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范文精选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范文第1篇

有些人觉得有了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把学生放到企业就行了,不需要院系自己搞实训中心,也有些道理,但是从包豪斯建校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和以培养学生为目的的院校始终有不和谐地方:

(一)企业在安排学生工作的时候的往往是分工很细,机械化操作,时间紧迫而且压力很大,学生很难适应。已经有不少校企合作就因为学生意见大,而闹出不小的矛盾和影响,曾经就有过不少中专院校尝试搞“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最后大多都失败了,甚至有些学校沦为了招工中介,为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给社会和自己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

(二)学生离校带来诸多安全因数和管理不便。因实习而产生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因为学生出事故而带来的经济纠纷,牵扯多方利益,往往会很复杂纠结,给学校带来名誉上的损失。比如昆明艺术职业学院的“半工半读艺术中专班”,办学初衷是为了能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上书,因此2006年4月,昆明艺术职业学院和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农村劳动资源开发促进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2006年度云南省新世纪青少年读书计划青年助学行的通知》,面向全省挑选具有一定艺术潜质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举办“半工半读”特色班,学习期间免收学费和住宿费。学院组织学生以“半工半读”形式修完三年普通中专课程,在获取中专文凭后,学生还能由学院合作伙伴推荐就业。当年,这个班首次招生36人。2006年12月的一天,班主任发给全班同学每人一份登记表,说是福建泉州中艺演艺公司来挑学生。他们挑中了17名女生。想到自己本来上的就是“半工半读”班,读书期间出去工作一段时间也是正常的,再说还能通过劳动挣点儿钱,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最后有8名同学决定要去。12月20日,在一个曾为学校老师的人的带领下,大家满怀憧憬地坐上了昆明到福州的火车。她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半工半读”的地点竟然是演艺吧、酒吧和夜总会!因为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半工半读”,今年2月25日,一名女生给家长打了电话,在家长的鼓励下,8名女生历尽艰辛逃了回来。中途在贵阳转车的时候,有5名学生被校方接回学校,安顿在招待所里。而其余3名学生中的一人悄悄提前回到了云南,另外两名学生则在贵阳“走丢”了。在云南省教育厅的敦促下,校方派人到贵阳等地寻找,3月8日,终于把3名学生中的两人找到,并说服她们开始上课。但另外一名学生却音讯全无。这是非常危险的。

(三)教师很难参与指导和培养。教师以教学为主,多数不能脱身前往企业和学生一起上下班。学生上班忙于工作,教师也无法像学校一样一一指导。企业忙于生产,急功近利,在培养方面也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所谓的实习很多最终流于形式,变成了企业考察,最好就是参观的走马观花,学生无法真正的上岗实训,这种现象大学里已经很普遍了。

(四)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培养新手需要很大精力,使用却有一定风险,产生的也是很小效益,而且培养成熟以后的学生大多会离开,并有可能成为竞争对手的骨干。南京人才市场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学生暑期实习时间一般在一两个月,而这看似不短的时间对于企业培养一个岗位上的熟手是远远不够的。有限的时间和临时实习的身份,使得实习生在企业只能了解岗位的生产流程及一些粗浅的相关知识,企业能够给实习生提供的也只能是一些比较简单而且初级的岗位。

二、工业设计专业是与市场关系紧密,与时俱进的专业,对建立实训中心有迫切的需求。

主要表现为:

(一)工业设计很多的技能、表现技法、审美都与当前的潮流有关,对国际国内甚至本地社会的流行风尚非常敏感。传统教学方式除了更换书籍,修改教学计划外,似乎在技术、技巧和美学知识等很难及时跟进,往往局限于跟随教师的知识更新。

(二)工业设计实训中心以培养学生实际设计能力为目的,以实际项目为基础,参与社会实际课题,能很大的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了解市场行情和需求。

(三)实训中心基本是以实际课题和创新研究作为训练项目,实际课题和作业有较大差别,实际课题往往有明确的细节要求和约束,对产品的流程要求严格把关,因为可能投入实际生产,要求会非常高和严格。

三、实训中心对于无法过多参与社会实际项目的师生来说,半学半做的训练方式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主要是因为:

