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电科技

家电科技范文精选

家电科技

家电科技范文第1篇

【专业评测】

1、洗涤性能测试

无论功能再怎么完善,作为洗碗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洗涤性能。我们通过多次试验对该机的洗涤性能进行评价。首先用菜汤、粥、豆浆等对餐具进行污染,然后设置好洗涤程序,放好洗碗块后开始清洗。就清洗后的餐具效果可以看出,洗后的餐具很干净,重油污以及较深的杯子都不在话下。因此可以证明,该洗碗机的洗涤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

2、干燥性能测试

除了洗涤性能,干燥性能对于洗碗机来说也很重要,不然餐具储存在洗碗机内很容易滋生细菌,反而会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而这款洗碗机的干燥性能也很不错,经测,洗后的餐具及整个洗碗机内部都很干燥,效果显著。

3、噪声测试

洗碗机好用是一方面,但若噪声太大而影响生活就不好了。为此,我们还专门测试了这款洗碗机工作过程中的噪声。经测,该机工作过程中的最大噪声仅为50.2dB(A),仅相当于室内正常交谈的声音,对用户生活几乎没有影响。

4、耗水量、耗电量测试

家电科技范文第2篇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总体要求,为推进行政体制创新,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进步,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电子政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进一步认清加强电子政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覆盖我区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推行电子政务,是“数字海曙”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支持全区各街道、各部门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推行电子政务,有利于带动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扩大国内外交流合作,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大、*届三中、五中全会和党的*大,对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17号)和《关于印发*—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通知》(中办发〔*〕11号)、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也了《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通知》(国信〔*〕2号)等指导性文件,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宁波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工作的意见》(甬政发〔*〕75号),积极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近年来我区电子政务在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门户网站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增强,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环境逐步形成。但从总体上看,我区电子政务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水平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机制尚未有效建立;部门间、单位间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区各街道、各部门必须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推进我区电子政务的发展。

二、我区电子政务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建设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现代化中心商贸商务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功能定位对政务工作的要求,以需求为导向,以绩效为标准,以应用促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保障环境,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拓宽电子政务的应用和服务领域,加强各项应用系统整合和协同。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从以网络建设为主转变为进一步深化业务应用为主;从政府信息上网为主转变为政府服务上网为主;从政府内部管理为主转变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从以行业、部门纵向电子政务建设为主转变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横向联网系统建设为主,不断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工作效能和社会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通过“十一五”时期的建设,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平台,并且在我区政务日常运行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各个政府部门内部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和其他区级机关部门信息化协调发展;涉及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跨部门的综合性系统整合和业务协同取得重大进展;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或基本建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以及政务信息的公益性开发利用程度显著提高;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管理运行模式逐步完善,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更加多样化;电子政务对于以软件开发为主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区电子政务建设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到2010年,100%街道、部门通过网站信息,100%街道、部门应用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系统,100%要求公开的政府信息可在网上查询,100%行政审批事项办事状态和结果可在网上查询,90%政务机关提供网上为民服务。

(三)建设原则

1、加强领导,统一规划。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在区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部署下,遵从总体规划,防止各自为政、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明确各街道、各部门的建设目标和重点,确定电子政务建设优先顺序,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2、需求主导,突出重点。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考虑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突出各个阶段的建设重点,急用先上,边建设、边应用、边出成效,以点带面。

3、整合资源,拉动产业。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网络、业务系统、信息资源,加强整合协同应用,促进互联互通、协同服务,实现人才、网络、设备、信息资源充分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使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充分支持本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政务设备和产品,发挥电子政务建设对于以软件开发为主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作用。

4、强化服务,务求实效。电子政务服务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明确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务求实效。要以实现程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管理水平以及社会满意度作为电子政务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志。

5、统一标准,确保安全。电子政务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电子政务标准规范,遵守有关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规定,建立规范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三、我区电子政务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完善全区各街道、各部门的网站,提高网站建设整体水平。要结合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围绕政务公开,提供公众咨询、信息等网上服务,并不断加强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要充分利用网站强化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通过网上办公、网上办事提供政府为民、便民、利民的各种在线服务,全区各街道、各部门要不断完善网站,规范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内容更新,加强网上办事能力,不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二)建成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促进业务系统资源整合。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基础,建设与整合我区电子政务网络设施,将政府专网转变为政务内网并重新建设一套政务外网,最终建成适合我区电子政务发展的统一的内、外网平台,满足政府各部门内部办公、决策和外部社会服务的需要,并和市党政部门通过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建设标准和要求,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执行。

(三)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整合开发信息资源。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在“阳光”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建设中的作用,着重推进区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数字城管系统等一批涉及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城市管理的建设工程。要整合已有资源,着重建设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围绕四个基础数据库开展具体应用,同时推进公文档案、政策法规等基础性、公益性数据库建设,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信息资源库的内容,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四)建立政务信息共享机制,推进资源的公开和共享。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坚持应用主导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国家、省、市有关信息公开的规定,确保应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资源及时向社会公开;加快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考虑保密级别、应用主题、需求程度等因素,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列明共享信息的字段特征、共享范围、更新时限等;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强化在信息资源的采集、登记、备案、共享、、安全、保密等环节的管理,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逐步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在部门间的属地化交换、共享。

