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范文精选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范文第1篇

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置的一个新专业。该专业整合了原专业目录中的建筑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目前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程管理专业》(以下简称:《专业基本要求》)的指导意见,本专业应设置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四个平台课程组,采用基础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结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四个方向。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高校根据自身教学资源及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课程体系各有偏重,有的细分了专业方向,还有并未做专业方向的细分。

二、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的定位缺乏核心特色

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特色在于培养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宽广的知识面,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学生,为相关工程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但是通过对学生就业情况的回访和网络资料的收集,我们发现在施工现场管理相关的工作中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相比并不具备优势,同时在工程相关领域具体经营管理工作中,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与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相比优势也不明显。从课程体系定位的角度来分析,很多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与相近专业相比并无明显的差异性,这样就使工程管理专业在就业及职业发展方面处于尴尬地位。因此,有必要在满足《专业基本要求》对课程体系构建具体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各自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细化和特色定位。

2.课程体系的内容松散,结构生硬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技术、经济与管理相结合,跨学科性的专业。其理论基础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全面性,还应保证很强的系统性、连贯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大部分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需两个或多个院系共同承担,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容易造成各类课程自成系统,缺乏联系融合的情况,使原有四大平台课程简单合并,缺乏进一步的系统优化。加之各类课程的内容性质、知识特征、学习方法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使教学和学习环节增加了障碍和难度,最终对完成培养目标造成不良影响。

3.实践环节教学设置不合理

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内容,是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联系融合的必要环节。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就更加突出。在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实践教学时间较短。由于理论课程设置缺乏优化,理论课程教学重复现象严重,从而压缩了实践环节的教学时间。同时,由于有些院校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限制了实践教学课程的开设。2009年3月28日教育部作出新的规定,本科应届毕业生大学四年内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使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时间较短的问题更加突出。二是实践教学的内容相对孤立,系统性不强。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根据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一对一设置,比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课程实训对应《工程经济学》、招标投标文件编制实训对应《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装饰装修工程造价实训对应《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在这种情况下,实践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相对孤立,相互联系被削弱,整体性差,使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处于一种事倍功半的状态。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与改进建议

1.对理论课程进行梳理优化

(1)根据院校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特色定位。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按照“技术是基础,管理是核心,经济是目的,法律是保证”的总体思路构建的。在此前提下,各个院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通过合理调整各个平台课时的比例,对课程体系进行特色定位。工科院校特别是以建筑为特色的工科院校应以土木工程和管理学为主干学科,课程设置偏重于土木工程特别是建筑工程,即人才定位于土木工程管理;交通类院校可以偏重于道桥工程管理;水利水电特色院校可偏重于水利工程管理;而一些财经类院校的工程管理则偏重于房地产经营管理和基本建设管理等。对于全国及地方各重点院校,由于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激烈,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加强基础课程特别是管理类基础课程的比重,为学生职业生涯提供厚实的拓展基础。对于地方性普通院校,应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要定位依据,对专业课程进行细分定位,逐步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特色,如造价管理、房地产评估、国际工程管理等。

(2)对课程体系中的四个平台课程组进行梳理和优化。在四个平台课程组中应首先确立工程技术课程的基础地位。工程管理专业与其他管理类专业相比具有技术性强的特点,工程技术知识是工程管理人员了解管理对象,进而实施管理行为的基础,离开基本的工程技术知识,工程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在经济、管理以及法律等三个平台课程的设置中,除需开设《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基础》以及《法律基础》等理论性课程外,大量的课程应是与工程管理紧密相关并带有专业技术性的交叉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经济》、《运筹学》、《建筑法规》等,增加四个平台课程组的横向联系。从整体的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如《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组织》及《工程进度管理》三门课程中均包含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的内容应合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讲授。《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及《工程定额原理》三门课程中均包含建筑面积计算的内容应合并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中讲授。