(一)实训中心比实验室或者课堂的教学作用大。在高年级的很多设计课程中,往往很多院校依然沿用老的教学方法,虚拟一个课题,让回让学生无约束地自己设计,从大二到大四一直如此,学生缺乏市场调研,也没有遇到很多的实际问题和市场限制,毕业到工作岗位后突然接触实际项目很难适应工作的诸多限制,觉得压力很大,他们设计的东西缺乏完善的考量也往往会给企业带来麻烦。

(二)能够保证实训的强度和难度,又能让学生学到与社会需求挂钩的技能技巧。现有院校教学让学生能学到很多基本的表现技巧,但是在分析具体问题的时候,产品的多样性和具体的要求限制,市场信息的整理分析,具体的流行表现手法和材料加工工艺等方面,传统课堂无法及时给予,同时课堂宽松的作业方式让很多大学生的大学空余依然生活在浪漫的象牙塔里,延迟交作业,应付老师,及格是王道的观念严重,没有意识到社会工作的难度,要求也非常的严格和严肃。实训中心以企业的实际课题为主,设计的成果要转化为实际的商品,要求非常严格,时间上也按照企业给予的进度严格进行,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工作的压力和严肃性。

工业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快速成型;RP;反求工程

引言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形成,现在工业正面临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写作论文问题,作为一种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手段,快速成型能够迅速将设计思想转化为产品的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它为零件原型制作、新设计思想的校验等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实现手段,提高产品研发的效率。

1快速成型技术原理在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希望能快速由三维CAD模型,得到产品的实物模型,快速成型技术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快速成型(RapidPrototyping,RP)技术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成型思想的新型成型技术,它根据零件或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快速、精确地制造出零件或物体的实体模型。

2关键技术2.1制造工艺目前,世界上已有几十种不同的快速成型工艺方法,比较成熟的就有十余种。其中光固化成型法(StereoLithographyApparatus,SLA)、叠层实体制造法(LaminatedObjectManufactur-ing,LOM)、熔融沉积法(FusedDepositionModel-ing,FDM)、选择性激光烧结法(SelectiveLaserSintering,SLS)和3DP(ThreeDimensionalPrintingandGluing,也称3DPG)五种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对于RP制造工艺的研究,一方面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另一方面是研究新的成型技术。新的成型方法,如三维微结构制造、生物活性组织的工程化制造、激光三维内割技术、层片曝光方式等。2.2成型材料成型材料是决定快速成型技术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原型的精度、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应用等。与RP制造的4个目标(概念型、测试型、模具型、功能零件)相适应,使用的材料不同,概念型对材料成型精度和物理化学特性要求不高,主要要求成型速度快。如对光固化树脂,要求较低的临界曝光功率、较大的穿透深度和较低的粘度。测试型对于材料成型后的强度、刚度、耐温性、抗蚀性等有一定要求,以满足测试要求。如果用于装配测试,则对于材料成型的精度还有一定要求。模具型要求材料适应具体模具制造要求,如对于消失模铸造用原型,要求材料易于去除。快速功能零件要求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从解决的方法看,一个是研究专用材料以适应专门需要;另一个是根据用途分类,研究几类通用材料以适应多种需要。2.3加工精度影响成型件精度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由CAD模型转换成STL格式文件以及随后的切片处理所产生的误差;二是成型过程中制件翘曲变形,成型后制件吸入水分,以及由于温度和内应力变化等所造成的无法精确预计的变形。为了解决第一类问题,正在研制直接切片软件和自适应切片软件。所谓直接切片是不将CAD模型转换成STL格式文件,而直接对CAD模型进行切片处理,得到模型的各截面层轮廓信息,从而可以减少三角面近似化带来的误差,所谓自适应切片是快速成型机能根据成型零件表面的曲率和斜率自动调整切片的厚度,从而得到高品质的光滑表面。为解决第二类问题,正在研究、开发新的成型方法、新的成型材料及成型件表面处理方法,使成型过程中制件的翘曲变形小,成型后能长期稳定不变形。2.4与RP技术相关软件软件是RP系统的灵魂,其中作为CAD到RP接口的数据转换和处理软件是其关键。不同CAD系统所采用的内部数据格式不同,RP系统无法一一适从,这就要求有一种中间数据格式既便RP系统接受又便于不同CAD系统生成,STL(StereoLithography)格式应运而生了,STL文件是用大量空间小三角形面片来近似逼近实体模型。由于STL格式具有易于转换、表示范围广、分层算法简单等特点,为大多数商用快速成形系统所采用,现己成为快速成形行业的工业标准。但是,STL模型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2.4.1精度不足。由于STL模型用大量小三角形面片来近似逼近CAD模型表面,造成STL模型对产品几何模型的描述存在精度损失,并且在对多张曲面进行三角化时,在曲面的相交处往往产生裂缝、孔洞、覆盖及相邻面片错位等缺陷。2.4.2数据冗余度大。STL模型不包含拓扑信息,三角形面片的公用点、边单独存储,数据的冗余度大。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STL模型数据冗余大的不足也使其不利于远程RF的数据传输,难以有效支持远程制造。

