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基层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策略探讨

基层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策略探讨

摘要: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金融行业改革势在必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繁荣与稳定。信贷风险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而基层商业银行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主要渠道,加强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就可以更好的控制信贷风险。

关键词: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

随着经济政策环境的改变,使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日俱增,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正常发展。基层商业银行作为企业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在贷前调查、审批把关、贷中审查、贷后管理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亏损。存贷款利率差额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主要的利润增长点,因为有风险的存在,才有可能获得利润,也就是说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

一、信贷风险概述

1.信贷风险的定义

本文研究的是广义的信贷风险,贷款企业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本息,导致银行预期收益目标与实际收益结果发生背离,银行信贷资产遭受损失,常见有赔本风险、赔息风险、赔利风险三种形态。因此,信贷风险管理的目的不是规避或彻底消除风险,而是在能够承担风险的范围内,追求经营利润的最大化。2.信贷风险的分类根据1997年巴塞尔委员会出台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规定,信贷风险依其产生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等七种类型,这就说明信贷风险是众多类型风险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其中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质量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兴衰与存亡。

二、当前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贷风险管理理念滞后

基层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管理的认识存在不足,管理意识淡化,没有对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商业银行间竞争日益激烈,各基层商业银行为保持市场份额、增加收人,不断扩大信贷业务,而对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持续性。这样就出现了重市场、轻风险,重营销、轻管理的现象,一旦经济形势下滑,信贷资产质量问题就会大量暴露。同时,多数基层商业银行负责人没有经历过不良贷款集中爆发期,对大量信贷风险带来的阵痛体会不深,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有所淡化,固有的风险观、业绩观无法抵御经济下行的冲击,信贷风险暴露无遗。另外,很多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缺少战略规划,没有树立全程控制的理念,更没有与银行发展战略相结合,导致信贷风险管理效果不佳。

2.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商业银行现行的多层级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是按照行政化要求制定的,体制机制性矛盾突出,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具体表现:(1)业务板块切割过细,运作环节多、层级多,部门职责不清晰,职能交叉;(2)计量工具使用不够合理,对信贷风险的评估、授信与债项审查、放款核准、押品估值与重估等各个环节不够科学准确,市场响应效率低;(3)客户经理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尽职调查和档案移存环节,而对客户实地调查和贷后管理等工作却顾及较少,不利于信贷风险的管控;(4)客户经理为完成流程需要,对基础材料造假或无实质意义的互保、联保方式进行增信姑息迁就,导致信贷风险爆发。

3.信贷风险管理与信贷经营转型未能同步推进

目前,基层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主要转向小企业、贸易融资和个人贷款领域,但信贷风险防控能力建设、信贷业务模式、信贷运行机制未能与信贷转型和业务发展同步推进,使得这些领域潜在的信贷风险比较集中。具体表现:(1)缺乏信贷经营标准,风险把控能力不强;(2)产品以短期为主,但短贷长用现象普遍,风险进一步放大,尤其是有些基层商业银行过于依赖具体产品的技术要素,而忽略了企业的基本债项和资信分析,造成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出现较多的信贷风险;(3)信贷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没有得到相应升级,对关键风险点的管理还有欠缺。4.信贷风险管理基础薄弱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还较薄弱,管理模式也较粗放。具体表现:(1)信贷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有待创新,传统信贷风险管理模式的防假、反假能力不足,尤其是对集团关联客户风险、交叉违约风险、关联担保风险等的识别作用不强,信贷管理系统还存在信息共享度低、数据挖掘应用能力较弱、资源整合程度较低、内部较为庞杂冗余等问题;(2)客户经理依法合规经营意识较为薄弱,合规经营问题未得到有效控制,存在潜在的风险隐患;(3)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人员配置难以满足信贷业务发展的要求,部分客户经理处于满负荷、超负荷运行状态;同时,人员素质难以满足信贷业务发展的要求,很多客户经理为刚入职的新进员工,不具备客户风险的识别能力或者办理程度复杂的信贷业务。

三、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

1.培育稳健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业绩观和风险观,正确认识信贷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信贷经营的风险导向,坚持审慎经营理念,坚持标本兼治、狠抓落实,确保信贷管理能力建设与信贷业务发展相适应。(2)树立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杜绝绩效考核激进导致的风险隐患,提升履职能力,强化信用风险质量管理意识。(3)树立合规、诚信的经营理念,坚守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三性原则”,坚守前中后台分离制度规则,坚守贷款三查制度,坚守银行经营管理的铁账、铁款、铁规章的“三铁原则”。(4)树立责、权、利对等和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的责任追究理念,强化风险责任意识,避免出现重贷轻管现象。

2.夯实信贷风险管理基础

(1)加强客户经理的信贷资质管理,制定客户经理的资质管理制度,明确客户经理的基本条件、资质认定标准和方式等,基层商业银行主管要具备中高级信贷专业从业资格,并拥有一定数量具备资质的客户经理队伍,同时加强客户经理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专家治贷”水平。(2)构建信贷流程优化长效机制,统一业务流程处理,提升信贷管理效率,推动部门内部人员和流程的优化整合,重点控制实质风险,使客户经理能及时把握客户结算账户变化,预判风险,调整政策标准和业务授权,做到监督上收与审批下放同步到位。(3)加强基础数据质量管理力度,识别与判断风险客户离不开行业数据库的支持和保障,因此采集的客户信息是否全面、真实和准确成为客户评估的关键,这就需要前台业务、授信审批、信贷管理、内控合规等部门要共同做好数据质量管理,确保基础数据的完整准确。同时既要坚持经验判断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又要运用合适的数据模型揭示潜在风险,真正起到预防的作用。

3.构建信贷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

(1)整合形成多维度信贷信息体系,通过各种手段,将信贷基础数据信息、外部信息和信贷分析决策信息整合形成支持风险分析的信息体系,并将其编制成结构化数据,以方便于计算机进行信息集成、整合分析、数据挖掘和数学建模,从而实现对信用风险进行监控。(2)构建信用风险监控系统,将有效数据导入模型进行交易习惯分析,通过自动化处理从超越习惯的异常现象中发现风险,从而提高信贷管理质量和信贷决策的科学水平。(3)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利用收集、整合的银行内外部信息,建立一个封闭式、总分行联动的风险监控体系,实现对客户、产品、流程等的有效监控,对监测中发现的风险问题及早进行信贷政策制度和流程的调整与完善,力争在风险暴露前半年以上时间进行预警,并且对客户风险预警有阀值定量描述,以利于细分风险等级和劣变的可能程度。

4.加强信贷风险管理队伍建设

银行间竞争的实质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谁拥有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谁就拥有了竞争的先决优势。客户经理不仅应掌握专业知识,还应掌握社会公共关系和心理学等知识,确保信贷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严格控制。同时还要对基层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进行信贷政策、业务操作、风险案例、合规教育工作机制等内容的培训,提升管理者、稽核审查人员、客户经理等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做好对优质客户、优质区域、优质业务的筛选和把握。同时,要建立一套“能上能下,有进有退”的选人用人机制,对不适合信贷工作的人员要及时退出信贷队伍,从而确保信用风险防范与控制领域集中更多的专业人才。

四、总结

当前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培育稳健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夯实信贷风险管理基础、构建信贷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加强信贷风险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来及早消除各种风险隐患和构筑抗御风险的防范体系,实现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从而保障基层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传.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之道[J].中国农村金融,2015,09:78-80.

[2]左仁陆.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策略研究[J].时代金融,2015,30:65-67

作者:孙岩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