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玉女品箫

玉女品箫

玉女品箫范文第1篇

金秋十月,百里侗乡油茶花开,舞阳河畔箫笛传情。10月4日至8日,玉屏侗族自治县纪念玉屏箫笛荣获巴拿马国际金奖百年暨“相约茶花泉”侗族民俗文化风情展示活动在AAA级茶花泉景区举行。淳朴善诚、热情好客的侗家儿女斟满米酒,吹响迎宾号角,以丰富浓郁的侗族风情文化向四海宾朋表达敬意,送上祝福。

活动期间,箫笛制作及演奏展示、风光风情摄影、特色美食展示等,让来自韩国、日本、英国及全国各地的游人一边品味侗家美食,一边领略人文风情,流连忘返。

本次活动由中国音乐学院、铜仁市委宣传部主办,玉屏侗族自治县委、玉屏侗族自治县政府、中国箫笛艺术研究中心、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承办。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马文辉,铜仁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陈晏,铜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婕,市委常委、铜仁军分区司令欧阳青,铜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同光,铜仁市政协副主席王能军、杨晓敏出席活动。

活动吸引了日、韩、英、美、新加坡等国的90多位箫笛专家参与,大家同台献艺,共话发展。活动还吸引120余位客商前来寻找发展商机,积极推动玉屏经济社会发展。

玉屏侗族自治县是贵州“东联”发展战略的“桥头堡”,素有“黔楚咽喉”、“黔东门户”之称,是全国五个之一、贵州省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享有“中国箫笛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侗族文化艺术之乡”美誉。

玉屏箫笛始制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传统手工箫笛的典型代表,历史上曾作为贡品向朝廷进贡,1913年在英国伦敦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获得银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而设的太平洋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90年,玉屏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箫笛之乡”美誉。2006年,玉屏箫笛制作工艺被列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0年来,玉屏紧紧围绕这块金字招牌,不断创新,对箫笛文化符号进行包装、传承、推介,谋求科学发展之路。通过活动推介、科技研发,不断提高玉屏箫笛的市场竞争力及文化魅力。为传承和发展箫笛文化,玉屏于2007年正式启动箫笛人才培训基地、原材料基地、生产基地“三大基地”建设工作。同时实施“箫笛文化进校园”工程,出台优惠政策吸纳专业人才助力箫笛产业发展,建成全国首家箫笛博物馆等。

玉屏箫笛金奖百年暨“相约茶花泉”文化活动周旨在回顾玉屏箫笛的光辉历程,展示“茶花泉”景区的自然风光及侗族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展示玉屏箫笛文化、侗族文化、“茶花泉”景区建设成果,让外界发现玉屏、了解玉屏、热爱玉屏。各方来宾在屏山玉水间品箫声笛韵,看漫山茶花,醉侗家风情,度过一个不一样的国庆佳节。

