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委实践活动整改措施

市委实践活动整改措施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整改落实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整改落实的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整改落实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进行讲述。其中包括: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把握第一要务,进一步创新科学发展方式、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探索科学发展路径、促进民生改善,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水平、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机制、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保障、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制度保障、强化监督检查等,具体材料详见:

按照中央、省委的总体部署和整改要求,为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将市委常委会《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中明确的思路举措进一步具体化、责任化、制度化,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建立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一、整改落实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问题、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点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思想更加解放、措施更加可行、作风更加务实、制度更加完善,不断提高市委常委会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基本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选准突破口,找准切入点,针对分析检查报告中查摆的问题,自觉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目标和要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抓好整改落实。

坚持统筹推进。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的思路,从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对具备条件可以解决的,立即整改落实;对难度较大不能马上整改落实的,列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逐步予以解决,真正做到为群众认可、让人民满意。

坚持群众路线。积极动员群众参与整改,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向群众通报整改进展情况,请群众对整改成效进行评价,主动接受群众对整改落实工作的监督。

坚持务求实效。真抓实干,破解难题,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解决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多办一些造福群众的实事好事,以良好的整改落实成效取信于民。

3.总体要求

以市委常委会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以“整改到位、群众满意”为目标,全面分析和归类梳理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明确整改落实的重点内容,制定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既要立足当前,把抓好整改落实与做好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影响当前发展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按照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基本实现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基本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

二、整改落实的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

(一)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思路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继续运用好解放思想这一重要法宝,把科学发展观这一先进的科学理论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破除片面的增长思维中进一步强化人本意识,在破除狭隘的利益观念中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在破除守旧的工作方法中进一步强化改革意识,注重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思想观念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符合,与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一致,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全面理清科学发展思路。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以发展为目标,以民生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以稳定为保障,坚定不移地走统筹发展、率先发展与和谐发展之路。着眼于全国争先、中部领先、全省率先,按照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勇当领头雁、担当主力军,在中部地区和省会城市的激烈竞争中争先进位,不断提高**在省内的带动力、在全国的影响力。

大力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调整和结构性转型,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切实增强科学发展后劲。紧紧抓住“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机遇,力争用5-10年时间把大河西先导区基本建设成“两型社会”的示范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城乡统筹的样板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和支撑发展的增长极,到2020年基本建成核心区,再造一个新**。

3.切实明确科学发展目标。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围绕打造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和幸福家园,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力争到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900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55000元以上;工程机械等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等三大新兴产业集群产值达17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600亿元左右,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7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接近46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0000元和10000元;全市城市化率达62%。

(二)把握第一要务,进一步创新科学发展方式

4.坚定不移地加强项目建设。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手段,认真研究用好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突出抓好项目的政策对接,及时准确地掌握国家政策投向,策划包装一批改善民生、拉动内需、带动产业、为全市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衔接,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盘子。严格落实项目的调度制度,对20**年初确定的322个重点项目,纳入到“两帮两促”活动中的30个重大工程、100个重点项目和100家中小企业,加强工作调度,进行重点帮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优化项目的服务环境,加强政、银、企对接和项目推介,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提高项目建设资金到位率。严格按照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办事,坚决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控落后产能项目。切实加强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管,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确保项目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5.坚定不移地推动产业升级。一是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制定出台全市八大产业振兴规划和实施细则,强化产业政策和规划引导功能,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集中发展若干千亿元产业、培育一批过百亿元企业。二是着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重点加快大型商品粮基地、油茶产业示范基地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规划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等,提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品牌。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认真落实各级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抓紧编制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会展经济等相关服务业专项规划。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特别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运用新型经营业态和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四是努力推动企业升级。发挥大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的协作体系。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破解发展难题。鼓励扶持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推进技术改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创新成果的权利化、产业化。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积极引导企业健全风险管理,进一步规范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管理与使用。五是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围绕“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加大节能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节能环保审批标准,强化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淘汰原有落后产能,抓紧启动相关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6.坚定不移地扩大消费需求。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把刺激消费增长和培育消费热点统一起来。一方面,用好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机遇,抓好消费政策的落实、消费模式的创新、消费预期的引导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努力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的顺利升级和消费规模的持续扩大。另一方面,着力抓好消费热点的培育,出台实施《**市关于进一步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积极培育形成住房、汽车、旅游、文化以及高档家电、名牌商品、珠宝首饰等方面的消费热点。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和“双百市场”建设,继续抓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和汽车下乡等工作,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巩固提升“福满星城”购物消费节活动成效,掀起新一轮消费热潮。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市场流通方式。制定实施《**市关于促进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对市区商业网点规划进行修编。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00亿元,同比增长23%以上。