(五)建立完善有效的保障体系,支撑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完善电子政务综合协调机制,推动政府管理机制以及电子政务运行管理机制的创新。推进信息安全保障与业务应用的同步规划、建设、发展,加快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走上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轨道。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覆盖区、街道、社区和领导干部、一般公务员、社会公众的培训网络,利用多种方式,提高领导干部、公务员、社会公众的信息化意识和应用技能。

四、加快电子政务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领导

各街道、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电子政务建设摆到重要位置,纳入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机制,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领导责任,及时了解和掌握进展情况,尽快抓出成效。分管领导要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协调解决问题,保证电子政务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理顺电子政务管理体制

发挥区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在推进全区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协调作用,审定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纲要,审核确定电子政务年度建设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提出电子政务年度建设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库草案,协调重点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中的资源整合共享问题,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区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的技术标准、规范,牵头组织全区电子政务绩效工作的考核。区府办负责牵头编制全区电子政务规划,会同编制电子政务年度建设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库草案,对电子政务项目方案进行前期审核,组织电子政务项目信息安全保护等级评审,以及项目竣工后专项验收等工作。区发改局负责对申请立项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进行立项和可行性方案审批,会同编制全区电子政务规划、编制电子政务年度建设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库草案。区财政局负责对纳入区财政预算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管理。

(三)建立投资保障约束机制

应用于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所有财政性资金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初审、统一立项、统一监管、使用方式不变”的原则统筹安排使用,按照逐年增加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强对电子政务建设投资的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估,防止盲目投资、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确保电子政务投资效益。

(四)规范项目招标投标活动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规范项目招标投标活动;大力培育和发展我区本地化的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市场,发挥本地和落户软件企业在我区电子政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五)规范网站建设活动

进一步规范、整合全区各街道、各部门网站资源,各单位原则上允许建设一个网站,并统一纳入区数据中心。新增网站必须报区电子政务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各网站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网站内容的更新、维护,确保网站正常运行。

(六)落实有效考核评价制度

区电子政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制定科学的电子政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考核评价各街道、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情况,并纳入到区政府对各街道、各部门的整体工作考核体系。考核结果将按分数进行名次排序,并以一定形式公布;考核结果报区考核小组,对考核成绩突出的单位将予以表彰。

(七)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按照同步设计、动态调整、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抓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单位在信息系统规划设计时应当申报信息安全保护等级,由区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区公安部门组织审定后,确定项目保护等级。加强对信息安全风险的自我评估和检查测评工作。

(八)推进技术规范和标准建设

区电子政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紧制定网络、安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建立电子政务规范、标准的实施机制,确保标准在电子政务各个建设环节中的应用,为形成全区统一的电子政务体系提供保障。