玉女品箫范文第2篇

余音绕梁终不绝,曲罢引来凤凰鸣。

豆蔻年华玲珑姿,楚楚动人长深宫。

情窦初开心烦乱,欲觅金龙配玉凤。

八月十五夜赏月,望月坠泪奏玉笙。

蹙眉低目断续舞,无限幽怨藏心中。

转曲换韵音幽咽,忽闻天边传箫声。

品箫仙子乃仙史,隐居太华伴清风。

闻笙和箫表思慕,未成曲调先有情。

响彻霄汉遏流水,雕龙冲天祥云生。

白鹤捷报山中信,金童引路赴秦宫。

银汉月圆人亦圆,相亲相爱定终生。

玉女品箫范文第3篇

【经典的结婚七字对联精选】

九华灯映销金帐;七孔针穿彩绿帏。

玉镜人间传合璧;银河天上渡双星。

吉日恰逢桂子熟;新婚喜共月儿圆。

巧偕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

百合香车迎淑女;中秋朗月照宾朋。

不劳鸿雁传尺素;且喜秋声入洞房。

诗题红叶同心句;酒饮黄花合卺杯。

人间好句题红叶;天上良缘系彩绳。

喜看新郎争采桂;欣迎淑女乐留枫。

秋色清华迎吉禧;威仪徽美乐陶情。

双星牛女窥银汉;并蒂芙蓉映彩霞。

银汉一泓看鹊渡;金风万里待鹏飞。

云汉桥成牛女渡;春台箫引凤凰飞。

桂苑月明金作屋;蓝天日暖玉生香。

紫箫吹月翔丹凤;翠袖临风舞彩鸾。

丹桂香飘云路近;玉箫声绕镜台高。

云楼欲上攀丹桂;月殿先登晤素娥。

天上四时春作首;人间百事婚当先。

才贴桃符梅正艳;又迎鸾凤喜添翎。

巧借新春迎淑女;喜将元日作婚期。

梅黛春生杨柳绿;玉楼人映杏花红。

仲阳柳绿飞鹦鹉;花月新风迎凤凰。

燕把春泥筑宝垒;莺穿杨柳织翠丝。

门逢新禧月方满;花到韶春香正浓。

桃花人面红相映;杨柳春风绿更多。

翠侣巧妆鸾凤侣;红桃宜挂佳人头。

礼行奠雁三春后;诗咏关睢四月中。

清明盛世迎佳日;恩爱夫妻共韶华。

牡丹香里人如玉;喜字门前笑绽花。

抬头欣见金莺舞;侧耳喜听彩凤鸣。

榴花似火灼杲日;香蒲如云迎丽人。

六月红莲双蒂艳;一堂好友共交杯。

荷叶池中鱼比目;蓝桥石畔凤双飞。

紫燕双飞鸣翠柳;红莲并蒂迎清波。

云汉桥成牛女渡;春台箫引凤凰飞。

新秋金阁成佳偶;瓜月婚期结良缘。

桂苑月明金作屋;蓝田玉暖日生香。

妆阁试呈双凤舞;蟾宫先折一枝香。

云楼欲上攀丹桂;月殿先登晤素娥。

萸囊色映齐眉案;菊圃香传合卺杯。

不劳鸿雁传尺素;且喜秋声入洞房。

大雁乘风飞玉宇;夫妻比翼乐阳春。

翡翠帘垂初夜月;芙蓉镜卜小阳春。

稻秀谷香抒稔岁;秋高气爽娶新人。

六花雪映双全女;五色云拥四有人。

梅花芳讯先春试;柳絮咏怀小雪初。

翠柏苍松盈喜气;银花玉树映新人。

腊月梅花勿让雪;新春玉步待迎人。

合欢共举黄封酒;辞岁新添翠袖人。

大雁比翼飞万里;夫妻同心乐百年。

摇落红梅毡铺地;飘来瑞雪花缀帏。

载雪梅花飘绣阁;临风兰韵入香帏。

交柯松树傲腊雪;并蒂梅花报新春。

梅雅兰馨称上品;雪情月意缔良缘。

评花赋就梅妆额;咏絮诗成雪满阶。

咏雪庭中迎淑女;生花笔下是才郎。

梅花芳讯先春试;柏叶吟怀小雪初。

翡翠帘垂初夜月;芙蓉镜卜小阳春。

彩日流辉迎凤辇;祥云呈瑞覆鸾妆。

雪案初吟才女絮;玉盆新供水仙花。

苍松翠柏沐喜气;玉树银枝迎新人。

雪雁双飞严寒退;红梅并放坚冰融。

玉女品箫范文第4篇

先简略谈一下唐代以前戒指的情况。

中国古代在原始社会就有戒指了。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已有骨戒指出土,有的戒指上还嵌有绿松石。甘肃的齐家文化类型遗址中也已发现了铜戒指[2]。此后在考古发掘中续有戒指出土,值得注意的是新疆自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纪年开始,沿丝绸之路,多有铜戒指出土[3]。公元1世纪,在新疆昭苏县夏台乌孙墓曾出土过一枚嵌宝石金戒指[4]。此后似乎在西北和东北地区出土的戒指要多于其他地区。比如著名的宁夏固原地区,北周李贤墓曾出土过一枚金戒指[5],隋史射勿墓也出土了一枚金戒指[6]。在东北,辽宁朝阳市田草沟晋墓(鲜卑墓)一个墓就出土了金戒指19件[7]。这些墓的墓主人大多是少数族,出土的金戒指中有一些已经专家鉴定为西方传入的手工业制品。

那么,戒指的使用在唐代以前具有何种意义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这里只想指出以下几点。

