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文化

酒文化范文精选

酒文化

酒文化范文第1篇

1.1酿酒的产生

中国作为最早的酿酒国之一,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猿猴酿酒”的传说,尽管这种酒只是天然的果酒,与酿酒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到农业文明出现后,谷物酿酒的产生,让酒从此与人类文明齐驱并进。对于酒的发明,史籍并没有具体记载,只是有众多传说,一说是仪狄,《战国策•魏策》中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于禹”。一说是杜康,杜康即少康。《说文解字》中“少康造酒”的传说,以及曹操诗歌里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陈述。还有一说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这些传说尽管各不相同,但都说明酿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无论发明人是谁,中国以曲米酿酒的技术已在殷商时期形成,并使制曲和用曲酿酒的“复式发酵法”成为酿酒技艺的源头。据考古研究,在本州岛中部长野县出土的最早酿酒器具的“土器”上发现了山葡萄的种子。可见日本早期品尝到的也是野果酿制的果酒。现如今占日本主导地位的米酒,则是源于绳文时代晚期(中国的战国时代)中国稻米的传入。稻物文明经朝鲜半岛传入后酿酒技术随之传入日本。于是日本《古事记》(712年)中记载着渡来人名仁番或须须许理的酿酒人将美酒呈现给天皇,天皇吟歌大悦的故事:“又秦造之祖,汉直之祖,及知酿酒人,名仁番,亦名须须许理等,(自百济)参渡来也。故是须须许理酿大御酒以献,于是天皇宇罗宜是所献大御酒而御歌曰”。无论是《古事记》中应神天皇对有一个从百济来的造酒专家须须许理的评价,还是日本对酿酒始祖秦氏的供奉,都可见中国酿酒技术传入日本的历史痕迹。

1.2酒文化的形成

《汉书•食货志》中:“酒者,天之美禄”的名言,是对这琼浆玉液的最高赞赏。酒作为表达心意寄托情感的媒介,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在中国有“无酒不成席”,在日本更是称“酒有十德”。其主要原因有:酒的醇香美味、饮后的轻松愉悦、增强体魄的功能。中日两国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非常重视酒文化中的礼与德。讲究饮酒的礼仪,重视以礼传德。中国的酒文化礼仪核心是讲究谦和礼让,如在酒宴上晚辈或下级要主动给长辈或上级敬酒。敬酒时,晚辈或下级在碰杯时,酒杯边缘要低于对方,以示尊敬;又如酒桌新上的每一道菜都要首先转到主位等。通过敬酒上菜的礼仪,传达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的传统美德。在日本传统家庭,如在榻榻米上饮酒,主人为尽到饮酒待客礼仪会跪在客人面前,将酒杯斟满。并且十分重视酒德,酒席间只敬酒不劝酒。一般不强求对方饮酒,遵从客人自己意愿。通过礼让客人传达谦和之德。古代文人们借酒消愁品评人生的佳作,成为了推进酒文化形成的另一要素。在中国诗歌中有曹操“对酒当歌”,孟浩然“把酒话桑麻”,范仲淹“把酒临风”,苏轼“把酒问青天”。陶渊明有《饮酒二十首》,杜甫有《饮中八仙歌》,欧阳修有《醉翁亭记》,苏轼有《前后赤壁赋》。小说戏剧上有《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的“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京剧中的《贵妃醉酒》,都是家喻户晓的借酒说事的精典之作。在日本诗歌中首推脍炙人口的《万叶集》,卷三中收有大伴旅人的赞酒歌13首,如:世上无聊事,如何反复思,一杯浊酒在,痛饮甘如饴。(338)——杨烈译,选自《万叶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诗歌尽显酒可安抚心灵,忘却俗尘的功力,与中国文人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如出一辙。汉诗上既有与李白“斗酒诗百篇”争胜的祗园南海“一夜百首”,又有菅茶山独创一新的《月下独酌》。可见,中日两国酒文化渊源之深。