(3)根据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对方向性课程进行及时调整。工程管理工作是建设领域的一个先导性工作,对该领域的转型性和政策性的变革反应也最为敏感。因此,我们在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方面应紧随建筑市场的发展,做出适时性、前瞻性的调整。以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为例,该领域计价模式的变革对整个造价管理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筑企业迫切的要求建立“企业定额管理体系”,这样就会对定额编制和管理人才有一个趋势性的需求。因此,在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课程的设置方面应增加《定额原理》、《定额生成软件操作实训》等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拓展学生的就业面,增加学生对专业发展的适应能力。

工程管理范文第2篇

1.1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园林工程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在工程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还有相当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缺乏科学的项目管理,很多时候都只是套用普通建设工程管理的一些规定,尚缺乏有针对性的技术标准,保障园林工程项目的质量规范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而且为了实现利益,一些企业甚至会作出相互压价、操纵市场等违背市场规则的举动,从而使整个市场失序,这不仅不利于保障工程质量,还会给整个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2园林企业发展的需要

园林建设企业要想追求长远发展,就必须摒弃只追求眼前利益的发展模式,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园林建设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励,园林企业要实现自身发展就必须加强工程管理,只有通过对工程项目实施科学有效地管理,才能确保最终工程的进度、质量不受影响,进而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目标。

2当前园林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体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园林的数量逐年递增,但工程项目的管理体制尚未统一,部分规章制度仅仅只是套用普通工程项目管理的一般规定,缺乏针对性和地区适用性。此外,建设单位对工程管理缺乏前瞻性,导致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造成园林工程的美感降低。

2.2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当前我国园林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综合知识都较为缺乏,难以理解园林工程项目的建设意图,造成其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措施也缺乏针对性,不仅阻碍了正常管理工作的开展,甚至还可能影响最终园林景观效果的呈现。

2.3设计图重视程度不够

设计是一切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合理设计的园林工程项目可以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然而现实却有相当多的园林工程项目存在着照搬已有设计方案的现象,缺乏地域特色;还有些施工单位不能完全领会图纸的设计意图,施工随意性较大,不仅严重拖慢了施工进度,提高了工程造价,还对园林景观的最终呈现效果造成了不利影响,使预期的设计效果无法实现。

2.4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纰漏

现阶段,我国园林工程在施工组织设计还存在一些纰漏,造成施工进度阻滞不前,工期延长,整个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未能进行有效衔接,从而给最终的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2.5园林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疏忽

园林工程建设档案对园林建设格局、植物栽植地点等工程建设情况有着详细的记录,承担着对工程质量的监督职责。然而实际上我国很多园林项目都不重视档案管理,其主要表现为对于实际工作中的许多细节内容没有进行详细记录,尤其是在项目开展之初,因为思想上不够重视,很容易出现档案记错、记漏的问题,使档案在园林工程建设发展中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3加强园林工程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

各个地区在贯彻执行建设部的《城市绿色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的基础上,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当地园林工程质量管理的规范,例如《北京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11/T212-2009)。

3.2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要注意吸收高水平的技术管理人员,以合理的待遇减少管理人员的流动性,同时应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其次,要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合理分配岗位,体现每一位人员的价值。最后,加强管理人员团队意识培训,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也能够使各个岗位上产生的“合力”最大化,从而提高工作质量,避免因有些部门工作效率低而影响工程进度,从而保障工程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3加强园林工程施工图纸的会审和技术交底

园林工程建设现场是否存在返工问题或返工情况的发生次数都会受到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的影响。整个工程项目内的各相关专业的工程师,在拿到设计图纸后,应搞好图纸审核工作,找出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解决。

3.4加强施工程序的管理

如果施工工序管理混乱,就必然会导致返工情况的发生,例如建筑铺设或绿化地被种植完工后,又进行开挖埋设管道等。同时为保证顺利达到工程质量目标,需对每一道工序都加强质量验收,要求每道工序的质量都必须符合规范标准。

3.5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档案的管理

工程管理范文第3篇

1完善工程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我国建筑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许多问题不断发生,只有在施工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才能进一步推动管理机制发展。只有充分结合并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吸收国外先进做法、经验、理论,才能完善思路,改进管理方法,完备的工程管理思路和机制,能充分保证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建筑企业维护权益提供可靠的法律保证。建筑企业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力度。