7.坚定不移地深化各项改革。围绕“两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大河西先导区各项改革试点工作,先引先试,率先突破;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技术、人才和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市场,切实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在全市范围内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企业负责人管理制度,完善保障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启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围绕城乡一体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管理重心下移、管理事权下放,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围绕优化公共服务,按照“大部门制”的总体思路,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社会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鼓励和支持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实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深化公用事业改革,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8.坚定不移地强化自主创新。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核心环节,着力推动发展方式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增长动力从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要素支撑从物质资源为主向人力资源为主转变。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提质、提速最需要的重大科技专项,加强产学研合作,集中优势力量协同攻关,力争到20**年新增10项核心技术、100项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扩大“**创造”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认真实施《**市引进国际高端人才三年行动计划》和《**市引进国际先进适用技术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推动创新要素、创新人才向**集聚,使**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创新基地。

(三)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探索科学发展路径

9.统筹推进城镇乡村一体发展。突出解决好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继续实施品质工程、安居工程、畅通工程和生态工程,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功能性载体,不断优化城市形态,提升城市能级,打造城市极,推进城市化。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四大工程”建设,着力改变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的现状。力争到20**年县乡公路全面实现硬化改造,通村公路硬化率90%以上,基本完成500个以上村庄的整治,建成100个以上小康示范村。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公共财政一体化,推进土地流转、户籍制度、集体林权等关键环节的改革。着力提高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切实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快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划。积极有序推进棚户区拆迁改造。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推动城乡交通设施共建、联网、共享,加快城乡水、电、气等设施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重点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着力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

10.统筹推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按照“建设东西两翼、打造两个卫星城”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生产力空间战略布局,推进各县市区协调发展,努力构筑科学的空间体系、功能分区、建设框架和发展秩序。着力推进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拓展,加快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步伐,市区联动建设5个“退二进三”产业转移园区,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扶持县域经济发展,完善和落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全国“百强县”的整体竞争力,打造更多的全国“千强镇”。

11.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和规模,努力增加社会物质财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逐步提高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2.统筹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研究制定与自然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提高全社会的计划生育意识。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控制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不超过其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大力提倡少用或不用不可再生资源。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以节省运力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以适度消费、勤俭节约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生活服务体系,以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为中心的环评体系和交易体系。研究、开发和推广新能源、新材料,广泛采用符合本地实际的污染治理技术和生态破坏恢复技术,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绿色消费;进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生产环境管理体系以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等绿色认证,促进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梯度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3.统筹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发展。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分析形势,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努力从整体上提高**的内外开放水平。注重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用市场运作的办法来整合资源,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转化资源,继续引导企业研究国际市场需求,提高应变能力;加大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推进市场多元化;强力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跨国经营,力争到20**年培育出5-10个跨国经营企业。注重统筹利用好两种资源,加快制定《**市关于利用境外资源实施战略》、《**市关于本地特色产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奖励扶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综合运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对外援助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整合境外资源,提高利用境外资源的能力;切实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快建设“三区三带”(三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以望城经济开发区、金霞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材料、能源产业发展区;三带:即以长浏高速为轴线的东线产业经济带、以金洲大道为轴线的西线产业经济带、以长潭西线高速为轴线的南线产业经济带),增强产业空间开放度和产业资源吸附力,力争到20**年再形成4-6个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板块。

(四)促进民生改善,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水平

14.扎实做好社会就业工作。坚持把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努力使经济发展的过程成为促进社会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成为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城乡二元发展格局转变的过程成为城乡统筹就业的过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安排好城乡各类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快统筹城乡就业步伐,逐步推进城乡就业政策普惠化。努力推进素质就业,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全面开展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和技能鉴定服务。进一步强化就业援助服务,拓宽公益性岗位的范围和规模,实现“零就业家庭”当年动态清零,推进农村低收入家庭就业脱贫,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力度。