2.中日酒文化的交流发展

2.1酒文化的功能性交流

在宜宾学院宜宾酒产业酒文化研究中心郭五林的《酒文化的四大功能分析》中提出了定位功能、催生功能、推动功能、挽救功能。这四大功能在中日酒文化上也得以验证。从定位功能上来看酒是要在特定时间内消费的。所以在中国除夕夜有“年酒”,年夜饭桌上家人恭贺新春的酒。端午节有“菖蒲酒”,重阳节有“菊花酒”。日本则会在元旦的早晨有“屠苏酒”。据说可以驱邪避祸、延年益寿。屠为死,苏为生。岁首饮之,一年诸事遂顺,否极泰来。在中秋节饮一种度数很低的月见酒。从催生功能上看酒文化研究催生新的酒品牌。如,在中国“百事孝为先”的孝文化始终是主流文化之一,在此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四川宜宾五粮液黄金酒品牌应运而生。日本向来崇尚自然,花道、茶道的精髓正是源于敬畏大自然。在伊豆半岛有一家叫“Bairdfamily”的酿酒厂。其中这家最具特色的就是季节性啤酒,春季推出“寺院柚子啤酒”,使用从当地寺院里采集的柚子,香气四溢;夏秋季推出带有柑橘甜味的“静冈夏橘啤;而冬季酿造的“灰色天空帝国黑啤”能让人忘却冬的寒意。同时,这些不断生产的新的酒品牌又在推动着酒文化的继续发展,也就是推动功能。当酒产业处于低迷状态时,酒文化的发展又将挽救品牌酒业于困境。

2.2酒文化发展的异同

中日酒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万玲玲宜宾学院日语系摘要:中日两国比邻而居,无论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始终紧密相连,其中酒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在中日关系上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中日两国在重要节日或时刻都会有饮酒活动,通过酒来维护人际关系,发挥其社会功能。酒文化的社会功能性是相同的。然而,由于两国在生活习惯、经济发展、风俗习惯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酒的种类、饮酒方式、饮酒习惯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从酒的酿造原料与工艺来看,中国目前酒的种类主要有:白酒、黄酒、果酒、葡萄酒、啤酒、药酒等。日本主要酒类有:清酒、烧酒、啤酒、果酒等。从饮酒喜好程度上来看,中国以酒精含量较高的白酒居多,日本则是度数较低的清酒为主,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对比。通过以上中国的白酒和日本的清酒对比可见,日本清酒源于中国酿酒技术的传入,中日两国结合各自饮食习惯在口感、酒度、贮存期、香型、分类上各不相同,但在产地、品牌命名上又相通。主要集中地都是粮谷充足适宜发酵的地区。品牌命名上有以产地命名的茅台、富士,以原料、酿造方式命名的五粮液、大吟酿,以自然环境命名的汾酒、月桂冠。但是中国对于白酒的等级划分一定程度上是依赖品牌的,日本酒的等级划分则与品牌关联相对较弱,如清酒的等级划分:1纯米大吟醸:纯米酿造,精米度35%,是清酒中的极品。2纯米吟醸:纯米酿造,精米度60%,3纯米酒:纯米酿造,精米度68%,4本酿造:添加15~30%食用酒精,5普通酒:瓶上不标等级,食用酒精占60%。中日两国饮酒方式与习惯也不同。中国的酒桌上非常讲究下酒菜的搭配问题,若是在自家饮酒,从寻常百姓的粗茶淡饭到殷实家庭的四碟八碗,无不为饮酒做足准备。日本饮酒以酒为主,小菜、生鱼片、寿司都可以下酒,下酒菜只是点缀相对“随意”的多了。然后是酒桌上的劝酒。日本是只敬酒不劝酒,不勉强他人饮酒,以自己意愿为主随意饮酒。中国近年虽强调不劝酒重酒德,可是自古以来的劝酒风气却始终活跃于各酒桌之上。从全国大同小异的劝酒语录可见一斑:酒桌伊始,“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没有感情赏个脸。”待到气氛上来后,劝酒则更深一层:“喝酒不喝醉,不如打嗑睡。人生难得几回醉,要喝一定要到位。”当大家微醉时,还要更上一层楼:“你不醉我不醉,马路旁边谁来睡。只要感情有,什么都是酒。”随之而来的就是两国对酒后失态的态度各不相同。在中国若是酒后失态,烂醉如泥,势必会损伤自己的名声。在日本醉酒是消除疲劳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若是做出违反常规的举动,甚至是当众侮辱上司的过激行为,也会因一句“那时喝醉了”或“酒后失言”而得到谅解。