3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3.1在外观及人机评价中的应用新产品开发的设计阶段,虽然可借助设计图纸和计算机模拟,但并不能展现原型,往往难以做出正确和迅速的评价,设计师可以通过制作样机模型达到检验的目的。传统的模型制作中主要采用的是手工制作的方法,制作工序复杂,手工制作的样机模型不仅工期长,而且很难达到外观和结构设计要求的精确尺寸,因而其检查外观及人机设计合理性的功能大打折扣。快速成型设备制作的高精度、高品质样机与传统的手工模型相比较可以更直观地以实物的形式把设计师的创意反映出来,方便产品的外观造型和人机特性评价。现在的快速成型加工得到的成型件都是单一颜色,颜色主要由材料决定,为了对产品色彩外观进行评价,有时需要手工涂色,随着彩色成型技术的发展,这方面的问题可以解决。人机评价主要包括成型件尺寸及操作宜人性,快速成型可以很好地满足这方面的要求。3.2在产品结构评价中的应用通过快速成型制成的样机和实际产品一样是可装配的,所以它能直观地反映出结构设计合理与否,安装的难易程度,使结构工程师可以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由于模具制造的费用一般很高,比较大的模具往往价值数十万乃至几百万,如果在模具开出后发现结构不合理或其他问题,其损失可想而知。而应用快速成型技术的样机制作可以把问题解决在开出模具之前,大大提高了产品开发的效率。3.3与反求工程结合反求工程(ReverseEngineering,RE)也称逆向工程,就是用一定的测量手段对实物或模型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量数据通过三维几何建模方法重建实物的CAD数字模型,从而实现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对于大多数产品来说,可以在通用的三维CAD软件上设计出它们的三维模型,但是由于对某些因素,如对功能、工艺、外观等的考虑,一些零件的形状十分复杂,很难在CAD软件上设计出它们的实体模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对模型测量和数据处理,获得三维实体模型。作为一种新产品开发以及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反求工程和快速成型技术可以胜任消化外来技术成果的要求。对于已存在的实体模型,可以先通过反求工程,获取模型的三维实体,经过对三维模型处理后,使用快速成型技术,实现产品的快速复制,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大大提高产品的开发效率。

结束语快速成型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满足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在工业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该技术的制作精度、强度和耐久性还不能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加之设备的运行及制作成本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RP技术的普遍推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制约快速成型发展的因素会逐步解决,应用领域会不断得到拓展。

参考文献

[1]孙秀英.面向RP的VRML模型浏览与分层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

工业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视觉文化;研究;产品视觉性

视觉文化的核心是视觉性,在工业设计中融入视觉文化的方法和角度的时候,产品视觉就成为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工业产品的视觉性最表层的体现就是产品的外观,主要内容包括外观的形状、色彩和质感等。在工业产品的设计中不仅要重视外观的艺术性,还要注重功能的人性化和实用性,这二者的统一才能造就完美的产品,因此视觉文化在工业设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工业产品的设计针对消费者群体并将其作为视觉对象,设计出来的工业产品中所体现的视觉文化都易受到消费者群体的喜爱。所以在工业设计中应用视觉文化,对于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关注度有极大的帮助。

