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金融机构金融风险论文

金融机构金融风险论文

一、开放条件下金融风险传导

条件金融环境的日益开放,经济体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促使金融风险涉及范围逐步扩大,影响程度不断加深,金融风险的相互传导又加剧了各经济体的风险不确定性。

(一)信息高速流动

关联性与互动性为金融风险的传导提供了传导基础。一方面,开放条件下全球经济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加快的一体化进程让全球金融市场的联系愈加紧密。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提高使得信息不再局限于最初狭小的空间范围,市场参与者获取到比以往更多、更快的信息,对信息的分析消化并作出反应势必为金融风险的传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达到传导临界值

金融机构的出现和发展是其自身不断壮大的过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消化能力,并不是只要出现了金融风险就会立刻出现金融风险的传导。金融风险不断产生、不断积累、不断被消化,又如此往复地产生、积累、被消化,就如哲学里所说“量变达到质变”,当金融风险达到一定的不可控程度,超过了传导临界值,即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无力消化的程度,金融风险就会四散着向其关系紧密的经济主体进行传染。

(三)金融体系不健全

开放的金融市场以及自由化的市场条件为经济主体间的金融和贸易往来提供了不可忽视的便利,并且国家层面上的金融改革、放松监管政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过度干预带来的缺陷,但不可否认金融体系仍然存在不健全的地方。事实上,看似大好的政策下,不完善的制度和漏洞百出的规则引发的问题频繁不断。监管的不到位给部分投资者提供了滋生不良投资动机的温床,为其充分利用政策漏洞带来了便利,不健全的金融体系被看作是金融风险传导的一大重要影响因素。

二、开放条件下金融风险传导路径

金融环境的日益开放,经济体之间联系不断加强促使金融风险涉及范围逐步扩大,影响程度不断加深,金融风险的传导路径具有多种方式。

(一)金融机构内部各部门间传导

著名的1995年“巴林事件”显示,金融机构内部某个部门(或成员)的失职,会对整个金融机构造成关门歇业的危险。如果金融机构的个别部门发生风险,即使期初风险微小温和,但在没有妥善监管、及时化解的情况下会以无法预知的速度引起风险传导,通过触及其他部门而使整个金融机构面临危险。银行在发放贷款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很难对贷款者进行十分准确的信用定位,难以确保资金安全让资产损失在所难免。当贷款无法全额收回时便产生了不良贷款,这种不良贷款达到一定比例会对银行产生资产质量不良的不利影响,此时若银行的大部分债务到期,银行就会面临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信用风险在资产信贷部、财务部等各部门之间传导。

(二)金融机构间传导

与一般的工商业企业不同,金融机构作为投资和储蓄的信用中介,向社会提供信用中介服务,各金融机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开放条件下,国内外金融机构联系更加紧密,个别金融机构危机的出现会迅速波及到其他金融机构。就如银行同业支付清算系统把所有银行联系在了一起,支付清算系统面临着任何看似微不足道的支付困难都会酿成全面的流动危机。另外,若银行某贷款大客户无法按时偿还贷款,银行就产生了不能对其存款客户支付资金的可能性。金融机构客户与客户、机构与客户、机构与机构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网,任何一端规则的破坏就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使整个市场危机四伏。

(三)金融市场间传导

金融市场包括有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之间风险传导多种多样,如股票市场中的价格大幅度下跌通常会造成银行系统的不稳定,严重的股票市场风险会过渡到银行系统,引起银行系统的危机。同时,证券这个高收益行业,众所周知的高风险丝毫没有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混合经营。银行等机构投资者的过多参与加剧了股票市场的波动,容易形成市场泡沫,无论是哪一方存在金融风险,都会给另一方带来影响。

(四)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间风险传导

金融机构存在于金融市场,在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并达到传导临近点时,金融市场也几乎不可幸免。无论是对所属市场还是跨市场的传染都会造成相当程度的市场影响,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国际金融市场恐慌,进而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2006年那场震惊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首先出现在美国的金融机构,后又引至美国资本市场,危机引起的风暴越来越大以至于跨越美国传导到了欧洲和亚太地区的股票市场。可见,金融机构的风险传导不可小觑,与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网络效应成为可能。

(五)金融风险全球范围传导

以贸易溢出传导机制为例,一国在发生危机时通常伴随着本国货币的贬值,在出口过程中该国出口竞争力增强,对其相应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这样一来,伙伴国贸易赤字增加,经济环境恶化。开放条件下,信息的大范围传播和经济自由化条件的形成加快了全球范围信息与资金的流动。一个国家金融风险的出现,即使与其不存在直接联系的国家也会以间接、无形的方式接受风险过或多或少的风险感染,当这种风险传导的力量足够大时,风险传导机制会发生结构性变化,特定国家的风险最终演变为全球性冲击。

三、开放条件下金融风险传导机制

开放条件下,金融风险传导不仅包括国内传导,还包括全球范围的风险传导。从传导机制来讲分为贸易溢出传导机制、金融溢出传导机制、心里预期传导机制、政治文化净传染机制四部分,但由于政治文化净传染属于心理预期传导机制涵盖内容的一方面,因此在这里只介绍前三个部分。

