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土地流转特色发展交流

农村土地流转特色发展交流

我区是个农业大区,全区现有农户10.64万户,农业人口35.19万人,劳动力人口22.32万人,耕地面积26.94万亩。近年来,我区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加强引导,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加快了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全区耕地流转已达5.18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2.15%。

当前,我区土地流转主要有出租、转包、互换等多种形式。其中,出租占流转面积的59.1%;转包占流转面积的32.3%;互换等其他方式流转占流转面积的8.6%。流转的土地主要向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集中,共449106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86.7%。流转土地全部为农业用地,而且基本上用于种植业。据调查,99.6%的流转土地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用于种植业的为44341亩,占流转量的85.6%,以种植水稻、西瓜、蔬菜、水果、花木为主;用于养殖业的有7459亩,占流转量的14.4%,主要以鱼、虾等水产养殖为主。

二、主要做法

1、宣传引导,顺势推进。面对农民自发流转土地的发展态势,我们及时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利用科技下乡、农民培训、新闻媒体等,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现行政策,宣讲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讲解效益农业的发展路径,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土地流转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土地流转工作的活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通过流转建设规范性生产基地的,优先安排项目补助。研究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区财政将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土地流转的补助与奖励。把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列入区级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责任考核,加大了推进力度。

2、建立机构,完善服务。首先在镇探索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中心实行“服务组织网络化、交易形式多样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模式运转。在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区、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为规范土地流转流程提供必要保障。服务中心建立《农村土地流出意向登记簿》、《农村土地流入意向登记簿》和《农村土地流转台账簿》,并通过农业信息网和农民信箱网站对外,搭建起土地流转的服务平台。

3、培育主体,强力带动。我区通过深化农技推广责任体系改革、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和农业政策扶持等措施,培育了一批规模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已有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68家(其中工商注册的196家),种养大户大量涌现,有20亩以上种粮大户1567户,10亩以上柑桔种植户176户;年饲养生猪50头以上养殖户8660户,年出栏5000羽以上养禽户126户。这些农业企业和大户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

4、创新模式,加大流量。在鼓励流转主体选择中长流转的同时,探索季节性流转方式,解决季节性抛荒问题。土地流入主体在冬闲季节,根据生产需要向农户租用土地,到来年开春将土地归还给承包户耕种。如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横路乡下墅街村87户农户的425亩农田流转给本村大户种植萝卜,租金按土质和位置的不同每亩150元至200元支付,春夏季由农户自己种植水稻,平均每户年收入增加2210元。同时,该种植大户又雇用本村农民完成萝卜种植农事操作,年发放人工报酬11.8万元。每年可收获萝卜140万公斤,年纯收入18.6万多元。这种流转形式既化解了季节性抛荒问题,又给农闲期农业劳动力增加了就业途径,还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率。

5、规范管理,保障权益。区里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申请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样本,下发各地参照执行,到目前,签订书面合同的达43004亩,占总流转面积的83.02%。加强土地流转价格和流转款支付方式的引导与监管,普遍采用以稻谷计价方式确定租金,以每年支付一次承包款的方式加以规范,最大限度降低流转双方的责任风险。年建立了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通过仲裁机构及时化解土地承包纠纷和土地流转纠纷,运用法律手段,为农民提供可靠的权益保障。

三、初步成效

1、开辟了农民增收的良好途径。承包土地流转后,农户在获得租金的同时,还可以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务工获得更多的收入。如浙江宝岛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镇五坦、涧峰、董家三个村流入土地675.1亩,每年每亩按300公斤稻谷的价格(以粮食收购指导价)支付租金,常年雇用当地几十名农民务工,按月支付工资。莲花镇五坦村总人口1300多人,土地流转后有400余人放心在外打工,增加非农收入。镇大田畈村种粮大户高荣根,流入耕地近千亩,年雇工2600多人次,发放工资10万多元。

2、增加了农业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土地规模经营实现了农业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弥补了国家、农户农业投入的不足。一些有实力的经营者立足高起点开发农业,纷纷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交通不便、水电不通等问题,改善了生产条件。年镇由承租主体投资,新修机耕路6公里,修建和整治山塘等蓄水设施10余处,建设照明设施3公里。去年租种600多亩耕地种西瓜的温岭老板在官塘、岩头两村投资2万多元新修机耕路,水利设施,不但本身受益,周围农民也受益,弥补了村级公益事业经费的不足。岭洋、举村两乡动员农户将不宜种粮的300多亩山垄田、山坡地出租给专业合作社,建立茶叶、吊瓜生产基地,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

