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建议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建议

经济新常态成为我国下一时期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是我国政策制定执行的环境基础,为顺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我国必须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完善国内金融市场、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以及防范国内经济金融风险。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会受经济新常态的影响,这些因素产生的影响在短期内可能是负面的,但从长期来看,更具有持续性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强有力的基础。当然,我们需要继续培育人民币国际化的土壤、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国内外经济金融风险。

一、经济实力仍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大多数的经济学者都认为货币国际化是市场需求拉动型的,从经济学理论上讲,国外对人民币的选择在于人民币可以使其达到效用最大化,其所考虑的主要是经济利益,在众多函数设置中,经济因素变量是占主导的,一国经济综合实力仍然是该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因素,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样本,经济实力的衰弱最终会造成本国货币国际地位的下降,其他因素(如政治)起作用也主要通过经济因素,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也不例外。因此,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型中一定要保持经济的发展水平,出口对GDP贡献的降低可以用消费来弥补,采取措施拉动国内消费成为维持中高速发展的必然措施。

二、深化和完善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土壤

货币国际化需要很多前设条件,从初期政府的去管制化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从前期的引导到市场监管风险防控。现阶段在我国对妨碍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法律、法规很大程度上已经消除的条件下,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使人民币跨境流通更便利化、成本更节约、效率更高的基础金融条件。其一,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即中国国际支付系统(CIPS),一是统一所有项目下的跨境人民币收付,二是降低汇差,降低外汇交易的成本,三是可以简化现有人民币较多环节的收付体系,提高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效率。其二,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方面这是我国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之一,政府放开对汇率和利率的管制之后,货币对内和对外价格的形成就由市场来决定,让市场形成的价格来调节资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有效配置。其三,增加更多的人民币与其他外币之间的直接交易,现有的可以与人民币进行直接交易的货币有11种,继续通过与相关国家的协议增加更多的可以与人民币直接交易的币种,尤其是与我国经贸往来密切、在现有外汇市场具有较大份额的货币,直接交易本身因避免了与美元的套算可以缩小汇差、提高效率,为企业节约成本,吸引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同时,与人民币直接交易的货币越多,交易的规模效应和网络外部性就越大,反过来,规模效应和网络外部性又会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从而形成“自我强化”。其四,政府可以为企业、金融机构开拓国外市场进行铺路,作为开路者或先导者,经济外交可以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机遇,金融机构沿“一带一路”设立分支机构,为相关企业和项目进行融资等金融服务,这种便利化有助于企业的贸易和投资的进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也可以起到相似的作用。

三、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虽然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提升创造宏观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但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最终要看市场主体的选择,提升产业竞争力就成为提升人民币国际竞争力的微观基础。如果产业对外依赖很严重,国际贸易就很难具备主动性;产业和国际贸易主动性较弱,我国就很难拥有产业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结算的货币选择权,发展人民币国际职能也就丧失基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既反映了我国国民福利不断上升的佳绩,也加大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加之生态环境和资源约束越来越明显,我国产业发展的动力就必须依赖自主创新。德国马克的国际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样本,德国的强大的工业制造实力是马克走向国际化的强大后盾。在相互依存、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链呈现国际化的形态,如何选择产业自主创新的节点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主流经济学关于货币计价选择的理论,产品的异质性越强,选择本国货币计价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我国的产业创新扶持节点应该靠近价值链的上端。产业选择不能仅局限于类似航空航天的高精尖,关系国计民生的工业都在此列。

四、积极防范、化解国内外经济金融风险

“三期叠加”使得我国金融体系、部分区域和行业经济金融风险变得更加复杂化,哪个环节处理不好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是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基础。有鉴于此,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和其他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需密切关注金融机构、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金融风险,进行深入前瞻把握,确保我国经济和金融不出现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金融市场做空机制和资本流入的放松,再加上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国内外资本逐利本性的驱使下,金融资产泡沫被吹大然后通过做空再砸破的风险加大,这种风险对于还处于国际化初期的人民币来说在短期具有很大的杀伤力,我国相关机构必须建立有效的、完善的监控体系。另外,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世界里,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都要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升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但现实是主要经济体还没有完全从2008年金融危机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尤其是欧元区,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外投资风险有所上升,投资风险的连锁反应以及国际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极易对我国经济均衡发展造成突出影响,进而威胁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这些均会程度不同地影响我国利率、汇率、投资、贸易、产业、金融市场等,进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展望未来,防范和化解相关风险是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永定.再论人民币国际化[J].国际经济评论,2011(5):7-13

[2]李杨.全球经济进入另一种“新常态”[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3):1-1

[3]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15-20

[4]张来明,李建伟.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重要思想的科学性与理论涵义[J].经济纵横,2015,(3):1-6

[5]洪银兴.论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及其支撑常态[J].经济学动态,2014(11):4-7

[6]黄卫平,黄剑.“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民币如何“走出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5):30-39

作者:于恩峰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