家电科技范文第3篇

对加快和推进邮政大客户工作的几点思考做好邮政大客户工作,是邮政营销工作中迫切需要推进的实践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积极探索,逐步深入,逐步规范。结合江西邮政几年来的一些实践,本着加快推进大客户工作,促进邮政营销水平提高的原则,从提高认识,创新体制和机制、灵活工作策略和做好基础工作等方面进行探讨。一、认清邮政经营的特点和营销工作存在的问题,解决推进大客户工作的认识问题除了市场竞争和大客户两个外部因素外,邮政自身的特点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决定了迫切要加快和推进大客户工作:(一)邮政经营的特点决定了推进大客户工作的必要性一是市场经营范围的属地化。除了邮购等及少数业务外,邮政业务只能进行属地经营,跨地区经营属于违规经营。原创:这和其他绝大多数生产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对市场范围具有强烈的扩张性明显不同。二是业务品种的多元化。以邮递类、金融类、集邮类、现代物流类、邮政代办类、电子信息类为主的多业并举的业务体系,表明了邮政是典型的多元化经营的行业。这将是长期影响邮政经营工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三是业务效益的微利化。除邮政储蓄、邮票发行等少数政策行业务外,目前邮政开办的多数业务竞争非常激烈,属于微利业务,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很难保证经营的效益。(二)邮政传统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决定了推进大客户的迫切性邮政独立运营以后,现业局赖以创收的主要方式是全员营销、窗口营销和专业中心的上门营销,并辅之以领导营销和社会营销。随着形势的发展,暴露出了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全员营销的过度利用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面对市场的变化和经营工作难度的加大,一些市县局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创新营销方式,对经营工作任务简单地采取全员营销的方式,有的单位全员营销业务的项目达十多项,不少职工在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后还难以拿到应得的工资。这大大挫伤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职工对企业的信心。二是多重营销损害了企业的整体利益。过度的全员营销和未经整合协调的专业中心(分局)上门营销必然造成邮政营销主体的多元化,造成邮政企业多部门对大客户的重复访问,有时出现邮政五、六个部门同时对一个单位一枚企业金卡业务进行攻关的现象。这浪费了邮政有限的营销资源,影响了了邮政对多层次、全方位的客户和市场开发,同时由于邮政内部竞争,也很可能降低企业的业务利润,损害邮政的整体利益。三是邮政对市场的系统研究和对大客户的维护等影响整体和长远利益的工作缺位。由于所处的位置,现业局各专业中心(分局)只对企业下达本单位的短期收入计划负责,只对大客户使用本单位业务的开发负责,只对本单位业务地市场情况感兴趣,不会站在全局的角度对市场进行系统的研究,不承担对邮政综合大客户对邮政的多项业务的宣传和推广,不承担大客户对邮政综合服务的不满和竞争对手争夺情况的研究,而负责邮政经营综合工作的经营服务部因为工作职能多、人手少、不直接接触客户等,难以承担这些责任。这势必影响邮政营销的科学决策,影响大客户的开发和维护,损害邮政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四是邮政专业营销队伍建设不力。邮政独立运营以来,由于不太重视专业营销工作,对专业营销工作缺乏研究和引导,对专业营销人才队伍的建设缺乏规划,缺乏激励机制,企业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从事营销工作,造成了邮政专业营销人才数量少、比例低、素质低的局面,不少现业局专职营销人员占全部邮政从业人员比例不到5%,特别是综合性的专业营销人才奇缺。营销为王,人才是本。邮政专业营销人才的建设不力势必严重影响和制约邮政营销水平的提高,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2001年以来,江西邮政从省局开始,连续三年在全省邮政工作会议上对大客户工作进行研究和布置,认识越来越清楚,思路越来越明确,措施越来越具体,考核越来越强化,使全省上下逐步树立了适应变革,创新营销的理念、创造需求,引导消费的理念、客户至上,创造价值的理念、联合发展,合作双赢的理念、整合资源,有序营销的理念,较好地为大客户工作的深入开展解决了认识和思路问题。二、理顺内部营销关系,加快建立健全大客户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大客户工作是项全新的工作,需要根据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业务发展能力的需要,不断地对邮政原有的营销组织、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整,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以大客户营销为核心,以专职营销为主体,以窗口营销和全员营销为补充,以其他部门为支撑和保证的结构合理、分级实施、职责明确、激励到位、协调有序、高效灵活的工作体系。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落实省、市、县三级大客户工作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体系江西省局2001年在经营服务处设立大客户服务中心(挂靠),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局大客户工作的方针、政策;负责全省邮政大客户工作发展战略的规划、年度工作任务的制定、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业务指导和检查考核;建立全省大客户的用邮信息管理系统,掌握全省大客户的用邮动态,研究和制定对大客户的营销服务政策,规范各局对大客户的经营行为;协同省直专业局对相关业务进行宣传和策划,开发全省行业性大客户;负责对全省大客户的营销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省直专业局也明确了大客户工作职责,主要负责全省专业性大客户的宣传、策划、开发与指导,以及客户维护、档案管理、信息反馈等。2002年各市局全部成立了大客户服务部,单设或挂靠经营服务部,工作定位为对重点大客户营销服务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和全局大客户工作的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落实省局大客户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任务,组织开展对市局综合大客户等的具体营销服务工作和对所属县局和各专业中心、分局大客户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考核,做好对以大客户为主要对象的市场研究、营销策划和组织落实等。现在全省84个县(市)局也依据具体情况设立了单列或挂靠的大客户中心,落实了大客户工作职责。(二)整合规范现业局各经营服务主体对大客户的营销职责和关系,形成工作合力目标是理顺邮政内部对市场和客户的营销关系,减少营销“撞车”和“缺位”现象,提高邮政总体营销能力。按照强化专业部门的专业营销、大客户部门的整合营销、窗口部门的服务职能,弱化全员营销和窗口营销的原则,江西邮政各现业局在摸清大客户资源的情况下,对大客户服务部、专业中心、分局等营销服务主体对大客户的营销责任和关系进行了具体明确和划分,作到邮政对大客户原则上实行“一对一”的营销服务,综合性大客户由大客户服务部负责,专业部门提供业务支持,专业性大客户由专业部门负责,大客户服务部掌握基本情况,窗口部门主要做好窗口服务和窗口宣传,基本不实行上门营销,全局性的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和客户资源管理主要由大客户服务部负责,专业性的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和客户资源管理主要由专业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对大客户的营销信息、协作服务等保持沟通和配合。