3.展望未来中日酒文化交流

酒文化范文第2篇

石顶山又名“石鼎山”,因山顶有一巨石似钟鼎而得名,石顶山,山高谷深,常年气温较低,冬季寒冷,是合江苗族的集居区。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同胞通过饮酒促进身体发热从而御寒、舒经活血、焕发精神。此外,由于苗族同胞热情好客的性格,酒也就成了他们过节、喜日祝贺、好友相聚、欢庆丰收等必不可少的助兴饮品。合江五通苗族饮酒几乎全是自酿自饮,家家户户都能酿制各种酒,如“米酒”、“玉米酒”、“高粱酒”、“红苕酒”等。“米酒”,也就是用糯米发酵而成的原汁水酒,含糖量高,酒精浓度低,不易醉人,喜爱饮者会觉得香甜可口,是苗族同胞解除疲劳、清心提神的最佳饮料,他们常常将米酒作为用餐时的一种饮料,除小孩外,喝上几碗也不会醉倒。这种米酒,除了自家饮用外,苗族同胞在家有来客时以酒招待客人,以表示欢迎之情。除“米酒”外,苗族同胞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和掌握了用多种原料酿制酒的技术,主要用粮食生产的酒包括“高粱酒”、“玉米酒”、“红苕酒”等。

二、合江五通石顶山苗族酒具的使用

酒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当苗族同胞有了液体的酒,为了要饮用它,就必须有一种载体、容器用来饮酒。由于苗族同胞酿酒和饮酒历史悠久,饮酒器具纷繁复杂,形成了一部白酒器具历史,展现着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采用的酒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因此,在历史的早期苗族同胞在盛酒时主要用牛羊角制品、木制品、陶制品、竹编制品以及葫芦制品等,而在饮酒时器具有牛角、羊角、陶坛、陶罐、竹筒、竹制过滤酒槽、木碗、葫芦、土烧料杯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苗族同胞采用的酒具也与时俱进,开始采用如玻璃杯之类现代文明特色的酒具。

三、合江五通石顶山苗族饮酒的各种称谓

苗族同胞喜爱饮酒,在不同的节日、场合有着不同的称呼。如“拦路酒”、“进门酒”、“嫁别酒”、“迎客酒”、“送客酒”、“双杯酒”、“交杯酒”、“上山酒”、“发丧酒”、“叫人酒”、“交生酒”、正堂酒”、“清明酒”、“月半酒”、“年饭酒”、“引客酒”、“恭维酒”、“交礼酒”、“媒人脱离酒”、“夫妻和睦酒”、“灯杆酒”、“卷门酒”等等。而其中的“拦路酒”最具特色,是苗族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欢迎贵宾的隆重仪式。每当远方的亲朋好友到访,即安排盛装苗族男女到村头寨口、设卡列队、夹道欢迎,吹苼击鼓、载歌载舞、坛装美酒、牛角为杯,拦路劝酒,体现苗族同胞热情与好客。

四、合江五通石顶山苗族酒礼苗族同胞的生活离不开酒

在生活中,他们用美酒盛情款待远方来的客人,把客人作为亲朋好友来看待,是苗族同胞至情至义的本性体现,就成了一种表达感情的手段,相应的也有很多的酒礼。

(一)拦路酒礼

苗族同胞秉性豪爽,热情好客,酒在他们的心目中是接待亲朋的佳品。若有贵客进寨,苗族同胞则伴随着芦笙舞曲分排站于路旁,按苗家礼俗喝“拦路酒”。不过不善饮酒的客人也不必担心,对于进寨的客人饮酒的数量并无明确规定,随着时代的发展,苗族同胞待客的习俗也开始渐渐的发生着变化,进寨的客人愿意喝多少酒就喝多少,若客人能一饮而尽当然最好。若不能,主人虽然好客,但绝不会强人所难,这并不会影响主客之间的感情。对于不能喝酒的客人,当热情的苗族同胞递上“拦路酒”时也须意向性喝一点,不可置之不理,否则苗族同胞会误以为客人瞧不起他们。因为对于主人来说,即使遇到客人不喝酒,也要多少倒点酒敬客人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二)交际饮酒礼