一、《太平御览》卷718《服用部.指环》引《五经要义》说:“古者后妃群妾礼御于君所。女史书曰授其环以进退之。有娠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著以银环进之”。许多学者都以此作为中国古代戒指出现的最初的含义。但这是十分可疑的。首先,如上所述,戒指早在有君主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而且男女都戴[8]。其次,我们从文献记载上还找不到第二条证明,不知《五经要义》的根据何在,并且考古发现也不能支持这一说法。最后,《五经要义》此段文字只说是“环”也并没有明确说是“指环”。因此我以为,关于戒指用途的这一说法也许是不能成立的。

二、戒指在汉代可能使用的不多,或许仍被视为宝物并用于奖赏。前述《太平御览》又引《后汉书》云:“孙程等十九人立顺帝有功,各赐金钏指环[9]”。查范晔《后汉书》卷78《孙程传》,没有上段引文,只说给孙程他们“加赐车马金银钱帛各有差”。但是我们知道,当时以《后汉书》名书者,除范晔《后汉书》外尚有四家,即华峤《后汉书》、谢承《后汉书》、袁山松《后汉书》、薛莹《后汉书》。这五家《后汉书》,《太平御览》都引用过。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现存范晔《后汉书》中没有这一记载就轻易地否定这条史料。特别是将戒指用作赏物,符合戒指出现后所具有的一种文化意义。据布兰奇.佩尼的《世界服装史》,在罗马帝国时期,金戒指“一变而为国家荣誉的象征,作为献给作战有功的官员的一种奖赏”[10]。因此《太平御览》所引《后汉书》的那段话还是有可能成立的。戒指作为赏物的用法可能为南北朝时的北方朝廷所沿袭。前述北周李贤墓中的金戒指,有学者就认为“可能是北周皇室对李贤的赏物”[11]。

因此有一种推测:在汉代,除北方少数族外,戒指还不是一般人日常使用的装饰品。孙机作《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12]没有将戒指归入“服饰”类,而是归入了“金银器”类,恐怕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吧。

三、戒指在唐代以前似乎还具有一种神秘意义[13]。这在汉代已经是这样了。《西京杂记》卷1记“戚姬以百炼金为环,照见指骨,上恶之”。这种能照见指骨的戒指不知是用什么材料什么工艺制作的(也可能是国外传入的),仅其“照见指骨”一点,就已经透出了十分的神秘。或者正是由于戒指所具有的这种神秘意义,因而我们看到关于戒指的记载,大都与神鬼有关。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民族大移动大融合的时代。这时文献中有关戒指的记载激增,并且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与神鬼与死人有关,有些则与少数族有关。由此或可推知,戒指所具有的神秘意义和胡族[14]色彩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我们举文献上的一例。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8“鲜卑女”条记:“晋有士人买得鲜卑女,名怀顺。自说其姑女为赤苋所魅。始见一丈夫,容质妍净,著赤衣,自云家在厕北。女于是恒歌谣自得,每至将夕,辄结束去屋后。其家伺候,唯见有一株赤苋,女手指环挂其苋上。芟之而女号泣,经宿遂死”。鲜卑人戴戒指,前述辽宁朝阳晋墓出土的戒指可与文献互证。此段史料及其他记载告诉我们,在当时人的观念中,戒指隐含有一种胡族色彩和神秘的意义。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外来文化影响,戒指与婚姻发生了某种关系。前述《太平御览》又引《外国杂俗》云:“诸问妇许婚,下全[15]同心指环,保同志不改”;引《胡俗传》云:“始结婚姻,相然许,便下金同心指环”。此二条史料当为同源,所述应是中亚习俗,《晋书》卷97《大宛国传》云:“其俗娶妇先以金同心指环为聘”即可为证[16]。我们知道,西方至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戒指已经和婚姻有了固定的关系。前述《世界服装史》就指出,当时金戒指已代替了铁戒指,成为婚礼上新婚夫妇佩戴的装饰[17]。这一习俗经中亚作为“外国习俗”传到了我国(此外可能还有其他途径,详下文),所以在汉魏以后,戒指与婚姻有了某种联系。但是这种联系是不确定的(即不一定用于定婚,详后),而且仍然只是一种“胡俗”。

以上所述唐代以前戒指所具有的非装饰品性质、神秘性质、胡族性质,以及与婚姻之间产生的不确定关系,到唐代变得如何了呢?