(三)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考核体系,推动大客户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江西的实践证明,制定实施有效的考核体系是推动大客户工作深入开展的必要条件。考核体系要体现大客户工作的特点,在统一大客户的量收、分类和服务满意度等评价、统计标准,具备较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的条件下,重点考核大客户的数量、大客户总收入、服务满意度等综合量化指标完成情况以及信息管理、档案管理和市场调研等基础工作。2003年,江西省局制定了对市局年度大客户工作的百分制量化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各市局的班子年度考核挂钩;各市局也制定了对大客户服务部和客户经理的量化考核办法,与生产月奖、年终奖等挂钩考核,逐级下达了明确量化的大客户工作任务,指明了大客户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有效地调动了各单位和客户经理的工作积极性。三、创新营销服务方式,提高大客户工作水平在具体的工作中,各级大客户工作操作层要积极探索,实现对大客户营销服务方式由全员营销向专业营销,由关系营销向方案营销,由单一营销向组合营销,由共性营销向个性营销的转变,着力提高大客户对邮政的业务知名度、服务满意度、品牌忠诚度和收入贡献度。在服务策略方面,首先要做好对现有大客户的维护工作,维持现有大客户和现有业务的不流失,其次才是做好开发工作,通过优质服务争取挖掘新的大客户和新的业务量。要采取客户经理制、项目经理制、派驻制、上门服务等形式,落实对大客户的“一对一”服务、“一站式”服务、和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服务,规范邮政对大客户的接触行为,降低大客户用邮的时间成本,及时解决大客户的咨询、查询、投诉和合理赔偿,让大客户实实在在地感觉到邮政对大客户更方便、更快捷、更贴心和不断改进地服务。在信息策略方面,要高度重视营销信息的作用,把它视为营销工作的重要资源;建立全局性的营销信息采集、交流、开发、共享和存储的机制与平台,实现邮政对市场和大客户动态的快速掌握、及时应对;规范各营销主体对营销信息的开发利用,采取营销项目报备、信息优先、营销权限期保护等措施,使有效的信息及时转化为营销行为,进而转化为营销成果。2002年南昌市局抓住国家开发银行南昌分行要举办开业庆典的信息,组织以大客户服务部牵头,相关专业参加的业务联合公关组,实行组合营销、方案营销,最后一单业务实现28、5万元,创造了成功的营销案例。在产品(服务项目)策略方面,要全面了解大客户的综合需求,深入研究大客户的深层次需求,准确把握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及时抓住大客户的偶发性需求,发挥邮政的产品、能力、服务等综合优势,对邮政服务项目进行整合、包装、延伸和调整等,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方案,帮客户做好用邮策划,争取大客户对邮政业务实现叠加使用、批量使用和依赖使用。同为一类大客户,同为市级电信公司,2002年,江西省赣州市电信公司在邮政综合用邮达61、05万元,而另一家电信公司只提供邮政收入8、1万元,两家公司的用邮种类和用邮规模差距很大。在价格策略方面,要在维护邮政全网利益,体现邮政品牌的前提下,依据市场竞争情况和大客户的用邮规模,实行灵活由弹性的价格策略,并注意加强对企业内各营销主体对大客户的营销价格的统一管理。江西邮政大多数市局建立了大客户资费协调领导小组,对建档大客户的营销合同和优惠政策实行统一管理,既保证了大客户可以享受合理的业务优惠,又加强了邮政对大客户资费的管理。四、着眼于长远发展,做好大客户基础工作一是要摸清大客户资源,落实管理与维护机制大客户资源是邮政经营工作中可建立、可维护、可拓展的重要资源,原创:大客户资源的管理与维护是开展各项大客户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大客户工作开展之初,要像对企业固定资产清查一样,依靠各经营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共同努力,摸清楚邮政大客户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登记、造册,逐级建立档案,在此基础上建立大客户资源分级管理的责任体系,分工进行维护,定期进行更新,逐步形成分类科学,形式规范,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密级管理的可比较、可复制、可维护、可利用的大客户档案,使各级企业经营决策者和大客户部门对大客户的数量和构成像对邮政各专业收入的数量和构成一样清楚,为科学地组织大客户的营销服务工作和对大客户工作进行有效考核提供依据。江西吉安市局建立了100户内容较完备的现实和潜在大客户档案,在对去年大客户的用邮数据仔细分析和今年大客户用邮动态的调查摸底下,提出了全局全年对大客户的重点营销对象、重点营销项目、预期实现收入、项目实施时间、责任单位、责任人等明确计划,大大提高了对大客户营销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二是大力推进专职营销队伍建设,打造邮政的销售大军。要真正将邮政营销人才的建设纳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之中,建立与邮政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发展规划;要加强相关政策的研究与制订,尽快明确邮政营销人员的岗位分布、职能定位、素质要求、建设措施和考评办法;要加强对营销人才对企业发展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加大引进营销人才的力度,鼓励有营销潜在综合素质的人才向营销岗位流动;要加强系统的训练与培训,落实规范的考核和日常管理,提高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2003年初,江西省局提出完善三级营销网络,,制定了“关于加强专职营销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把企业最优秀的人才充实到营销队伍中来,使全省营销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提高到5%以上,出台了“在选拔科级管理人员时,客户经理任职期间视同从事管理工作年限,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今后选拨经营科室负责人,必须有在客户经理岗位工作经历”和提高专职营销人员岗位工资,实行分级管理的激励政策,大大加快了全省专职营销队伍的建设步伐,在一季度的对内对外招聘中,全省各市局新增专职营销人员89名,不少市局出现了原来在机关科室做管理工作的大学生主动要求到专业中心、分局担任客户经理的积极现象。三是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大客户工作条件。重点要深入推进邮政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大客户资源的计算机管理和系统共享;逐步提高客户经理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交通、通信工具,实行统一着装等;在重要的节假日由领导组织上门走访,给大客户用邮决策人和业务联系人生日赠送适值礼品等,加强邮政与大客户的情感联系;建立大客户俱乐部,定期举办大客户座谈会,建立邮政企业较高层次的与大客户联系沟通渠道。江西省局每年都要举办1-2次全省一类以上大客户和全省行业性协作大客户的座谈会或新业务演示会,受到大客户的好评。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今年江西省局给每个市局配备统一的大客户服务车,开始实施省到市的crm工程,每月给全省一类以上大客户赠送制作精美的业务宣传册,给每个一类以上大客户决策人赠送生日礼品,给全省大客户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家电科技范文第4篇