2强化建筑工程管理力度

建筑工程的管理虽然复杂,但只要不断改进措施,细化管理流程,才能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一要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理制度,通过监理制度约束,合理处理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对过程质量控制,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提高工程质量。加大人员布控,强化业务培训,特别是监管人员一定不能脱离现场,要进场做好充分的调研和记录,掌握工程进度和质量,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建议,限期整改。二是要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打造应用管理平台,形成质量与信息化的网络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果的对施工过程质量变化和进度变化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认定,保证工程项目后续施工进度和计划调整。三要完善工程项目管理各项制度,通过专业人员对工程施工过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施工成本、人员配置与人工成本进行监管,综合性的提出整改整顿建议,用制度管理,用制度激励,从全局的角度促进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3加强施工成本管理力度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施工成本是企业最大的支出,要通过严格控制,确保成本支出,保证企业效益最优化。一要正确选择施工单位。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采取分段外包,通过各个环节配合,完成整体工程。正确选择施工单位对工程进度和质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建筑企业在选择施工单位时,要严格审查施工单位企业资质、管理水平、施工水平、队伍能力,核查对比招标文件,确认是否严密、准确,只有通过优中选优,才能有效降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降低管理难度,提高项目运行效率。二是要严格控制工程成本造价。建筑企业要加强建筑工程费用支付方面的控制和管理,根据合同与招标文件要求,结合建筑项目施工的实际工程量支付进度款,对使用情况做好监管,确保工程成本预算合理又最低。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掌握原材料价格,选择合适的材料,保证造价降低。同时还要加大人员培训力度,通过业务学习与培训,提高管理、施工人员业务素质与技术能力。强化施工安全教育,加大现场管理力度,充分按标准进行施工作业,不能随意更改施工工序,做好有效衔接,形成科学的项目均衡交叉,减轻建筑施工劳动强度,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如期完成。三是要加强施工现场签证管理。依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开展工程变更与洽商工作,并将工程进度、工程验收和组织设计等详细记录,为以后的工程结算提供有力依据。

4更新建筑工程管理手段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建筑工程管理要跟上时代节奏,符合时代要求。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要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管理质量,加大构建全员参与的管理方法,激发全体员工积极性与能动性,实现精细化企业管理。根据建筑工程施工时间长、人员结构复杂、施工设备种类繁多的特征,在施工管理中要做好防治结合,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5提升工程施工人员素质,创新工程管理理念

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增加培训的次数与频率,努力使企业员工遵守工程施工的规范标准。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员工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丰富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加大对员工操作技能考核力度,确保施工规范。企业还要创新工程管理理念,用多样化的宣传,提升企业员工质量管理意识,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员工对企业管理理念的认同感。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加强同行间交流沟通,相互学习融合,创新建筑管理理念与模式。

二结束语

工程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路;测绘工程管理

1公路测绘工程实例概况

某一级公路设计路线长度8km左右,待测量区域地形相对复杂,路径村庄、林地、山地等,除了部分山地的通视条件比较差,其他区域对测绘工程的影响并不大。据现有资料显示,测绘区域范围内,设置了4个D级的GPS和10个Ⅱ级导线控制点,这些控制点由当地国土局权威提供,点位保存情况良好,能够作为本次测绘工程平面控制的起点数据。另外,测绘区域范围内,设置了Ⅱ等水准点、2个Ⅲ等水准点。据现场勘测,测绘区域地理位置相对特殊,交通条件不佳,现有测绘数据精度不高,要求通过进一步测绘管理工作,提高工程的质量。本次测绘工程的管理工作,过程复杂,工作量大,为确保测绘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将主要测绘任务概括为5个方面:一是四等GPS网控制测绘;二是四等水准测绘;三是约5平方公里的地形图测绘;四是公路中桩放样;五是纵横断面测绘。期间一方面通过收集原有资料、查阅规范,另一方面选择仪器设备和检测指标,然后进场、踏勘、选点、埋石、交通、通讯,以及依次拟定技术设计书和布设平面控制、高程控制,根据已知的控制数据检查和控制平差精度评定测绘合格与否,进而采集图根控制、地形要素,最后通过检查、校核、审查,进行技术总结和成果整理。