一、视觉文化的含义

1、视觉文化中的视觉性

视觉文化的精神内核是视觉性,这里所谓的“视觉性”主要表示的是看的行为,指的是一种外部形象或客体与内部思想过程之间的张力的产物。不仅仅局限于物体的可见性或者是它的形象,更是阐述看与被看之间的关系或者指观看对象的可见性何以可能的条件,更为准确的来说就是一种隐藏于看的行为中视觉和权力的运作[1]。视觉文化取决于视觉性的喜好,它不随着视觉本身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并且视觉文化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文化中的主流文化,视觉文化无时不刻不在传递着多种多样的信息,在人们进行信息获取的同时还可以使人们在视觉上感受到美的享受。所以说视觉文化可以让人们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有趣的东西,同时对于信息的吸收能力要求也相对提高。

2、视觉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视觉文化又被称为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标志着将现实转化为影像,也是视觉形象或一些传统上无可视性的事物的视觉化快速发展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视觉文化中世界即图像的理念[2]。后现代继承了这一理念并也在不断的凸显着视觉文化的特点:(1)空间转换的特点:后现代主义中深度与平面、时间与空间、整体与个体之间都可以相互转换,并与工业设计中的视觉文化的特点相契合。(2)影像化的特点:图像向着影像的转化也是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之一,也符合视觉文化中的图像观念的理念。视觉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影响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形式。通过这一系列逻辑关系可以说明视觉文化在某种角度上来看也属算是后现代主义。

3、视觉文化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视觉文化并不是远离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文化形式,它在我们的日程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日常所接触到的工业设计的产品的外观就直观的体现着视觉文化,同时也包括产品的设计风格、功能性、品味等等[4]。社会不断发展之下消费者对于工业产品的要求也不断的增多,生产企业经常会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展销会,使得消费者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产品外观的艺术感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这也正是视觉文化的魅力与特点所在。

二、工业设计中视觉文化的研究

工业设计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创造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为了迎合人们对于产品的多种需求,工业设计的产品在其形象与风格上不断的进行发展和演变,在图像文化的冲击下,使得工业设计的产品的发展方向转向图像化,进而促进了对于工业设计中视觉文化的研究。

1、形式与功能

工业设计产品的形式具有极其重要的视觉特性,也最容易激起消费者的审美情感。著名英国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就曾说过:“形式是必然存在的特性,没有它,艺术品将不能作为艺术品而存在;拥有它,任何作品都起码不会一点价值都没有。”[4]因此在工业产品的设计中着重对形式展开研究,有助于工业产品的创新和丰富人类的社会生活。在需要不断进行创作的现代工业设计中,需要根据市场来对工业产品的形式进行调查和确定,工业产品的实用性和市场性使得工业设计注定与艺术不同,它更着重于形式的现实依据。产品的形式不仅包括产品的外观和形状,还需要包括产品的功能与结构,产品的功能性是评定其基本价值的重要特性。因此在进行工业产品的设计时,首先需要将产品的功能性放在设计的重点上,其次就是产品想要表现的外在形式,在形式与功能的基础上来展示产品的视觉文化。

2、产品的视觉基础

形式是产品的视觉基础,工业产品的设计也是借助形式来创造。工业设计产品是以实际展示的方式来和人们相接触的,人们通过视觉来直观的获取产品传递的信息,这就要求产品具有极强的视觉表达性质,主要依靠产品的形状、色彩和质感等基本形式来体现[5]。(1)色彩:色彩是工业设计中的视觉要素之一,对设计的审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色彩同时也是大众最易接受的一种美的形式。在工业设计中,应先明确不同色彩会带来何种效果的视觉效果,只要牢牢把握住色彩的效果,才能在工业设计中通过色彩来给人们带来最明确直观的刺激和美感,并引导人们通过想象来体会工业设计中视觉文化的魅力。(2)质感:工业产品的质感可以使人们从知觉和触觉两个方面来感受产品,帮助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产品质感可以将工业设计中的视觉文化通过这些感受来传递给人们。

三、总结

随着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视觉文化也得到了兴起和发展,工业设计中视觉文化的渗透以及越来越多视觉化丰富的工业设计产品,都在不断的满足着人们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视觉文化也逐渐成为工业设计中的一大特色。

作者:洪雯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高芳菲,杜雪娇.工业设计的视觉文化研究[J].河南科技,2014,(1):12.