我们先看一下唐代史籍中的记载以及考古资料情况。

唐代史籍中有关戒指的记载极少,且有数的几条也只出现在笔记小说中。例如有:

A、晚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玉箫化”条记韦皋与玉箫相约,约定五至七年后来娶玉箫,“因留玉指环一枚,并诗一首”。后来韦皋违约不至,玉箫绝食而死。再后来韦皋成为西川节度使,知此事后“广修佛像”。最后玉箫托生为歌姬,又回到了韦皋的身旁。

B、《太平广记》卷340“李章武”条记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子妇答白玉指环一,又赠诗”云云。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已死,二人遂神会于王氏宅中。

C、晚唐谷神子[18]《博异志》“杨知春”条记杨知春与群贼盗墓,为取得墓主人指上玉环,“竞以刀断其指”,结果群贼突然“皆不相识,九人自相斫俱死”。

D、《太平广记》卷339“崔书生”条[19]记唐德宗贞元年间崔书生误入北周赵王女玉姨之墓,与玉姨的外甥女欢爱。又与玉姨,“嬴玉指环二枚”云云。

文献资料之外,考古文物资料中有关戒指者亦少。首先,在唐墓壁画和传世绘画中似乎没有见到戒指的图像。其次,出土文物中,戒指也较其他钗、簪等为少[20]。笔者限于条件,没能详尽搜罗,仅对《文物》《考古》杂志1990-1997共八年间公布的唐墓随葬品做了个简单统计。结果是,在公布的127座唐代墓葬中,出土有钗者共11座墓、有簪者5座墓,而出土有戒指者只有3座墓。下面是这3座墓的情况:

甲、河南偃师市杏园村YD1902号唐墓出土有金戒指一件,“环体厚重,上嵌椭圆形紫色水晶。水晶上浅刻两字,文字为中古时期的巴列维语”。墓的年代推测为盛唐墓[21]。

乙、辽宁朝阳市双塔区一号唐墓出土铜戒指5件;三号墓出土金戒指一枚,同墓还出土有东罗马帝国金币一枚。墓的年代推测在唐中期以前[22]。

丙、江苏徐州市花马庄唐墓出土金戒指一件。墓的年代推测为唐前期[23]。

上述三墓均无墓志出土,因此墓主人的情况不甚明了。

根据以上有限的资料,我们来看看唐代戒指使用上的几个问题。

一、从文献中有关戒指的记载奇少,以及考古出土实物也不多的情况看,戒指在唐代大部分地区、对大部分人来说,还不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装饰品。作为珍宝作为信物使用而并不戴在手指上的可能性很大。例如D条史料中即以玉戒指为赌资,赢了戒指从墓中出来后,“其赢玉指环犹在衣带”,并没有戴在手指上。同样的例子我们在南北朝时也能看到。前举《异苑》卷6有一条记载说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请注意,女子没有将戒指戴在男子的手指上,而是结置于衣带上。说明自南北朝到隋唐,虽也使用戒指,但大部分人并不把它戴在手指上,换句话说,就是当时还没有戴戒指的习惯。前述甲墓出土的金戒指,据发掘报告称,墓主人就是“右手握一金戒指”云云,可见也并没有戴在手指上。当然,不能否认当时也有将戒指戴在手指上的。估计这主要是北边少数族的习俗。前述乙墓出土的铜戒指,发掘报告说就是戴在墓主人手指上的。