2案例工程测绘管理工作方法分析

2.1组织测绘

为保证测绘工程顺利进行,在人员和仪器设备方面要求到位,且有明晰的工期进度。本次测绘总共安排了4名工程师、6名技术人员、6名测绘工人、2名后勤人员,分别进行外业作业、内业管理和质检管理。测绘工程的仪器设备主要有:2台GPS接收机、1台2级全站仪、4台5-7级全站仪、1台电子水准仪、1台宽幅喷墨彩色绘图仪、6台联想电脑、12部对讲机和2辆交通用车。工程工序分为9道,预计30天完成,其中第1天完成进场准备工作;第2天-第6天完成控制测量工作;第5天-第24天完成地形测量工作;第7天-24天完成中桩放样和断面测量工作;第3天-第26天完成数据处理工作;第3天-第27天完成质量检查工作;第22天-第27天完成资料整理提交工作;第27天-第30天完成项目验收工作。

2.2控制测绘

在布设的GPS控制网内,每4台GPS接收机置作为一个观测小组,负责观测4个点,利用校准后的测绘仪器设备,依次完成输入、操作和输出几个阶段。在测绘过程中,遵循标准规范采集碎部点的数据,确定同步环、异步环的精度和基线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基线最弱点平面中误差,测绘路线长度约7.8km,高程闭合差约24mm。至于图根控制测绘点,测绘区域内总共设置了40个,每个点都在路面切割0.04㎡的四方格,以便打入特制钢钉,再利用全站仪测量碎部,进行草图的绘制。期间,有些点不能够直接测出距离,只能通过皮尺测量距离的方法完成测量。对于新增加的测站,需检查已经完成测绘的地物点,每个点检查的平面互差在5cm以内,而高程互差在10cm以内。总之,控制测绘对输入的精度要求,必须参照各项参数指标,包括坐标系、起算点等的限差,都不能够有悖于参数指标,譬如水准测绘,在输入起点高程和控制等级之后,展开GPS控制测绘工作,将闭合差、误差椭圆等输出,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各项规程,完成观测数据的采集工作。除此之外,数据处理、绘图、施工放样、线路测绘、系统控制等,都要做好输入、操作和输出作业,按时填写相关的质量记录。笔者建议质量检查以抽检的方式进行,按照既定的质量体系程序,对各道工序的落实进行检查和记录,以及核实原始数据,由质量检查人员通过外业抽查,完成检测精度的统计工作。譬如碎部测绘,测绘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绘制图形,进而采集、计算和传输数据,减少重复测量的情况出现;线路测绘,是对沿线的道路、河流、管道等线性的勘测,以准确定位线路的空间位置;放样测绘是借助测绘的仪器,选择合适的放样技术,结合相关技术要求完成放样作业,直至数据符合规范。

2.3检查测绘生产数据

整个测绘工作,数据的精准与否,直接决定测绘工作的成效。在采集好外业数据之后,为尽量减少数据误差,要求进一步检查测绘生产数据,具体的流程是检查原始数据、控制数据、数据整理转化,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图形检查、属性检查、风格检查、拓扑检查,最后判断数据是否达到预期精度标准。关于数据的检查,图形检点检查图斑的面积,通过图层判断是否有缺边和悬点的情况;属性检查时根据字段、编号、结构等,检查是否有重复数据,以及是否存在被赋值的情况;风格检查,包括线宽、颜色和线型等,一旦检查出不能兼容的情况,要对应不同的编码要素,将转换不同的数据,并对应符号库完成风格转换;拓扑检查时转入数据模型,在拓扑关系丢失时,重新建立拓扑关系,即只要拓扑关系正确,就意味着数据模型的合格。在检查测绘生产数据的同时,进行记录和标识,测量过程的全部数据,均以表格的形式统一编号规定,既要保持记录的完整,还要做好相应的备份保护措施,对各种文件的记录成果进行统一标识。