[2]徐墁,高英智.视觉性与视觉文化——工业设计的视觉文化研究[J].经贸实践,2015,(6):271,274.

[3]顾平,杨祥民.实践性、职业化与创造力——工业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8):39-43.

工业设计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工业设计教学应把好意识关创意关造型关科学关人文关实践关和结业关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在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与力一式上.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小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在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教学中应把握循序浙进的7个问题.以此对形成相关的课程体系与构建学科平台。

第一意识关。建立与构建一个设计意识平台.是工业设计教育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最为重要的一道关.是贯穿于整个设计教育的一条主线。设计意识是一种动态的设计思维.它包含了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习惯。对于进入工业设计领域即将从事设计工作.尤其是进行产品设计的人员来说.树立他们的专业意识(设计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是工业设计.在设计教育中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学了后能十什么等。这些良好的设计意识平台构建.为学生了解设计世界。自主学习、施展艺术构想开创了广阔空问。囚此.在设计教育中.适时的开设设计概论、工业设计史等系列课程、讲座.加强对学生进行专业意识的引导与培养.加强同外界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工业设计专家和知名人士开办学术讲座,介绍本专业学科的发展趋势与学科前沿动态、信息和资讯。专业意识的培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要牵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在设计教育教学中应将专业意识的培养作为长期的目标和任务.并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

第二.创意关。一个国家需要有创新的机制一个民族需要有创新的思想与能力。作为一名工业设计师史要有异于常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意思维。一件产品.如果小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变的心理.将无法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青睐.也就难以为市场所接受.小能实现其增加附加值的设计目的。从这一点上说.创意是设计的灵魂。创意的关键又在于“创新”.它来源于创新意识和创意思维教学上应一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淡化其过于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力一而则要博采众长.从前人的问接经验和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做到“举一反二”、“无中生有”

第二.造烈关“造烈”是工业设计特别是设计的最H_观和最H_接的载体。工业设计最初在我国的出现与普及时和和被称作“工业美术造烈设计”.并日_在很长的一段时问内都在沿用。可见造烈对工业设计的重要程度。一项设计.无论它的功能如何先进.内部构造如们精细.选用材料如们科学合理.它都将通过产品自身的形态体现出来.长短、力一圆、厚薄等基本体量以及配色力一案始终是消费者对该产品的第一印象.消费者是否接受该产品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第一印象.囚此.作为设计师.最初的创意也是以具体的产品造烈(形态)为依托.逐步完善其设计的。工业造烈设计与一般设计的区别就在于设计最初的观念中就要体现出求美的意向。工业设计.首先要看产品造烈的款式是否新颖。本专业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缺少艺术灵性.最终很难创造出新颖的设计学生形态创造能力需尽早在学校里培养。

培养学生基本“手头功夫”的设计索描(速写)、设计色彩、效果图(草图)、构成术等课程就构成了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造烈学习阶段的课程体系。如何掌握与运用这些技能.是摆在教师而前的首要课题造烈能力的培养一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达到:一是临摹.通过对前人优秀作品的分析、理解与学习.掌握相应的规律和技术;二是写生.通过对实物、产品进行写生.提高对结构、形态、色彩、比例等的分析与应用能力;二是设计创作.造烈的主要目的并小在于能将现成的事物通过一定手段与方法表达出来.而在于设计、创作设计创作能综合考察学生对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的把握.体现一定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良好造烈能力的培养与造烈习惯的养成.在于平时要养成“二多”、“二勤”的好习惯.即“多看、多想、多练”和与之相对应的“眼勤、脑勤、手勤”.其中“多看、多想”比“多练”史为重要。须知平时的观察与思考对设计至关重要.如果我们仅把技术训练作为造烈练习的唯一目的.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也就是“工具”而已。

第四.科学关。工业设计要求以科学的思考和艺术的陶冶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创造力培养的综合训练。美国最著名的设计大师RaymondI}c}ewy有一名名言:“当我能够把美学的感觉与我的工程技术基础结合起来的时候一个小平儿的时刻必将到来。”当代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我l玉l召开“科学与艺术展览”开幕式上所作的“科学与艺术”的专题发言中曾指出:“科学和艺术是小可分割的.它们的关系是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小开的……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而.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永恒性和富有意识。”