驾培行业的发展从私家车数量的剧增可见一斑,在驾培市场中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由卖方市场一跃转变成为买方市场。对此,针对当前驾培市场的现状,其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体现。

1.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驾培市场中,大型驾校比较正规,但小型驾校相较于大型驾校在成本控制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究其原因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交通部对于驾培市场的管理比较宽松,促使驾培市场出现“三级比重过大,一级比重过小”的局面;其次,驾培作为特殊的产业并不受教育产业中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只要按照服务行业的要求申请土地即可,不过在“寸土寸金”的时代,土地租赁的费用高昂,这严重制约了驾培市场的发展,使驾校的规模很难扩大;再则,部分学员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多人深谙车辆驾驶,但苦于没有驾照而无法上路,也有人想要“剑走偏锋”的尽快获得驾照,这催生了小驾校市场的形成;最后,是驾培与考试分离的审批模式,学员多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促使驾校也以这种心态来面对学员的驾驶培训,教学内容只挑重点,教学时间被大幅压缩,这已经成为中小驾校的通病。如果驾校推行高质量全方位的教学,会拉升驾培成本,因而市场中“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比较普遍。

2.进入完全竞争的微利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子啊不断加深,任何一个行业,如果存在利润空间,那么就会吸引大批资本注入,使利润空间迅速被压榨,进而步入“微利时代”。在驾培产业中,由于燃油成本、广告成本、人力成本以及其他成本都在不断增加,但驾校为了吸引学员,在学费方面让利很大,导致价格逆势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驾校为了保证能够获取利润,对燃油用量、培训时间等精打细算,形成“精细化”管理。驾培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不仅包含软硬件设施,同时在服务质量上的竞争也非常残酷,这种市场竞争环境使很多驾校培训机构被淘汰,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则艰难的存活下来。

二、当前驾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员对驾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驾驶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道路交通的安全与否,大部分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和重视度不够,所以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解决驾驶员素质过低的问题。高素质的驾驶员是道路交通安全的根基。当前,很多驾校一味的追求高通过率而忽视了对学员安全意识、行车安全与文明理念、操作规范等知识的教育,将平日教学管理的重点放在了考试,而非培训,很多学员只以拿到驾驶证为目的,不重视安全知识的学习,在选择驾校上以低费用为标准。

2.驾校教学不规范,教学大纲落实不到位许多驾校在建设制度、划分岗位职责、管理档案、学习法规等方面达不到规定的要求,管理人员配置不齐,上报的资料、表格等失真严重;教练员不按规定和要求填写教学日志和记录,驾驶员领取结业证书时的登记不规范,多存在补填、代签、假签等情况;驾校不按规定对学员的学籍建档,许多学员存档在驾校的学籍都有填写不完整和不规范的现象;驾校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为抢生源而恶性竞争,互相压价,各驾校收费标准不一,混乱不堪;有的驾校更是在学时和培训内容上完全忽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的要求而私自缩减。

3.部分驾校设施不足和人员素质不高部分驾校不更新教学车辆,有的教学车没有经过技术等级评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有的驾校不适用教学车辆教学,教练车不备案,使用普通车辆作为教练车培训等,这都给监管驾校培训的部门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难度。除此之外,有的驾校的教练员没有教练员证,而驾校又疏于对他们的培训和管理,教练员频繁更换,教练员文化素质低,授课能力差,不能深刻理解驾培管理的政策法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驾培的教学质量。4.主管部门在监管上依然缺乏“有效手段”监督管理驾培市场的交运管理机构没有有效的手段来管理监督各个驾校。例如对学时的监督管理,交运管理部门只负责审核检查,对符合条件、完整合格的培训记录加盖公章后,学员方可获取驾驶证。但是很多驾校与学员联合起来应对监管部门的管理,单纯从培训记录等表面来看,交通运管部门看不出任何破绽,即使想查出驾校的压缩教学时间和内容等问题,也很难取到有力证据。这就使得交管部门监管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电子科技运用于驾培市场管理的主要措施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同时为了更加有力的监管驾培的整个过程,使驾培经营市场更加规范化、秩序化,全面维护学员与驾校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全面建立了多级分布式的管理框架,并引进了信息化、智能化的分析研究方法。