2.4测绘验收

测绘验收分为内业检查和外业检查两个方面,内业检查是在开工之前,审查所有的工程技术设计,结合审查的意见结果,经工程师严格审批,其中包括RTK图根控制的内业检查、图根控制内业检查、地形图内业检查、测量技术报告审查,本工程总共有41个RTK图根控制点,在外业完成后,检查测量图件的精度情况,同时抽查图根点的平面和高程状况,以及测绘面积和范围是否达到设计标准要求,依次判断控制点的数量和密度是否不存在遗漏,以及地物在地形图中的选择是否恰当。至于外业检查,我们除了要检查控制点选择位置和埋石的情况,最好安排质检人员跟踪检查,以免存在个别点位纰误的地方,另外还需要检查控制点的精度状态,譬如本工程的边长检查。各个测站的反算边长和检查边长的较差,在限值范围内进行控制。经过全方位检查后,确定所有数据都在规范要求之内,可作为测绘的最终数据。

3结语

公路测绘工程管理工作,精度是测绘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在实际测绘工作中,由于受到测绘环境和测绘条件的限制,测绘精度一直以来是测绘工作的瓶颈问题所在。本文的研究,就是为解决该瓶颈问题为主要目的,通过对测绘准备工作,测绘过程控制,以及数据的严格审查等,完成测绘验收工作。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案例公路测绘管理工作的要点,总结的相关技术经验,在其他测绘工程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但仍然需要结合实际工程情况,予以进一步的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郭亮亮.公路测绘中RTK技术应用与质量控制研究[J].科研,2017(11):217.

[2]潘永强.试论当代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7(01):85.

[3]董天兵.现代测绘技术在公路勘测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6(23):34-35.

[4]田东林,鹿罡,梁岩.高速公路基础测绘控制测量中的重点问题探讨[J].北方交通,2006(6):72-75.

工程管理范文第5篇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逐步壮大,工程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影响程度日益加深,这要求工程管理部门加深对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管理技术和现代科学知识相接轨,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关键词:

工程管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前言:

目前社会,工程管理的概念已经逐步被普通大众所接受,工程管理阶层就工程管理的方法,从实际出发,结合时代特色,有计划的进行探索、尝试,以期达到增强工程管理水平的目的。

1工程管理的内涵

工程管理是以取得工程成功为目标的管理,包含管理工程全生命周期以及涉及工程的各个方面。工程管理者需要具有土木工程技术、经济学、法律学、外语、计算机技术的相关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发挥工程管理者的能动作用[1],从人员、物资、机械、方法、环境方面等加强工程管理,保障工程建设效果。

2加强工程管理的途径

(1)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的主体是人,人员的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人员的合理分配、责任的划分、权利的归属、后期的培训制度及福利待遇,都归类于人力资源管理。在岗位知识方面,注重工程人员的专业知识、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员已有的专业知识,要匹配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公司要定期举行员工深层次培训活动,提高员工新专业知识的学习,新的工程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在此期间,表现优秀的员工,公司予以适当的升职加薪奖励,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责任划分、权利归属方面,工程管理注重责任到人,清晰明确的进行责任划分,突出管理者的重要性,增强管理者的紧迫意识,责任重担意识;对工程管理负责人进行法制观念[2]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法治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引导负责人热爱工程行业,热爱公司,渲染公司氛围,为公司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发挥工程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增加自我专业技术含量,对人员进行人性化管理。

(2)工程物资管理。工程物资,包含工程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的采购、保管、使用情况。严格按照物资采购规则进行采购,制定物资采购计划,保证物资的实用性,采购物资时,任命专业采购人,参照现行物价标准,以在市价波动的合理范围内的价格进行物资采购,制定物资管理制度,强制相关负责人进行学习,对物资使用进度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禁止浪费。比如在物资采购时,确定物资采购负责人、制定采购计划、制定投标人的资格标准、确定招标价格、确定合伙人,一方面,物资采购负责人,要熟悉工程行业的物资标准,物价水平,熟悉工程用料,一方面,物资投标人要有相关资质,物料质量要符合国家要求标准,招标价格要符合工程的预算,另一方面,工程合伙人要有相应工程建设能力,能承担工程建设的相应一组建设;物资运达时,核对物资的质量、数量、物资用途等,询问详细的物资保管环境、保管措施,对物资进行适当的保护,防止不必要的物资损耗;在物资使用时,分部门制定物资使用计划,依据计划领用材料,再根据突发的实际物资使用情况,对物资计划及时进行修改、完善,并文字记录修改、完善计划的过程,对于不必要的浪费行为,予以适当的惩罚,促使物资的合理利用;在物资使用后,进行物资使用情况的相关文字记载,核对物资采购资料,对相关文件进行分析研究,为后期的工程建设做经验借鉴。