3、增强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土地集中连片经营,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土壤改良,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品牌建设。全区有75个名特优农产品注册商标,9个农产品通过有机、绿色食品认证;20个农产品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15个优质农业新品种试种示范顺利实施;水稻、玉米、草莓、柑桔等一大批农作物优新品种在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水稻直播栽培、早稻旱育秧无纺布覆盖技术等新技术广泛应用。

4、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土地流转,依托粮食合作社,建成了万亩高标准优质稻米基地,为国家提供优质无公害商品粮;促进了粮食组织化生产,区金岳粮食合作社由种粮大户107人组成,水稻种植面积10384亩,油菜、绿肥、蔬菜、西瓜等作物种植面积6930亩,合计复种面积17314亩,复种指数为225.86%。同时实现了粮食生产机械化。两家农机合作社和一批农机专业户,拥有大型耕作机38台,小型耕作机300多台,农田作业机收机割率达90%,在全市率先初步实现农业机械化。

5、推动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有了更大的创业平台,他们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有力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莲花镇加速推进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农业、效益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形成了基地化、组织化、机械化、品牌化的农业生产新格局。相继建立了西瓜、葡萄、草莓、食用菌、优质稻、柑桔、生猪、麻鸭、蔺草、花卉等十二大基地;香港华懿天然花卉集团有限公司租用月山村土地,建成千亩玫瑰园;一加一农业发展公司在涧峰畈租赁农户土地200多亩,建立了优质葡萄园。土地流转促进了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带动了一批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和规模优势的“一村一品”专业村。茭白专业村、吊瓜专业村、枇杷专业村、无公害蔬菜专业村、高山蔬菜专业村、生姜专业村等“一村一品”专业村,在全区各地纷纷涌现。

三、下步打算

1、强化服务职能,健全流转机制。建立和健全区、乡镇(街道)、村三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成立区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区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建立衢江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设在区农业局),负责流转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政策、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和考核督查等工作;各乡镇(街道)都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班子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流转信息的收集、,指导合同签订,资料归档等工作;村级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负责流转信息收集、上报,帮助做好合同签订、建立信息台账,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2、制定激励政策,加大推进力度。研究制定《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建立管理服务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和流转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将专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结合起来,专项考核结果与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当年新增连片规模流转土地在10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按实际流转面积一次性给予流出户每亩100元的资金补助,一次性给予所属区、乡镇(街道)服务中心、村服务站分别每亩20元的工作经费奖励。

3、广泛宣传引导,完善纠纷调处机制。

积极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广泛宣讲《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土地流转重要意义,明确土地流转的程序、方法,激发农户的流转积极性。完善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建设,仲裁委员会设立日常办事机构,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仲裁工作,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各乡镇(街道)、村建立相应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组织,负责调解纠纷,及时化解矛盾,切实保护土地流转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农村土地有序流转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加快平台建设,强化农业招商。以对外农业综合开发区为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研究出台优惠政策,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对当地农民增收贡献大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农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依托省政府对欠发达地区倾斜性扶持政策,整合一批、包装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着力加强农业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推进优势产业开发,实现借力发展。

5、推动规模流转,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快建立土地流转平台,鼓励和引导专业大户、工商业主承包土地,促进规模经营,全区土地流转面积比去年增加0.5万亩以上。一是推进园区化建设。今年主要抓好设施栽培蔬菜示范园、移栏上山畜牧生态养殖园、“千斤粮万元田”粮菜轮作示范园等三大园区建设。设施栽培蔬菜示范园重点要建好高家连片大棚蔬菜以及镇、乡的山地蔬菜“微蓄微灌”基地,建设规模500亩。全区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3万亩,其中山地蔬菜2万亩。移栏上山畜牧生态养殖园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新建移栏上山养殖小区10个。“千斤粮万元田”粮菜轮作示范园重点推广粮菜轮作等高效农业种植模式,建设规模2000亩。二是推进特色化竞争。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推进”工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经济。在做好调研、搞好规划的基础上,依据目前产业基础,在优势产业带选建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辐射带动发展一村一品推进村100个。三是推进工业化发展。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培育扶持阮氏食品有限公司、民心炭业有限公司等10家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全区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规范化合作社(经工商登记注册)20家以上;培育区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10家。加快设施农业发展,设施栽培面积力争达到2.5万亩。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收入力争实现57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