俗酒礼即饮酒的礼节,使饮酒成为一种庄重的活动、一种仪式,这种礼节使饮酒成为文明进程或文化氛围的一部分。我国古代在酒宴饮酒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也就是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而苗族同胞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这样的酒礼部分沿袭了下来,同时也有了些变化。在宴席过程中,苗族同胞的敬酒方式也颇为特别。宴席之前先敬酒然后再吃饭,客人离开还要请客人喝一杯。座位要安排长辈或领导坐上方,敬酒先敬长辈、领导或客人,客人接受敬酒时只能“动口不动手”,客人回敬没有特殊的规矩;但是,在此过程中其他族同胞不能称呼苗族同胞为“苗子”。

(三)婚嫁丧葬酒礼

婚嫁是人生中的喜事、大事,当然要以酒助兴,表情达意。于是苗族同胞民间便生出许多土色土香的酒俗来。在合江五通石顶山这个充满灵气的地方,苗族同胞的婚嫁酒礼包括“交礼酒”、“媒人脱离酒”、“转转酒”、“夫妻和睦酒”等。与婚嫁的喜气洋洋截然不同,丧葬是凄凄凉凉的,所以前者叫红事,后者称为白事。丧葬虽为白事,但它同样离不开酒,在苗族同胞间流传着一些丧葬时的酒俗,成为我国丰富多彩的酒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丧葬酒俗名目繁多,主要的包括“进门酒”、“请魂酒”、“上山酒”、“发丧酒”、“叫人酒”、“交生酒”、“正堂酒”、“叫饭酒”等。

五、合江五通石顶山苗族酒歌

酒文化范文第3篇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有我国现存可见最早的药酒记载,全书283方中用酒就有40方之多,只是其所记载的药酒,并没有具体的方名。最早的药酒命名,现见于《黄帝内经》。全书共记载13首药方,其中有用鸡矢和米酒制成的“鸡矢醴”,和用左角发和美酒制成的“左角发酒”。以单味药或一方中主药的药名作为药酒名称,成为后世药酒命名的重要方法。

《内经》中还有大量关于药酒的论述,如《素问•汤液醪醴论》:“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素问•血气形态篇》曰:“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醛药”。《素问•玉版论要篇》载:“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之主治,二十一日已;见其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采用煎煮法和浸渍法制备药酒大致始于汉代。约在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曾有论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用酒浸渍,一方面可使药材中的一些药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药势,疗效也可提高。东汉医家张仲景的名著《金匮要略》中,就有多个浸渍法和煎煮法的实例。如“鳖甲煎丸方”,以鳖甲等二十多味药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还有一例“红蓝花酒方”,也是用酒煎煮药物后供饮用,以治疗妇人腹中刺痛。

唐宋时期,药酒疗法到达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所载药酒应用范围已涉及内、外、妇、五官诸科。《千金要方》卷七列有“酒醴”专节,卷十二设“风虚杂补酒煎”专节。《千金翼方》卷十六列有“诸酒”专节。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卷三十一设“古今诸家酒方”专节。宋代官修的方剂巨著《太平圣惠方》所设的药酒专节达六处之多。用药味数较多的复方药酒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是当时的显著特点。

元明清时期,药酒在整理前人经验、创制新配方、发展配制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蒙古族营养学家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关于饮酒避忌的内容,具有重要的价值。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25条下,设有“附诸药酒方”的专目,列有69种不同功效的药酒。缪希雍所著的《炮炙大法》对药酒的制作和服用方法有详细的论述。此外,明代朱棣等人的《普济方》、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清代吴谦等人的《医宗金鉴》、汪昂的《医方集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等书,均收录有多种药酒方,药酒到此时已发展的较为完整。酒之所以受到古代医家的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饮酒具有养生保健作用。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厚,讲究饮酒方式便是其特点之一。饮酒方式得当,才会有益于养生;方式不当,“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损躯命”。元人贾铭在《饮食须知》中说:“凡饮酒宜温不宜热”,又说“饮冷酒成手战”,说明酒在不冷不热时喝才是适宜的。