(一)贸易溢出传导机制

贸易溢出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出现金融风险的同时通过贸易活动对与之贸易关系紧密的其他国家(或地区)产生不良影响,恶化他国(或地区)的经济基础,从而使金融风险随之加大。开放条件下的各经济体互动性更大,贸易往来密切,利用贸易活动进行风险传导是非常普遍的。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若本国存在经济恶化、金融风险加剧的情况,那么此后不久很有可能使得货币贬值。这样一来该国的出口竞争力增强,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增加进口但减少,伙伴国会出现贸易逆差,赤字增加,外汇储备相应减少,严重破坏伙伴国的经济基础,进而引发投资者冲击,加大金融风险。同时,该国出口竞争力增强影响了其竞争对手与其在同一竞争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了保持这一竞争力,竞争对手不得不采取同样的货币贬值行为,在投资者预期到竞争对手国货币贬值的情况下也会开始一个冲击,加剧金融风险,引发整个外部参与者风险加剧的恶性循环。

(二)金融溢出传导机制

金融溢出是指一经济体由于自身出现金融风险造成非流动性问题,并且对与之有密切金融关系的另一经济体产生影响,导致同样的非流动性问题,加大金融风险。一般来讲包括直接接触关系和间接接触关系,前者指两个经济体有直接的投资关系,一方对另一方产生直接影响;后者指两方不存在直接投资关系,但都与第三方有关联,形成间接接触关系。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国家间通常都相互持有总量很大的有价证券。某些情况下,当一国金融风险加大、危机加剧,投资者会考虑重新调整投资组合,出售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资产以保证持续运营,由此引发他国的流动性冲击,一旦这种大规模的资本抽逃行为达到特定程度,金融市场就会动荡不安。

(三)心里预期传导机制“纯传染”机制

很好地概括了心里预期传导机制。金融风险发生后,与发生风险的经济体并无实质经济联系或联系非常弱的另一经济体却由于心理预期的变化,通过不恰当运用金融风险规避工具而造成自身金融风险的出现乃至加剧。悲观信号被传递到更多经济体中,形成一种不断加强的恶性循环,导致危机蔓延和逐渐深化。我国在去年的欧债危机爆发后表现出强烈的经济不确定性,众多市场人员对外贸出口所持的悲观态度导致了我国市场经济指标的普遍下滑,进而引起他国对经济复苏的又一轮悲观期望。一国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相比其他金融机构对国际间经济的悲观预期感知能力较强,当有悲观的金融风险预期从国外传入时,这些机构风险规避的活动和羊群效应的存在会造成市场做出较为偏离平衡的反映,放大了从国际间风险传导到国内传导的风险预期,深化了经济全球化下金融风险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

四、开放条件下金融风险传导防控对策

明确了开放条件下风险特殊性、探究传导条件和路径,就可以设计相应的防范对策来阻断金融风险传导,为促进金融体系深化改革和保障金融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一)完善内部控制,加强人员管理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金融机构又是经济社会特殊的组成部分,加强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显得尤为重要。经济社会的安全运转是以各个经济体的健康发展为基础,而这种健康发展又无疑有赖于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内控的关键是要求各经济体在进行业务操作和各项活动时遵循既定的风险控制原则,如加强资本控制、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和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只有把内控制度与外部监管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满意的风险控制效果,将金融风险传导的基础截断在萌芽中。通过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加强从业人员思想教育、加大责任处罚力度等手段,从技术水平上降低错误操作的可能性,在制度层面禁止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规操作,防止金融风险的出现和扩大。另外,坚定管理层对从业人员负第一责任的意识,设立合理恰当的考核指标,完善对从业人员的考核制度,积极引导从业人员自觉维护机构利益和组织声誉。

(二)公开有效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信息不对称以及投资者心理预期、羊群效应的存在难免造成信息使用者错误使用信息,导致决策失误,产生风险可能性。鉴于此,监管当局应当要求有关机构组织公开必要信息,提高透明度,从而有助于市场参与者及时、全面获取信息,方便决策者信息的合理使用。同时,公开信息对投资者,尤其是具有专业水平的机构投资者提高投资信心尤为重要,根据准确的市场信息加以分析判断,肯定目前暂时性的金融现象和经济问题,为稳定市场情绪,防止大规模撤资,防范金融风险传导起到积极作用。

(三)促进部门合作,加强风险监管

依靠有效的监管机构组织实施风险监管有助于化解不断积聚的金融风险。防范风险的传导需要多部门的联合行动,特别是促使证监会和银监会的合作,将风险传导可能降到最低。同时,提高区域间的协作效率,达成国际间的监管合作也是符合开放市场、经济一体化条件的内在要求。

(四)积极引导市场,乐观应对风险

监管部门要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在我国,跨市场风险多是由于市场主体的违规操作行为造成的,为追求高额利益忽视高风险的投资或投机情况屡见不鲜,监管部门要加强引导经济主体的行为活动,确保合规操作,建立有序市场。在风险发生时,政府应相应推出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的利好消息,防止过度悲观预期传染至其他市场主体而引起不必要经济动荡。

作者:张原朱梦昕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