二、于是又可指出,戒指在唐代似乎仍是带有浓郁少数族或外来文化色彩的装饰品。前引乙墓除出土了金戒指外还出土有东罗马帝国的金币,可知墓主人或是少数族或受外来文化影响甚大。汉代以来,从西北到东北,某些少数族的成员有戴戒指的习俗已为考古发现证明。乙墓所处的辽宁省朝阳市在唐属营州,是与契丹、奚族活动区域相交叉的地区,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还曾“为契丹所陷”[24],开元以后又是“商胡”云集处[25]。我们知道,契丹族可能是戴戒指的。1992年发掘的辽耶律羽之墓,墓主人死于离唐代不远的会同四年(941年,亦即五代后晋的天福六年),墓中就出土有金戒指5枚[26]。而1986年发掘的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中的墓主人陈国公主“十指戴戒指十一枚(有一指上两枚套叠在一起),驸马戴戒指六枚,均为金质”[27]。这些资料或者可以作为契丹族戴戒指的旁证吧。因此,乙墓的墓主人很有可能属于契丹族当然也有可能属于“商胡”[28]。此外,甲墓出土的金戒指上刻有中古波斯语,无疑也是西方传入的外域工艺品。文献中也能看出些许痕迹。比如《新唐书》卷83《定安公主传》记定安公主回到太原,“诏使劳问系涂,以黠戛斯所献白貂皮、玉指环往赐”。我们知道,黠戛斯“赤发、皙面、绿瞳”(《新唐书》卷217《黠戛斯传》),是唐代西北的少数族。又,前述C条史料说墓中戴戒指的女子是“绿发稠直,皓齿编贝”,显然也是一位少数族或外国的女子。总之无论考古资料还是文献资料都说明,唐代的戒指仍主要为胡族或受胡族文化较深的人所佩戴。而在其他人的眼中,将其视为一种外域文化色彩浓郁的珍宝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三、戒指在唐代,似乎还是具有某种神秘色彩。前述汉高祖恶戚姬“环照见指骨”的说法在唐代仍然流行。假托牛僧孺撰写的《周秦行纪》,说牛在洛阳附近碰见了戚夫人,“夫人约指玉环,光照于座”。刘禹锡更说杨贵妃“指环照骨明,首饰敌连城。将入咸阳市,犹得贾胡惊”[29]。其实史籍中只有杨贵妃戴臂钏而没有戴戒指的记载[30],刘禹锡这里说“指环照骨明”,不过是借用戚夫人的故事说杨贵妃的首饰珍奇而已。与前代一样,戒指具有的这种神秘性反映在文献中,就是涉及戒指的记载绝大多数都与神鬼与死人有关。前引A、B、C、D四条史料无一例外。这或者也可以间接证明唐代戒指所具有的某种神秘性质。

四、唐代有关戒指的记载又仍然多与婚姻相关。这除了前面所云胡俗的影响外,或者还有佛教的影响在内。现存敦煌文书中有一种被称为《太子成道经》的变文,内容叙净饭王太子的成佛经过。文中说太子长大,净饭王想为他娶妻以使他依恋人间,“太子闻说,遂奏大王,若(与)儿取其新妇,令巧匠造一金指环,(儿)手上带之,父母及儿三人知,余人不知。若与儿有缘,知儿手上金指环者,则为夫妇”。后来摩诃那摩女耶输陀罗说了出来,于是“太子当时脱指环”,娶耶输为妻[31]。《太子成道经》系根据《佛本行集经》演绎而成[32],在敦煌文书中有八个卷子,可见在当时广为流传。加上变文那种连说带唱的讲经方式,相信这一故事在大众中一定比较普及。因而我猜测,在唐代戒指与婚姻关系的结合中,佛教可能也起了一定的作用[33]。

但是戒指在唐代的大部分时期似乎还不具备西方文化中所有的“定婚”意义。因为戒指在当时虽然成了某些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但却被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前代如《太平御览》所引《后魏书》,说元树从梁归魏后,将爱妹玉儿给他的金指环“寄以还梁,表必还之意”。这是取指环的“环”与“还”同音。唐代也是这样。B条史料说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曰:“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这是取指环的“循环”之意。这样,无论“还”还是“循环”,含义都与西方习俗中的“定婚”不同。这或者可以说明,戒指在唐代虽与婚姻有联系,但相对而言,似乎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五、但是到晚唐,可能一些了解西方习俗的士人知道或接受了西方戒指所具有的“定婚”意义。前述A条史料就是典型的一例。史料说韦皋与玉箫告别,“遂为言约,少则五载,多则七年,取玉箫,因留玉指环一枚”。这里的指环就有了比较明确的“定婚”的含义。不仅如此。我们知道西方戴戒指的习俗是戴在中指上表示已经定婚(也有说表示热恋者)、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经结婚。古罗马庞培城壁画中画的已婚妇女,已将戒指戴在无名指上了[34]。这种习俗晚唐的某些士人可能也已经知道。前述韦皋与玉箫定婚后,韦皋违约不至,玉箫绝食而死。史记玉箫的主人姜氏“愍其节操,以玉环着于中指而同殡焉”,即视玉箫为已定婚之人,所以才将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前述C条史料说墓中的女子“左手无名指有玉环”,说明这位女子是一位已婚妇女。如果说C条史料的作者谷神子(郑怀古)记墓中女子无名指戴戒指尚属不知其所以然的话,A条史料的作者范摅则应该是懂得将戒指戴在中指上所具有的意义的。当然,具有这种知识的人在唐代可能很少见(比如前述乙墓的墓主人就是左手戴2个右手戴3个铜戒指),但文献中明确有将戒指戴在中指和无名指上的记载,还是说明晚唐人对戴戒指的外国习俗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