酒文化范文第4篇

维基百科对伏特加的定义是:现代意义上是指一种烈性的酒精饮料,将含有专门净化水的有机原料形成的乙醇进行分馏,然后使之与由活性炭或改性淀粉和过滤技术加工过的水醇溶液混合而成。从古代起,伏特加就被冠以“理智的窃贼”这一名字。根据一些文献记载,大约迄今一万年前人们就从蜂蜜、水果以及浆果中制成了酒精饮料。纯酒精在12或13世纪由阿拉伯人发现,伏特加的原型由波斯医生在11世纪通过将乙醇蒸馏制成。它被完全用于医疗,因为古兰经不允许喝酒。在欧洲,第一次对含酒精液体的蒸馏是由意大利修道士完成的。酒精蒸馏技术在14世纪从罗马帝国传入波兰。1386-1398年热那亚人第一次将酒带入俄罗斯。它在大公的宫殿里十分出名,但却没有给人留下多少印象。这时俄罗斯人对酒的态度不冷不热,像是对待不值一提的私人异国商品。酒在俄罗斯人心中还未产生多大的影响。改变俄罗斯人对酒的看法是在1448-1474年这一时期,俄罗斯酿酒业产生并且发明了从黑麦中提取粮食酒的方法。政府不仅对粮食酒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垄断,而且对其他酒精饮料也是如此。以前从未置于政府征税控制之下的蜂蜜和啤酒,这时候也由政府控制。从1474年起,酒的生产成为了巩固国家的王权象征。1480-1490年大公在酒精产品生产方面与教堂发生了争执,并且清算了在政府酒类垄断时教堂对此造成的损失。1505年俄罗斯第一次向邻国出口伏特加。1533年在莫斯科开办第一家皇家酒馆,伏特加的贸易权集中在沙皇政府手中。1590年,除莫斯科以外所有地区的总督命令停止一切私家酒馆贸易,将经营权集中于皇家酒馆。伏特加的生产和销售集中到酒馆头目的手中,而伏特加则由皇家酒馆出售。酒馆头目以及酒店掌柜由商会选出,并向地区总督汇报情况。1648年因酒馆头目滥用财政职权导致粮食酒品质急剧下降。同时,由于原料被侵占,假酒横行,受贿增加以及酗酒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1705年彼得一世在北方战争期间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在俄罗斯领土上进行了公开的包销制度,这使得出售伏特加获得了巨大利润,也造就了更多的富人。这种制度仅仅维持了10年,因为感觉到人民再也不会为此投入,彼得一世给予了酿酒业更多的自由,向酿酒工征收酿酒税。从这时起酿酒业向农业方面发展,他们开始自己生产粮食并将它们酿成酒。