1.监控驾培基础环节,防止违规操作学员在报名登记时要采用识别指纹和采集头像的方法,杜绝以后的培训考试中代考等虚假现象,创建基础学员档案;严格控制学员的培训时间,教学车辆配备行驶记录仪,以指纹的形式验证学员身份,记录培训时间,对车辆状态、学员身份、学习时间等做严密监控,杜绝教学过程中的不良现象的发生;在考试过程中,用指纹验证考生身份,避免替考现象的出现。

2.动态监管驾培全程,及时发现问题升级运管部门和市级驾培管理处等对驾培过程中的全部动态数据,以曲线与表格作图等形式做系统的动态统计,对重点环节由专门人员负责,对教学中的不足与缺陷及时发现、及时改正。

3.设立质量控制点,控制盲目扩张为确保驾培的质量,对驾培质量控制在教学中多处监管,打消驾校利益至上的心理。第一,使驾校教学的规模合理化,使学员的数量与驾校的培训期数和培训硬件、软件等相匹配,是培训能力与招生数量想适应;第二,监管手段信息化,对学员各环节的学时严密监管,学员必须学满规定学时方可参加考试,避免“速成班”和“快速教学”现象的出现;第三,将驾校的招生与学员拿证、学员遵守交通法规、交通事故的发生等情况相结合。

4.建立有效的信息互联互通,多级监督机制对驾驶培训的信息以联网的方法依据监管部门的需要动态的做周期性报告,使数据在市级运管处、省级运管局与市级公安交管所等部门间交换,使数据的相互连通传输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这也是实现多级监管制度的基础技术方法和数据资源。

5.设立驾校信誉评价机制,用市场标准规范市场行为从驾校的教学规模、水平、硬件与软件基础设施、学员考试通过几率、违规现象以及对学员驾驶情况的长期跟踪记录等教学情况出发,建立驾校信誉评价制度,并将与之有关的评价内容与结果公示。专项治理有严重违规行为的驾校和行为,制定出对驾校驾培行为有规范作用的市场评定准则,依法治理,杜绝乱治现象的发生。

6.建设行业服务,为社会提供有益帮助从行业服务的角度出发,创建有益于驾校和学员的功能。从学员角度出发,建设可以查询驾校信息的功能,使学员可以通过查询详细的了解与驾校相关的教学规模、基础设施、教练员情况以及信誉资质等信息。建立网上报名、预约考试、查看课程、查看考试结果等功能,为学员学车提供方便。从驾校角度出发,创建与驾校教学相关的网上报名、排班预约考试、统计教学情况、调度教学资源等管理功能,为驾校教学的提倡管理工作提供方便。

7.建立长期服务目标借助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机会,创建可以服务全省的机动车驾培网站,将新闻动态、政策法规、业务查询、行业服务、投诉建议等各种零散信息资源整合,从而创建一个服务于本行业的综合性门户网站。

四、电子驾培对驾培市场管理的促进作用

家电科技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视广告;科学家;形象;信任度

品牌形象代言人的选择对于品牌形象的塑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品牌形象代言人包括:普通消费者、企业家、明星、专家学者等。不同类别的代言人有不同适用的品牌场景。其中使用“科学家”形象作为品牌代言人是时下商品代言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本文中所指的“科学家”是指在广告中以科学工作者身份出现的形象代言人,这些人可能是真正的科学工作者,也可能是商业模特或者普通的消费者,不过他们都以“科学家”形象出现在广告之中,无疑这些“科学家”的言行举止不仅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对广告的看法,还直接影响着青少年们对科学和科学家的认知。

一、电视广告中使用“科学家”形象的原因

首先,电视广告偏好使用“科学家”作为形象代言人,主要是因为科学家在众多形象代言人中具有更高的信任度。早在2001年,曾有机构在美国范围内就科学家形象如何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参与调查的美国公民,都认为科学家是为人类社会做贡献的人。同年,欧盟调查委员会也就“职业群体声望排名”问题对欧洲公民展开社会调查,调查内容中共有12个职业类别供公众选择判断,调查显示,人们认为科学家与技术人员有良好的形象;当人们所在国家或地区遇到灾难时,他们最相信的职业是科学家,其次是医生。同样的问题,在中国调查时,结果接近一致:我国公众认为科学家是最值得尊重的职业。①其次,代言人的可信性可以有效转化为对品牌的信任度。信赖,是消费者选择品牌的一个重要指标,选择一个具有可信赖性的形象作为品牌代言人,对于品牌塑造至关重要。营销学家约翰·R·罗西特与拉里·珀西共同创建的VISCAP模型,主要用于选择代言人上,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可信性。仅从可信性这一指标来说,选用科学家作为代言人能简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提升品牌的可信度和美誉度。科学家长期以来以一种客观、理性、具有权威感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而对于品牌而言,选择正面形象的代言人,可以有效帮助产品更好地进行市场销售,可以有效促进产品差异化形象的形成,从而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有研究表明,可信性对品牌信任的重要性大于知名度和关联性。可信性能够降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风险,增加对品牌的信任度。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进行广告代言中,品牌会根据调性决定代言人的形象,当使用科学家形象作为代言人时,所代言的品牌便象征着是科技的、先进的。就科普而言,广告中的“科学家”能以一种更加亲和的方式走向大众,以更加通俗的语言传播科学知识,可以说,电视广告让“科学家”形象从后台走向前台,并以一种十分微妙的方式影响着公众对科学和科学家的看法。