综上所述,戒指在唐代仍然具有神秘性、胡族性的特点。它虽然可能在北方某些少数族中流行,但就唐朝大部分地区而言,仍然不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装饰品。此外,戒指在唐代依然与婚姻有关,但其含义仍不固定,传统文化意义可能仍然大于外国文化意义。只是到了唐代晚期,才似乎有些士人对外国习俗中戴戒指的意义(如定婚)以及佩戴方式(如戴于中指或无名指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玉女品箫范文第5篇

重按霓裳歌遍彻

江南女子,明眸善目,巧笑倩兮,才貌双绝,其美,相传于天下。

后宫佳丽三千,容貌出众者,江南女子是也。可没有谁赢得王的宠爱,即便是为王生下王子的楚妃都不曾。水袖掩面愁凄凄,两行红粉一时稀。

那只是因为王有了霓裳。

霓裳,非擅长于霓裳舞衣曲的霓裳,因为那是亡国之舞,纵有万般之美,可仍是亡国之舞。而霓裳擅长的只是歌唱,有此,足矣。

可霓裳,究竟是谁?

宫中的女子,终于明白了王的不屑与不顾,原来是因为王的寝宫有了霓裳,自信怀有美貌与显赫家世的女子开始不平。

这霓裳究竟有何来历,竟能迷惑王,倒要瞧瞧。

是啊,原来王一下朝便不见人影,弃众姐妹于不顾,是金屋驻阿娇啊。

这狐媚子到底施用何手段将王迷惑?

……

宫中永远不缺乏这样的言论,可仅仅是谈论罢了,发泄一下不平罢了,有谁敢动王的女人呢。哪怕是她们再怎么恨霓裳,也还是不敢。

“看!霓裳来了!”

尽管听说过霓裳,可看到霓垧又是另外一番境地了。粉色绣罗襦,曳地丝绣裙,精致的五官,如画上款款走下的女子,吐气如兰,芬芳娇艳。青丝如瀑,齐至脚踝,双眸碧色。难怪,难怪。

嫣然一笑,亦从未有过言语,原来,霓裳,竟是盲女,众人愕然。

一袭白衣,黑若金墨的发丝仅用发簪轻挽,清丽飘逸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可是细看,却是惊呼。那簪子竟是有着最神秘的历史——桃花簪。

桃花簪,用极品蓝田玉,由翟缓雕琢而成。桃花簪雕著完毕,声名久传的翟缓便封刀,从此不再雕刻,闭门谢客,不久便不知所往。桃花簪,通体莹绿,色泽鲜明,簪尾是一朵桃花,花瓣重重叠叠,竟达六七层之多。花瓣薄若蝉翼,莹如水晶,精致绝美。

桃花簪的历任主人都是权倾后宫的女子,可下场并非很好。王皇后被打入冷宫,不见天日;江贵妃白绫赐死;丽贵妃服毒自尽;杨妃自请出家为尼,唯得善终……

桃花簪是宫中女子所梦寐以求但又害怕的东西,大家都在猜测,霓裳又会怎样呢?

王,三日不朝。

宫中太医院却不甚太平,诸多太医手足无策,太医被杀者,被逐者已去一半,余者皆恐慌。原来好好的霓裳突然一病不起,而太医竟不敢下药医治,怎不叫王大怒。

霓裳气息微存,王大急,大昭天下,求天下名医为其医治。久无人揭榜以应,王,失望。忽一人称可医霓裳之病,王大喜,急召入宫。

当霓裳的歌声再次在宫中响起,已是桃花再度纷飞。而施蛊毒害霓裳的楚妃也被王打入冷宫,只是可怜了楚妃的孩子,还这么小。

治愈霓裳的人叫凤箫。

凤箫吹断水云闲

凤箫,无人知道这个叫凤箫的男子来自什么地方,其背景如何,其家世如何,无人得知,只知此人医术精深,吹得一手好箫。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则是最好的写照。

