间自发结成了“担保联盟”,形成了较大的担保圈,抱团取暖,但经济下行后,这恰恰成了引起担保风险连锁反应的传导链。全行所有企业中仅有3个商业性贷款客户未对外提供担保,21家客户与其他企业存在互保关系。担保圈内涉及企业户数众多,保证关系错综复杂,互保、连环担保、交叉担保等形式交互使用。担保圈内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关系及或有债权债务关系变得相当复杂和隐蔽。如果圈内一家企业出现风险,往往会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传导至圈内其他企业。

(四)内部管理薄弱为信贷风险埋下隐患。

一是信贷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以风险管控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意识。二是信贷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由于信贷人员对贷款缺乏相关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前期贷款调查掌握情况和贷前分析不够全面、真实、准确。没有严格按照贷后管理要求去落实,未能真正达到检查和发现风险、控制风险的目的。三是贷款担保有名无实。对保证人能力测算流于形式,实际担保能力严重不足,客户之间互保使担保更是形同虚设。

二、当前风险处置存在的困难

(一)单纯依靠政府财政兜底不再稳固。

在风险暴露面积广、影响深的境况下,地方政府单独保全农发行资产不再现实。同时,新《预算法》实施后,财政资金使用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审计监督作用越来越突出,借助政府财政兜底受到法规制度约束也越来越严。

(二)法律诉讼处置中出现诸多难题。

以东营市为例,人民法院2014年以来受理6630件经济类案件,平均审结受理时间将近一年,还不包括执行时间。在抵押物的法律处置中,涉及多方利益,变现欲速不达。单独倚仗法律诉讼,在现有政策框架下“等不得、靠不起”。

(三)追索担保代偿可能放大风险。

经济快速发展期,特别是2008年投放4万亿刺激经济发展背景下,区域性企业互保、联保的做法得到肯定,称作“抱团取暖”。而在当前经济案件频发情况下,对担保链风险如果处置不当,可能就是多米诺骨牌式的“集体阵亡”。在此情况下,如若启动担保追索,很可能演变为区域性金融风险,这是政府、银行、企业和监管部门都不愿看到的。

三、防控信贷风险的有效途径

农发行要打造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则来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完善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这是目前农发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全方位信息监测,构建严密风险防控网。

一是构筑信息网络,强化信息沟通。加强与金融办、银监局以及商业银行的联系,通过走访、电话交谈等方式,建立多方位沟通渠道,形成信息沟通传递网络,将辖内出现的风险信息相互沟通,从中发现风险信号,防范未然。二是建立“轮辐式”防控机制,实现风险信息快速链接。过去的风险防控机制主要是“金字塔”形式,风险信息由基层客户经理逐级向上传递,容易导致大量有用信息被屏蔽或者滞后,造成有用信息少或因信息滞后而丧失最佳处置时机的局面。为解决这一问题,要建立以党委为中心,以客户经理、基层行主管、行长、企业、外部信息源为结点的“轮辐式”防控机制,进行点对点信息传递,以最短、最快捷的方式及时掌握每个结点的信息,以便做出快速反应。

(二)依靠政府防范信贷风险。

一是信贷投放与政府财力挂钩。要求地方政府出具承诺函,条款细化,将还款计划纳入地方预算,争取建立政府偿债资金专户,将预算偿债资金定期划入偿债资金专户,实现对政府偿债资金账户的有效监控。二是风险处置依赖政府。从多宗风险成功处置的案例来看,若无政府部门的及时介入并积极协调各方关系,有效控制局面,可能会出现传导蔓延现象,甚至造成信贷资产损失。因此,一旦发生风险苗头,应积极迅速行动,除采取必要保全措施外,需立即向党政机关汇报,争取政府支持,把握工作主动权,赢得风险处置先机。

(三)构筑担保管控防线。

或有负债风险传导是多户企业诱发风险的直接因素。基于此,我们要做到对或有负债常态化监控和额度总量控制,加强贷款客户负债管理,积极引导企业清理自身担保链条,优化担保结构,对贷款企业、担保单位的或有负债进行全面摸排,延伸监测范围,对担保人的对外担保情况、被担保企业的对外担保情况全部纳入管理。根据担保的实际情况,确定采取单人担保或者多人联保、抵押担保。为对抗第三方,对有他行贷款的棉花收购企业全部落实了棉花库存动产浮动抵押担保。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续贷过程中对企业实际控制人出资成立的非法律意义上的关联企业追加担保。同时,在选择担保企业方面,坚持要求必须是同一县区内的企业,原则上不允许跨县区担保,因为同一县区内企业,政府关注度高、保护力度大。

(四)强化内部管理,落实风险防控措

施。一是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实行全程风险管理。从严监督贷款用途,定期了解贷款使用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适时调整和加强监管措施,实施全程管理。加强市场调查分析。密切关注企业相关产品市场动态,以便作出相应的贷款政策调整,向企业发出预警信息,提前规避风险。二是合规经营,提升合规管理水平。严格把握政策和准入条件,以防范政策风险,全面落实尽职调查责任、规范操作责任、贷后管理责任、风险预警责任、贷款本息按期收回责任,以防范道德风险、管理风险和操作风险,促使信贷业务得到有效发展。严格信贷准入制度。认真开展贷款资格认定及信用等级评定,建立对客户信用的动态监控体系,逐步实现由控制单笔信贷风险向控制客户风险转变,以防范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加大对企业及法人的全面审查力度。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征信咨询系统,掌握企业及法人的征信状况,对企业法人及主要股东的道德品质、经营能力等进行深入调查,最大限度地防范和控制由于企业自身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

作者:段宗臣 单位:农发行山东省东营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