现代工业设计相对于最初的“造烈设计”而言.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它把物化的工程技术与文化、环境、美学、市场等设计要索结合起来.协调产品及其系统与人(使用者、消费者)的关系.协调人一机一环境的关系.涉及到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生理学、力学、材料科学等范畴。设计师在完成设计力一案时应充分考虑产品的实用性、宜人性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同时应考虑产品的结构、力学与周边环境的融洽程度以及用材、涂饰工艺、色彩等力一而的个性特征。

第It..人文关。工业设计广泛涉及到人文科学领域。哲学、人类学、文化学、民族学、艺术、语言学、心理学、宗教、历史等人文学科都在小同程度上与工业设计相关。它们向工业设计的渗透.正在产生的设计文化学、设计哲学、设计心理学、设计符号学.行为心理学、生态伦理学、技术伦理学等对工业设计有着较大的影响。从设计哲学的视野看来.工业设计的实质是设计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力一式.而小仅是设计物。正确的设计思想应是通过物的设计体现出人的力量、人的本质、人的生存力一式。

工业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物的创造满足人类自身对物的各种需要.这与文化的目的小谋而合:“文化就是人类为了以一定的方式来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可以预见.末来的工业设计的竟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竟争。

在整个工业设计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课程的同时.选修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创造工程学、创造学原理、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欣赏、中国美术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文学鉴赏等公共选修课.以充实自己的人文索养.增强设计的后劲。

第六.实践关。实践是工业设计专业小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纯理论”基础上的“纸上淡兵”和“效果图”的设计无疑难以解决产品创新的实际需要。这实际上就对设计教育学提出了一个关于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课题目前国内设计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片而强调课堂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忽视实践教学。出现这种现象有其深刻现实客观原囚一力一而.工业设计专业师资紧缺.专业实践教学人员队伍也严重缺乏,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另一力一而.“实践课”的界定也存在许多误卜_.如将“实践课”完全与理论课划清界线.而导致理论教学小管实践.实践教学撇开理论.相与_脱节囚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力一而下大力气改革实践教学

一是构建与专业培养要求相适应的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实践教学的内容与领域使学生能H_接从企业中得到实践经验,补充课堂教学的小足.同时增强“实战意识”.体会真实市场的“残酷性”而企业则可以充分享用学生(包括指导教师)所带来的丰富而充满活力的创意。

三是在师资配备上,应改革用人机制,从相关企业或设计公司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师和专业设计人员根据自身经验和课题来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在满足教学的情况下.鼓励专业教师开办相应的设计实体.作为专业的实践基地

工业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形式;形式语言;肌理

当代工业设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实现日常生活的功能需求外,设计为我们带来的还有审美需求的满足。在美学研究中,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稳定与轻巧、调和与对比、质感与肌理等等形式美组合规律为审美活动提供了方式与法则,其中肌理可被视作形式美组合规律,亦是一种设计形式的研究对象。

一、肌理的含义

形式美的构成包括构成形式美的物质以及构成形式美的物质间的组合规律。构成形式美的物质主要有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等;形式美的物质组合规律有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稳定与轻巧、调和与对比、质感与肌理等等。研究中我们通常将肌理定义为形式美的组合规律,而实际上肌理也是一种具有某种特性的物质。它既是物体表面的一种组织与纹理结构、纹理变化,也是一种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感受的表达。肌理一方面作为一种材料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通过工艺手法,可以创造出全新的肌理形态。即自然肌理和创造的肌理。自然肌理是自然形成的现实纹理,例如木材、石材等未经加工自然形成的形态;创造肌理是由人工创造的现实纹理,即在原有材料的表面经过加工改造而取得的一种与原来的视觉、触觉等完全不同的肌理形式。其中视觉肌理是指仅靠视觉而无需触摸即可感知的肌理特征;触觉肌理是指通过触觉感知到的表面肌理。肌理对于设计师而言,不但要熟悉其外在形象,也需要理解和认识其内涵,从感性与理性两方面把握肌理的特点与规律。若能够巧妙地使用肌理,可以使设计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二、工业设计肌理研究的类比对象-建筑设计的表皮