1765年叶卡捷琳娜二世政府为贵族创立了单独的酿酒系统,他们不用交税,但是家庭酿酒生产的规模必须与官位及贵族称号相符,因此贵族获得了更多的机会生产伏特加。与此同时,酿酒业的生产规模与贵族身份紧密相关,其他阶层——神职人员、商人、市民和农民失去了酿酒的权利,不得不因个人需要而买酒。这一体系使得贵族酿酒业在技术和品质上达到了极高的发展水平和等级,它完全占有了市场。这给了伏特加一个不用竞争就得以发展的机会,并且使伏特加品质一直处在中等水平上,保证了政府的收入并且避免了竞争。对俄罗斯人来说,伏特加是一种很独特的饮料,它与一个人欢乐或悲伤时刻的心灵密切相关。俄罗斯人建立了反映伏特加历史的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有关伏特加的历史,了解到制作伏特加的原料和工艺,还会见到形形色色的伏特加收藏品。下面介绍几个著名的伏特加博物馆:1998年在乌格利奇创立了俄罗斯伏特加市级博物馆。该博物馆展出了手工酿酒器具,苏联时期第一台分装伏特加酒的机器,第一批伏特加酒,来自不同国家和独联体的城市所提供的伏特加酒礼物。在博物馆的展台上可以看到俄罗斯96甜烧酒厂生产的酒精饮料。陈列展台里有一块特殊的区域专门摆放具有百年酿酒历史工厂的产品。2008年4月4日在罗宾酒厂内创建了“第一乌克兰伏特加博物馆”,展品中有精致的高脚杯、手工制成的独一无二的长颈盛酒瓶、手工酿酒器具、古代和当代的酒瓶、工艺品、宣传画等一千多样展品。2008年,阿姆斯特丹中央旅游区达姆拉克大街上的伏特加博物馆盛大开幕。在莫斯科有伏特加酒史博物馆,它直到2006年10月都位于圣彼得堡;2008年重建后,在圣彼得堡举办了新展会,以俄罗斯伏特加博物馆命名。在秋明坐落着西伯利亚酿酒史上的一个独特的博物馆。在秋明Бабарынки河畔,坐落着一个综合体,它由一个酿酒厂、养猪场和蒸汽磨坊构成。2008年建在这里的新工厂“BENAT”成为药剂师塔尔塔科夫斯基一个多世纪前创立事业的延续。从伏特加诞生以来,它一直作为俄罗斯人的精神支柱,与此同时也是无数俄罗斯人与社会悲痛的第一元凶。为避免俄罗斯人陷入对伏特加无止境的依赖,俄罗斯政府果断地采取了反酗酒措施,但很难控制住俄罗斯人的酒瘾。到目前为止,伏特加魅力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反而更加地深入人心。

二、中俄饮酒习俗比较

酒文化范文第5篇

“酒酒酒,好朋友,自古人人爱喝酒,喝完消遣又解愁。”青海青稞种植历史悠久,是青稞酒的故乡。在酿造青稞美酒的同时,农耕文化由来已久,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民间习俗,根深叶茂,也酿造出了许许多多酒的礼仪,鲜有流传。家里不管有什么重大事儿,如升学提干,女儿出嫁,儿子娶媳妇,给长辈贺寿,盖房子立大门打庄廓等都要喝酒,于是酒与礼仪同在,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礼仪,“桌上无酒不成席,桌上无酒没礼仪”,好像缺了酒,该行的规程没法进行。“酒是先行官,万事它为先”,“三杯通大道,话在杯里说”。笔者记忆犹新,每一样大的事情上,如果没有酒,似乎就缺了什么。如缺了就该说的话或者不该说的话儿没法说出来。于是有了这样一句话:“草里的兔儿只有狗才能赶出来,心里的话儿只有酒才能撵出来。”青海人的喝酒有两种情况平分秋色,一种是干喝(所谓干喝,只喝酒,没有什么下酒之菜),另一种是在重大的活动中,如婚丧嫁娶,盖房立门或家中来了尊贵的客人,炒菜煮肉,擀长面等为仪式助兴喝酒,酒在青海人生活中密不可缺,是精神文化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摩拳擦掌,莫此为甚。高兴了喝,忧愁了也喝,找个朋友边喝边聊,把中心的怨气晦气全部释放出来,一醉解千愁。家中来了客人,就要拿出酒猛喝一顿,使出浑身解数,不醉不罢休,直到将客人喝醉放翻为止。尽管在吃的方面欠缺一点,但只要把酒拿出来让客人喝个够,就是最好的“当人”(招待贵客之意)。人爱喝酒,有关酒上的规矩也很多。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家庭,男人大喝特喝,我行我素。媳妇一怒之下提出离婚,当然男人不同意,说以后少喝酒,没有事儿绝对不喝酒。空口无凭,立字为据。媳妇听了信以为真,回心转意,让男人写下保证书来。男人立下这样规矩:“以后阴天下雨喝一点,人来客去喝一点,单日双日喝一点,有事没事喝一点,以此为凭,让贤媳监督”。媳妇一看说:“什么保证书?你的保证把我气醉了!”趣味十足。酒是粮食之精华,是上苍赐于人类的琼浆玉液,喝的时候不得随心所欲,各行其是,须要有喝酒的礼仪和规矩。于是有了“酒令大过军令”的说法。酒场上规矩一经确定就得无条件执行,酒场就有了“监拳”“当关”和“应关”的称谓,各司其事。“监拳”的执壶监督;“当关”的以拳过关;“应关”的专心观拳,“当关”的划到那儿就得“应关”,来者不拒不得三心二意,东拉西扯,这叫“喝酒端喝酒,不提马明有”、“酒中不语真君子”…….和长辈划拳前,先要给长辈敬上两盅儿,而且要双手举盅,恭敬有加,要长辈“双双儿喝”,这叫“免罪酒”。只有长辈喝了免罪酒,才能伸手划拳。与长辈或老人划拳前一定要用左手托往右手的胳膊肘才行,划拳时拳心向上,手要平出平收,不得左右晃动。划拳还有一个规柜,就是出手指头时,最讲究拳拳不离大拇指,除了“宝拳”外,主动示好,决不允许捏掉大拇指出拳。意思有两种,一是酒是精食的精华,是好东西,出拳伸拇指表示声声赞扬;二是对对方的尊敬称赞,亲密无间。划拳如果不出大拇指,举措失当,对方认为你对他不尊敬,可有手不出拳,举目不爽之嫌。