15.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基本保障。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重点推进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做好非公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群体参加社会保险。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惠民力度,逐步提高参保对象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改善城乡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城乡统筹机制,健全适度普惠型的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完善优抚安置工作,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提高对残疾人的服务水平。

16.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推进“教育强市”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合理规划调整中小学布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加快**职教城的建设步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社会贡献水平;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落实免费和资助政策,健全贫困家庭学生救助体系。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善医疗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搞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努力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加强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和村卫生所改造;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着力营造科学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组织。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17.大力加强社会公共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管理职能,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大力推进人民满意城市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年工作纲要》和《年度实施计划》的要求,有序推进、有效实施,进一步提升**的城市形象、文明程度、幸福指数、和谐水平,努力使**成为宜居宜业、民富民安、共建共享的文明之城、和谐之城、活力之城和幸福之城。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建设,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防治结合、重在预防”的工作方针,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负责、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基本思路,用一至两年的时间,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基本建成食品安全城市。

18.充分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把创业富民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深入实施《中共**市委关于大力推动创业富民加快建设创业之都若干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创业主体,放宽创业条件,落实创业政策,开发创业资源,完善创业保障,注重创业互动,优化创业环境,弘扬创业文化,鼓励百姓创家业,支持能人办企业,引导干部干事业,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凝聚最强大的创造合力,努力把**打造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最适宜创业的现代都市。

19.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牢牢把握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关于建设平安和谐模范城市的意见》,以创建平安和谐模范城市为新起点,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使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抓好公众安全满意工程,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以夯实基层为核心,有效整合基层单位维护社会稳定的资源和力量,积极探索群防群治工作新形式,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和谐的良好局面。以遏制犯罪为目标,抓好经常性严打整治工作,组织开展专项集中打击行动,切实加强重点排查整治工作,不断加大打击整治力度。以排调矛盾为重点,狠抓源头预防和排查化解,努力将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以稳妥处置为原则,不断健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提高处置能力和水平,依法、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

(五)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机制

20.建立健全两型建设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抓紧制定出台《**市关于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产业导向和政策机制》,凡是符合政策规定的产业投资,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产业,严格把关坚决制止。研究出台《**市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及五年行动计划》。建立“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实施年度目标考核办法,出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优化、科技创新等12个专项改革方案。出台实施《大河西先导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抓紧制定实施《**市“两型社会”创建方案》,加大推进落实力度。

21.建立健全民生保障机制。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公共财政对民生投入的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卫生、就业、社保等领域投入比重,形成改善民生的保障制度体系。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总体要求,以全民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目标,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投入的长效机制,健全公共财政对民生事业投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救助制度。形成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坚持动态联动、定期调整,构建社会保障扩面调待机制。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救助、医疗救助等为重点,健全完善社会困难群体救助机制。深入推进以“一健三改”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改革,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健全城乡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机制。

22.建立健全城乡统筹机制。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研究出台我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按照“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思路,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23.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按照中央要求,进一步探索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社会公认评估体系,充分发挥好绩效考核正确的导向作用、客观的评价作用、有效的激励作用和严格的约束作用。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和要求转化为可考核的客观标准,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人文效益等指标,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和监督作用。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紧密结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激发干部创业激情,逐步实现党政机关全员绩效考核,形成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监督考核机制。

24.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和应急机制建设,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建立应急信息平台,成立专业应急队伍。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继续巩固领导干部大接访成果,过细排查隐患,努力化解矛盾;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协调调度政法队伍、驻军、武警等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应急处置演练,不断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六)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保障

25.切实加强思想建设。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结合重大问题和形势发展,认真开展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坚持加强理论学习与积极投身实践相结合、继承光荣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改造客观世界与锤炼思想品质相结合,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26.切实加强组织建设。按照“抓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必须抓基层,抓基层必须抓班子”的理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筑牢推进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进一步完善向基层倾斜的政策体系,真正让在基层工作的同志生活待遇更高、提拔机会更多、发展舞台更广。以实施“五百工程”为契机,探索建立“让优秀年轻的干部到基层去锻炼成长,从实践中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上来”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着力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探索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的有效途径。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创造活力,发挥好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