建筑形式的主要构成因素有建筑表皮、建筑体型以及建筑的构件等等。其中建筑表皮既是建筑的外部结构,关系到人们对建筑的第一印象,是建筑实体中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审美与文化的展现。建筑表皮从早期的功能性构成,伴随着材料、科技、工艺的发展,正逐渐转变为同时具备外部功能性与内涵的表达。西方工业革命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建筑材料与新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包豪斯的现代设计先驱们,通过一系列的理论与教学研究以及实际的建筑设计实践,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并在建筑设计中发挥其特性;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柯布西耶提出了自由立面的概念,在思想上使建筑表皮与建筑建构分离,使建筑表皮获得更大的自由度。随着现代新技术与多样化审美文化的产生,建筑形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建筑表皮因同时具备了内在与外在的属性,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建筑设计与工业设计相似的特性,使我们透过建筑的表皮形式研究,发现了我们仅专注于肌理研究而不能触碰到的东西。而这也非常有利于我们对工业设计领域肌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工业设计的肌理研究

1)工业设计肌理满足人的需求。现代工业设计与其他设计门类一样,是以人为中心,围绕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利用多种多样的设计形式,将产品设计物化的过程。其中肌理作为设计形式,基于形式与内涵统一的标准,其首先表明物态的肌理特性;其次再透过外在的肌理属性表达设计的内在意蕴。

2)肌理在设计中的展现充实人们的内心、填补了人们的情感。高度工业化的社会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满足了使用者多样的需求,同时也带来更多的冷漠;我们在关注物质的同时却忽视了内心,越发显得精神世界的匮乏。因而使用者需要一种东西可以填补内心世界的匮乏,并借助其更加地贴近自然。而这样的东西一定不会是某一种器物或物品,而是一种可以填补精神世界的、可以在生活中每一个角落嗅到的自然的气息,而肌理具备了展现这种气息的条件。在人们的生活中,大到建筑居家、小到生活物品,肌理可以说无处不在,每一件设计都可以有肌理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每个人从一天的清晨开始,到夜晚结束,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肌理。肌理可以实现人们的使用需求,也可为内心带来满足与快感。作为设计中的一部分,设计师们通过充分的研究肌理并合理应用可使产品得到更多人的青睐,由此让产品受到更多的欢迎与广阔的市场;同时肌理作为一种体验与感受若能恰如其分的契合使用者的情感需求,填补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空白,相信会获得更多使用者内心的共鸣。

3)肌理设计在不同产品行业中的应用说明。肌理可与多种设计形式相结合,肌理呈现的方式也可以有无数种。在现代社会的细化分工背景下,不同的行业类别、不同的应用者都对设计提出了差异化的需求。在产品设计中通过将肌理与不同形式有效组合,除可满足外在功能的需求,精神世界也可以获得颇多的认同。如在手机行业,肌理的运用除在功能上可以获得更好的握持感,防止产品掉落导致损坏;也让使用者获得远远不同于科技产品固定观念中的那种冰冷的触感。

4)肌理设计利于解决使用者多方面的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甚至安全。工业设计所追求的应该是使人们通过肌理的运用感受到产品的使用功能与心理功能。在产品中,运用肌理的设计,结合现代技术成果,充分发挥理性因素的作用,比如在产品的设计中配合实施现代的人机工程学理论与实践。在手持电动工具领域,使用咬花或凹凸颗粒等肌理效果,可以令产品在使用时增大摩擦力。除使用时可获得更稳定的握持力外,也让使用者充分感受到产品的可靠性,更为重要的是使得产品的使用可以更加安全。这无疑是肌理为工业设计带来的重要贡献。

四、结论

在当代,新技术新材料呈现极为快速的增长,设计服务的竞争亦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业设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也只有切实地把握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的根本精髓,才能应对这样的外在环境因素,肌理应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位工业设计师都必须从根本上理解肌理的特点与内涵,才能在应对不同的设计需求时,设计出优质的产品,同时也令消费者满意。

参考文献

[1]《产品形态学》[中]吴祖慈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舒余安黄婉春产品设计中肌理的探讨[D]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3]邬晓庆肌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