额际是一枚深紫色的额环,深邃而深不可测。发杂乱的散着,颓废而忧伤的神情,高耸的鼻子,黑色如暮霭的眼睛,只是这眼神里分明藏着一头桀骜不驯的野兽,嘴唇薄而精致,有着立体的轮廓。这个男子,虽不是气宇轩昂,优雅出众,可是莫名的,很吸引人。

霓裳的歌,凤箫的箫,是宫中的双璧,堪谓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桃花萧萧落满肩,更吹落,坠如雨。

一袭粉色的衣裙,一个黑色的背影,是霓裳和凤箫,红颜如画,和着纷飞的桃花,以及红颜身边的男子,是多么绝配!

当霓裳的眼睛被布条蒙上,凤箫扶着她的手在宫内行走,或是静静地在秋千架旁替她荡起秋千,粉色的裙裾在风中盛开如同那天际绽放如红霞的桃花。

宫中的女子,是艳羡,是嫉妒?不一而足。宫中两个最优秀的男子——王和凤箫,一个权倾四海,威武庄严;一个医术精深,冷傲出众都对霓裳呵护有加。这样的好事,为何都让霓裳占尽?

霓裳成为宫中所有女人的公敌,众失兀之。

当有意无意的言论传到王的耳中,王大怒,可他忍了,因为他深宠爱的霓裳要恢复光明还是要借助于凤箫。

当布条从霓裳的眼前揭下,碧色的双眸晶莹盈动,如泉水般清澈纯净,无邪而稍带惘然的目光像误入凡尘的神女,让人不忍伤害。王正想召集侍卫将凤箫打入天牢,却看到款款向他走来的霓裳,霓裳微笑的神情如同那艳丽的桃花,让人忍不住顿足留连。王欲将霓裳揽入怀中,霓裳顺从的依偎在王的怀抱,恍惚之间,王闻到了桃花的味道,仅仅是一恍惚罢了。硬物从心脏刺入,不偏毫发,鲜血在霓裳粉色的衣裳上盛开成妖艳的花朵。

侍卫欲将携手而逃的霓裳与凤箫拦下,王诡异一笑,道,不……不用,霓……霓裳……会……来……找我……

霓裳

江南,很美的一个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去往那个桃花灿若红霞,有着温暖如春的季节,永远可着轻盈的丝绸衣物,但这竟是以失去至亲为代价!

那是个有着落雪的地方,有着耐寒的鸟儿和在雪中绽放的花朵。有温柔的奶奶感和粗犷的爹,日子虽然平淡,可是很温馨。裹着厚厚的大衣,在红通通的炉边烤火,很慵懒的日子。炉里的地瓜散发着好闻的香气,屋内弥漫着温暖的气息。

那个邻家哥哥,是个出色的猎人,会打好多猎物回来,送给我一条雪白的雪兔坎肩,围在脖子上很暖和。他总是逗我开心,他的笑容干净而清冽,像那雪地的花朵般纯净。

没有意识到自己与别的女子有何不同,只是看不到那多彩的外面,可是我可以从爹娘的讲述中感受到,看到。我看不大自己的容颜,但从别人的言谈和惊羡声中,我知道,自己是好看的。

不明白自己会到那个温暖如春的地方,只知道和蔼可亲的爹娘和亲切的哥哥倒在我的身边,滚热的鲜血洒了我一脸一身。过了许久,有一双温暖的大手将瑟瑟发抖的我拉起,紧紧的将我裹在他的风衣里,是王。我被王带回江南,成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子,可是我并不开心,那血腥的场面是心底永远的痛。

从不相信王会是真心喜欢我,只不过是贪恋我的容颜,当红颜已逝,当歌声不再响亮,只怕是秋扇见捐了。

从来不知道宫中处处险阻,宫中的复杂和我平静、安稳的生活是多么的格格不入!我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同样也看不到黑暗,只会用清脆的声音来吐露心境。最爱那长长短短、清丽悠扬的句子,是很适合直抒心臆的,偏爱那忧伤的曲调,以为那才是自己的主旋律。

可我遇上了凤箫。

像是做了一个沓长的梦!梦中有逝去的爹娘,还有哥哥露出好看的笑容宠溺的拍拍我的头,这一切都让我沉醉,不愿醒来。

当我睁开眼,周围一片轻嘘声,一个声音询问道,你终于醒了。

我终于醒了?是什么意思?我怎么了?