27.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面对面地听取群众意见,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做到谋划发展问计于民,排忧解难心系于民。从今年起每年确定一批事关全市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点课题,搞好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拿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操作办法。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切实利益,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克服骄、奢、软、浮等不良风气;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问题抓起,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简化行政程序,深化流程再造,优化发展环境;从群众利益最直接的问题做起,突出解决好完善住房制度、健全社会保险、推行教育助学和扩大社会就业等问题。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问责。创新督查办法,加大督办力度,实行全过程追踪督查,定期通报落实情况,对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和时间进度的,限期整改,督促落实。下决心精简会议和文件,带头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把更多精力用到抓落实、求实效上来。

28.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常委会议事和决策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认真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形成科学民主的党内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加快制定出台《中共**市委全体会议对区县(市)党政领导班子正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市市管正县级领导班子正职民主推荐提名办法(试行)》、《**市市直单位任免干部投票表决暂行办法》,使党内选举真正体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意愿。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建立充分体现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

29.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惩防体系《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把握和体现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的基本要求,推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总体水平走在全省前列。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机构和运行机制,做到权力运用不越界、不出格。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切实做到按程序办事,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的整改落实,在规范、纠违、查处和问责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公信力不高、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切实加强对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执行力的监督,对“阳奉阴违”、“顶着不办”的干部,要严肃批评、督促整改;对屡教不改、我行我素的干部,要按照党纪政纪规定严肃查处、追究责任。扎实推进预防腐败试点工作,探索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体制机制和有效途径。加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30.切实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带头加强理论学习。坚持和完善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切实加强宏观战略研究,探讨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努力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领导班子谋划发展的共识、领导发展的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带头坚持民主执政。按照实行常委集体领导、分工负责体制的新要求,不断完善市委常委会议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提高常委会工作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努力使各项重大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带头改进领导作风。完善市委常委基层工作联系点制度,建立健全市委常委接访和下访制度,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完善调查研究制度,改进调研方法,坚持明查暗访,简化公务接待,集中精力研究解决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带头保持廉洁自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免谈话、函询和党员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切实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带头抓好整改落实。认真制定具体整改措施,把解决查摆出的突出问题与破解难题结合起来,把常委自我检查、常委会集体检查与听取意见、接受教育结合起来,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给市委领导班子带来的新变化,给全市工作带来的新气象。

三、整改落实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市委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常委各负其责,各级各部门具体负责、互相配合,认真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市委常委结合分管的工作,深入基层调研,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积极推动重点问题解决。市直各部门、各区县(市)要按照“五明确一承诺”的整改要求,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和各自的职能分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主动协作、紧密配合,形成整改落实工作的强大合力,切实把各项整改落实任务落到实处。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全市各单位在整改落实中创造的典型经验,使典型经验形成示范效应。

2.强化责任落实。建立整改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抓好责任分解,严格责任考核,强化责任追究,确保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岗位。各级各部门要围绕确定的重点工作,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明确抓落实的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进度、要求,细化分工,落实责任。整改工作要倒排时间,确保各项整改措施依时推进,对涉及长远、受客观条件限制短期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先制订解决方案,并做好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承诺逐步予以解决,以真诚的态度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真正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强化整改落实工作问责制,对该做的工作未做、该处理的问题未处理、该完成的任务未完成,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3.强化制度保障。建立整改落实“台账”制度,对整改落实方案中的内容,各级各部门要“对号入座”,逐个问题“挂号”整改,逐项内容“销号”落实。建立整改落实联动制度,对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整改落实事项,要采取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方式,积极加强协调沟通,确保各项整改落实任务按要求完成。建立整改落实反馈制度,相关单位、部门要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解决问题的进展情况,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4.强化监督检查。整改落实方案制订后,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对重要事项作出公开承诺。及时将整改落实情况向党员、群众通报,让群众及时了解整改内容、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和责任部门,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视察活动,督促整改方案的落实。通过工作简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及时通报重要事项整改工作进展情况,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定了不办、说了不干的单位和领导进行督办和曝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学习实践活动结束时,扎实做好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确保“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