二、电视广告中的科学家形象特征

美国钱伯斯博士曾借用DAST测验法(科学家形象绘画测验),试图弄清高中生眼中的科学家形象是怎样的,实验结果,有49%的女孩画出了女科学家,所有男生画的都是男科学家。②美国学者米德和梅特劳克斯的研究显示,科研工作者的形象在高中生眼中惊人的一致:科研工作者是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专心工作的人。③比尔兹利(D.Beardslee)和奥多德(D.O'Dowd)研究了大学生眼中的科学家形象:他们是一群总在读书或实验并被认为是很聪明和无趣的人。④近年来科技迅速发展,科学工作者不断从幕后走向台前,活跃在公众面前,科学家形象也在大众传媒中逐渐立体起来。尽管广告中真实的“科学家”一般都会标明姓名、身份或职务,那些由商业模特虚构的“科学家”则总是含糊其辞,但是无论广告中的“科学家”身份真实与否,似乎在公众眼中的形象效果差别并不很大。它们都体现了人们对科学及科研工作者认同的态度,也不同程度地映射出公众眼中科学家的权威形象与地位。电视广告中的“科学家”形象到底呈现出何种特点?通过对历年来含有“科学家”形象的电视广告案例加以分析,我们可以从电视广告中“科学家”呈现的外形、人格、场景三个层面加以概括。

(一)电视广告中“科学家”呈现的外形特征

“符号是指能够代表特定意义的标识或者记号,它的形成是根据约定俗成或者规定。”科学形象符号是指某些特定符号能使人联想到科学这个行业。美国社会心理学者米德和梅特劳克斯曾在1957年,就“如何看待科学和科学家”对美国高中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印象中的科学家是那些穿着白大褂、戴着眼镜的中年或老年人,他们被试管、细瓶颈以及带有刻度盘的机器包围,或者在一本正经地摇晃着试管,或者弯着腰在看瓶子中的液体或刻度盘,当这些元素出现在特定场景情况下,就会使被调查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联想到科学家,共同形成了高中生眼中的科学家形象符号。⑤近年来很多本土电视广告中的科学家形象,以身着白大褂、戴着眼镜的中年男性为主,脸上一副严肃专注的表情。某牙膏广告中,“科学家”以身着衬衫、系领带和外套白大褂的形象出现,代言人全为中年男性。单看外表的情况下,白大褂是处在工作中的科学形象的典型符号。

(二)电视广告中“科学家”呈现的人格特征

调查显示,电视广告中所呈现的科学家形象在众多类型的形象代言中同质性最高,几乎所有的科学家形象都显得专业、严谨、认真,形象单一,忽略个人品质。某牙膏广告中的“科学家”,以平缓的语调、专业的医学术语介绍牙齿酸痛原因,丝毫没有出现人格特征,可以说广告中的“科学家”除了行为举止表现专业之外,是没有个人品质的。米德和梅特劳克斯的调查结果也显示:科学家是一个被忽略个人内在品质的存在。美国高中生还认为科学家“神秘”“整天看书、忙于做实验”“不平易近人”“是不善社交的书呆子”“年届中年,或更老”等,这些忽略了个人内在的形象认知共同形成了高中生眼中科学家形象符号,使得一旦提起以上要素,高中生们就会自动联想到科学家。这些科学符号也构成了高中生对科学家产生共同的“刻板印象”。同样说明了科学家的人格特征被掩盖。

(三)电视广告中“科学家”呈现的场景特征

实验室是电视广告中“科学家”呈现的标配场景。在广告中,实验室里经常摆设着操作台、显微镜、试管等各种实验器材,“科学家”正在使用这些器材一本正经地进行实验,这一典型的科学场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很多广告无论产品如何差别,都以同样的实验场景呈现在公众面前。比如,前面提到的某牙膏广告中出现的“科学家”就身穿白大褂,坐在实验室操作台前向消费者解释为什么会出现“牙齿酸痛”的原因,尽管镜头拍到“科学家”身后的试管只是摆设,多支试管内都没有正在进行的实验,却还是作为电视广告中“科学家”的标配出现。在某保健食品“科学家”篇广告中,“科学家”的工作场所始终是在实验室内,并在广告语中说明该保健食品秉承七十多年的研究理念,随广告语一起放映的画面是历年来科学家先辈们的照片。