安静而清冽的箫声,很干净,不沾一丝尘世之气。我朝声音走去,问,你是谁?这箫声真的很好。

我?!为你治病的大夫啊,你不记得了吗?不过,你现在应多在床上躺躺,这对于恢复是很有帮助的。

不语,这个人真的很让人好奇,有着精深的医术和干净的箫声,可是他的心中却像是隐藏了什么,是什么呢?

喜欢上了这样的午后,有桃花的香味,我的歌声,凤箫的箫声,很完美。一种暗生的情愫如藤蔓般在心底愆生开来,渐渐的成了繁盛的一大片。

凤箫说过,要还我一个明亮的世界,于是他采来好多罕见的药材为我治眼睛。七色琉璃草,水依柳,火蟾,水灵芝,黑珍珠,以及从南海之滨采来的濯缨花,百年难得一遇,长在悬崖边上,不留神则会跌入深渊。凤箫待我,太好,太好。

我想我是喜欢上了这个叫凤箫的男子,恋上了他掌心的温度,习惯了他深情的声音在耳际为我讲述一个个故事,我后悔没有早点遇上他,命运太作弄人了!

那天,他问我,霓裳,要是你知道了杀死你双亲和哥哥的凶手,你会怎样?

我答道,血债血偿!

他又问,要是你发现你下不了手,怎么办?

不会的,我下得了手,那是我至亲的人啊,怎能不叫我为他们报仇。

那就好,记着杀害你父母的凶手脸上有两道疤,横竖交错成一个“十”字。当你能看到光明,看到这个人,一定是了。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也不用问我为什么那个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当你睁开眼睛看到时,什么都会明白的。

当布从眼前揭下,阳光触痛了我的双眼,红霞般的桃花是这般灿烂。我看了看身边的凤箫,是这般令我着迷,回头,看到了那珠冠锦服的王,可脸上分明有着丑陋的“十”字形疤。我款步向王走去,衣袖内的银色匕首紧握,伸手,匕首不偏分毫的刺入了王的心脏。

在天堂的爹、娘、哥哥,你们看到了吗?霓裳终于为你们报仇了。我现在是自由的,将和自己喜欢的人过上平静、淡然的生活。

走出宫门,一直牵着我的手的凤箫却放手了,说道:霓裳,对不起,是我利用了你,楚妃施蛊害你,王杀害了你的父母都是我骗你的,我喜欢的女子是我的小表妹,叫翟落。我的姨夫就是你头上所戴桃花簪的雕刻者——翟缓。

从头上拔下桃花簪,桃花粉润晶莹,我说道,我知道这支桃花簪的来历。当初翟缓使尽平生所学才雕刻完这支桃花簪,如此巧夺天工的物件引来了王的觊觎。王使尽手段夺得桃花簪,同时也为了使桃花簪独一无二,秘密将翟缓处死。翟缓临死前诅咒道,王必定死于桃花簪的主人手上!王防的只是那些有权势的女子,却独独没有提防我,因而你才利用上我,为你姨夫报仇,对吧?

桃花簪从脖颈上划下,桃花簪氲成了粉色,如同那绽放的桃花,想起了桃花树下我的歌声和他的箫声交织成一曲华丽的乐章……

既然无法拥有他,那么,就让他永永远远的记住我吧……

凤箫

霓裳走了,她的鲜血在地上盛开成艳丽的桃花,心顿然很失落,原来自己一直喜欢的不是翟落,而是这个有着桃花气息的霓裳。王是智者,他知道我留不住霓裳,霓裳最终还是会去找他。

从初识霓裳到后来为她精心治病,冒着生命危险替她采撷濯缨花。一直用利用她为自己复仇的借口来掩饰内心真正的感情,对她的好,又岂是自欺欺人所能掩饰的。

霓裳,生命中的痛!

拾起地上的桃花簪,碧色的桃花已成粉色,拭去簪上的血,却怎么也拭去不了,霓裳的血已和桃花簪融为一体。

相关期刊更多

广东女性职业教育论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妇女联合会

中药与临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教育厅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