(3)工程建设涉及的机械设备管理。工程建设中会用到许多大型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一方面代替繁重的人力劳动,加快了工程建设的进程,降低了工程成本,另一方面,这些机械设备,更新换代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的含量逐步增高,技术变化频率高,机械使用者难以跟上机械的更新速度,再一方面,这些大型的机械设备,因其对工程的重要程度,为防止不必要的损坏,需要进行适当的维修和保养,以保证机械的良好使用状态。在工程机械管理中,制定合理的工程机械保管制度,日常的机械保管也需要对保管环境严格把关,特别是雨水、光照、其他化学反应,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害;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工程建设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工程机械,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程度和建设速度,保证工程建设的又好又快进行;机械厂家要选派技术人员,对机械使用者进行专业的机械使用辅导,严格按照机械使用标准来进行实际的技术操作,禁止不规范的机械使用行为;制定机械保养维修制度,按照机械保养维修说明书,进行机械的保养,定期对机械进行检修,检查各部件的衔接程度、机件的磨损情况,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合格的机械管理十分必要,工程管理要发挥机械管理的积极作用。

(4)让科学技术在施工方法中发挥作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施工工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如何提高施工工艺的质量,这需要工程管理者采用更多的科学技术,引进先进的工程科技成果,增加工程管理的科技含量。工程施工时可以从数学、化学、物理、文学、地理、生物等方面,进行工程设计,利用现代的新技术,增加工程的使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工程的施工工艺包含于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施工方法的合理程度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进展状况,工程的完成效果,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有助于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进度,保障工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5)工程建设的环境管理。影响工程管理环境因素有很多,包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含地质、气象、水文、动物、植物等,社会环境包含噪音、光线、风俗习惯、群体利益等。在自然环境方面,工程管理者要考虑工程建设的自然情况,比如建桥梁,需要考虑地质是否适合建设桥梁,水流雨季旱季的涨幅,周围动植物的破坏程度,是否会造成自然污染等,这都是需要考虑的,恰当的处理各个自然主体之间的关系,保持自然环境不受破坏,将工程建设对自然的不利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社会环境方面,注意工程建设当地人的风俗习惯、经济利益、以及与已建成工程的协调程度,比如尊重当地人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破坏当地人的生活环境,站在当地人的角度,尽可能多的给予当地人以经济利益,以获取当地人的支持,西方国家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公园道路建设的例子,例子讲述的是公园建成后,对于公园内部道路的走向建设问题,工程管理者始终没有好的设计思路,经过冥思苦想,想出了一条方案,暂时开放公园,根据公园游玩者无意识的踩踏痕迹,设计出一条条最为便捷,也最适合游览者心境的公园小路,此工程中,道路的设计者还获得了当时行业内比较有名的奖项。可见环境影响工程的建设,把环境融入工程,把工程融入环境,十分必要。

(6)文档管理。在工程建设中,会出现出现许多文字资料、设计稿纸、图片、视频等资料,这些资料反映了建设工程的真实过程,涉及到后期工程的保养、维修问题,以及给其他工程起借鉴的作用。通过工程文档,工程后期负责人可以查看工程的参与人员、设计思路、修改过程、工程建设进程等,如果需要对部分工程进行修改,通过档案能节省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所以应与这些材料与妥善的保管,建设工程档案[3]系统,按保存期限、类、地区等进行划分,以便后期查找。

3结语

总而言之,工序纷繁的工程管理,需要工程管理者根据理论,结合实践,引用先进科技成果,对工程管理过程进行探究,总结经验,上升至工程管理理论,指导后期工程管理工作,提高工程管理技术,加强工程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沈颖.工程管理的内涵及现状[J].管理观察,2009(11):52-53.

[2]蓝炜明.浅谈如何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施工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0):19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