三、青少年对电视广告中的科学家形象的信任度调查

电视广告如何影响青少年对科学家形象的认知?人们是否信任电视广告中的科学家形象?广告中的科学家形象是否与实际的科学家形象相符合?这些问题既关系青少年对品牌使用“科学家”代言的态度,更关系到青少年如何看待科学以及青少年的科学认知如何形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了了解人们对电视广告中科学家形象呈现的态度如何,本研究开展了关于青少年对电视广告中的科学家形象与认知的线上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67份。问卷从青少年对电视广告中的“科学家”身份、场景等方面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7.14%的受访者对于广告中的“科学家”身份真实性的问题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或从没有注意过,这说明如果不是被特意问及,很多人不会注意到“科学家”代言是一个问题。在这些受访者中,忽视广告中“科学家”身份问题的男性(占比69.52%)又要略高于女性(占比64.76%)。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问及他们会不会相信广告中的“科学家”证言时,有47.3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广告中的“科学家”的言论表示质疑,不过这一比例明显低于明星代言、企业家代言和消费者代言,这说明在众多代言人中,“科学家”代言的信任度相比更高。事实上,被调查者对“您认为以下广告代言人中,谁的可信度最高”这一问题的回答结果也显示:青少年对广告中“科学家”的信任度明显高于其他代言人。有55.71%的受访者在不同类型的广告代言人中,更愿意相信科学工作者;其次是普通消费者,占比43.9%;再次是企业家,占比41.5%,最后是明星,占比31.27%。科学工作者的信任度无论在哪个年龄区间的被调查者中都表现出最高的信任度。而明星在年轻人尤其是粉丝中拥有较高的信任度。当问及“有科学工作者与没有科学工作者的广告相比,您更信任谁?”结果显示,40岁及以上阶段的人群,对广告中的“科学家”身份信任度更高。而20岁以下青少年人群倾向信任明星代言,20-40岁年龄组对代言人倾向显得更加多元化在“具体相信什么”的问题上,56.32%的被调查者表示相信他们作为“科学家”的身份,64.53%的被调查者相信“科学家”传播的科学知识,还有45.5%的被调查者表示相信科学家推荐的产品。在人们对广告中“科学家”代言的态度方面,21.81%的受访者认为科学工作者不应代言电视广告,32.98%的受访者并不介意科研工作者作为产品广告的形象代言人。在不介意科研工作者作为产品广告的形象代言人的被调查者中,他们给出的理由是:科研工作者只要在广告中传递的科技信息是正确的,就没有问题,这一比例占到75.7%。相信科研工作者也有权利像明星或消费者一样为商品代言的占比72%。而高达76.6%的受访者表示科研工作者为产品背书,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帮助人们更好地选择产品,因为科学实际上代表一种值得信赖的权威。而那些表示介意的受访者则认为,科学工作者这一独特的身份使得他们应该尽量与电视广告保持一定的距离,正如从政者不应该同时经商一样,他们担忧科学工作者为电视广告代言,会被不法商家利用,通过“科学家”这一特殊身份传播不实科技信息,是对消费者对科学信任的一种滥用,将有损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科学的正确认知。另有45.21%的受访者表示根本就不应该使用商业模特作为“科学家”形象代言人,在这些受访者看来,用商业模特冒充“科学家”就是一种明显的欺骗行为。调查还发现,女性对广告中的“科学家”身份更为介意,占比67.53%。男性占比63.21%,这说明女性受到“科学家”的影响比男性更大,更容易相信“科学家”的代言,但是在有效识别电视广告中的“科学家”是真的科学工作者还是商业模特方面,女性占比要低于男性,这个比例为45.67%。事实上,在判断广告中“科学家”真实身份这一问题上,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表现得不敏感,这也反映出当前电视广告中的“科学家”形象基本与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高度重合,这使得人们很容易就把广告中的“科学家”当成是现实中的科学家形象。在具体的场景与“科学家”形象的关联度上,实验室场景是最受青少年认可的一种场景。在实验中,尤其以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手拿试管进行试验或者正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这两幕场景让被调查者印象深刻,以“白大褂”作为科学家联想标志的受调查者占43.57%;“试管”这一场景占36.71%,“显微镜”场景占“37.8%”而“数据或模型”只占16.07%。事实上,人们对“白大褂”“试管”“显微镜”的高度认同很大原因来源于广告,长期以来,广告中的“科学家”形象就是反复以这样的场景出现。现实中,不同的科学家使用的实验器材、设备和试验行为都不一样,但是广告在不断重复“白大褂”和“试管”或“显微镜”这一场景时,人们逐渐形成了对“科学家”工作的刻板印象,而这一刻板印象又被更多广告不断利用。同时,在本次参与作答的被调查者中,显示不同学历的被调查者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白大褂”“试管”“显微镜”是“科学家”身份的主要象征性符号,而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被调查更多认为是“显微镜”。数据进一步佐证了诸如“白大褂”“显微镜”“试管”构成了青少年对“科学家”身份联想的主要符号。在“哪些要素或者场景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对‘科学家’身份的信任”这一问题上,不论是小学及以下的学历或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被调查者,都相信“专利证书”最能提高人们对“科学家”的信任度,其次是正规的“科普”。这一结果也说明了很多电视广告在使用科学传播时经常采用的一个方法就是使用“权威机构”的证明来增强科学传播上的信服力。在男女科学家的性别问题方面,近年来,女科学家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广告中。但女性科学工作者并非广告中的主角,她们大多以配角或研究助理作为背景而存在,且在同一场景里面数量要少于男性。在男女“科学家”的信任度上,有六成人更愿意信任男性科学家。该结果显示:性别依然是“科学家”刻板印象存在的一个主要因素。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