2.喝酒的酒令

酒令包括划拳和酒曲儿。划拳的样式很多,也很复杂。但开宗明义,最传统、最规矩、最精美的要属“官样拳”。和盘托出,就是每拳四个字,不多不少,喊出来时抑扬顿挫,呼之欲出,字字珠玑:宝拳送你,一品当朝(或一心敬你),二朵梅开(或双喜临门),三级连升(或三元报喜,桃园结义)四季发财,五经魁首(或五子夺魁),六连顺喜(或“六六大顺”)七贤竹林,八仙庆寿(或八福长寿、八马分骏),九盏莲灯(或酒满仓库),十满大堂(或全家富贵)等等。全是文绉绉的吉祥如意之话。婚宴上这些吉祥拳语须要喊出口,这些拳语,开门见山,直呼直出,不是简单的数字表达,都是有意思和来历的。宝拳送你,意为送你宝贝,还有直呼宝疙瘩送你,一品当朝也叫当朝一品,意为对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官员;二朵梅开是象征像梅花一样高洁;三级连升是希望对方连续升官三级;三元报喜来自于宋代科举考试中,那是考生参加考试需通过三试,即乡试,会试,殿试。三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和状元,是表示有极大的喜事;三星高照有三星高照,新年来到的意思;桃园结义表示志同道和、意气相投;五经魁首有魁星点元,独占鳌头的意思;六连顺喜表示祝福的涵义;七贤竹林,历史典故,是一块喝酒、一块快乐的意思;八仙庆寿、八福长寿是尊重对方,意为大福大贵、健康长寿的意思;九盏莲灯象征对方的威望和地位;十满大堂即儿孙满堂之意。此外还有许多赋予文化内涵的拳语,无不瞻顾。光喝酒没意思,还要唱一唱酒曲儿。酒至半酣,热闹非凡,划拳的人就会边表演便唱起来,有的唱《十道儿黑》:“吃上一杯儿酒呀,心儿里醉,听我们来唱上个一道儿黑,白布的汗答青丝带(来吧)太平年,勒在(个么)腰里一道儿黑,年太平哪,太平年……”有的唱《数麻雀》“:一个(嘛就)麻雀一(呀嘛)一个头呀,两只眼睛明(呀嘛)明丢丢,两个爪爪站(呀嘛)站墙头呀,一个尾巴丢在个后呀头……”每唱完一段就要划一拳,非常热闹,扣人心弦。有个令儿叫《满堂喜》拳拳不离喜:“满堂喜,二梅喜!满堂喜,七巧喜!满堂喜,三元喜……”如有一方赢了,就得马上接一句“请酒喜!”输拳的一方就紧接一句“我的喜”,提盅干了酒。酒曲说来酣畅淋漓,脍炙人口。也有一问一答的“天上的安罗树什么人栽,地上的黄河什么人开?天上的安罗树西王母栽,地上的黄河禹王爷开。”这也应了这样几句话:青稞煮下的好烧酒大禹留给君子喝,好酒三杯过肚肠,不成神仙也寿长。

3.喝酒的酒话

相关期刊更多

古典文献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

语文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