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农办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总结

县农办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总结

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农办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会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走“创业富民、创新强农”之路,突出“生态建设、农民普惠、增量发展”的工作理念,着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农民、建设新环境,扎实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三农”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6850元。

(一)不断探索农村垃圾生态处理。

在村庄整治建设过程中,做到既稳步推进,又积极创新,特别是在农村垃圾处理上,采取建设垃圾生态处理分捡场、按流程做好垃圾分捡处理、建立完善长效保洁机制等办法,走出了一条“统一收集、集中分捡、生态处理”的农村垃圾生态处理新路子。这一处理模式,基本上分五类对垃圾进行处理,实现了垃圾不出村就得到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农村垃圾生态处理,既节省财力、减轻政府和农民的负担,又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使广大老百姓真正得到好处。还有一部分村分布在城郊附近,采用“村收集、乡中转、县处理”的模式,对农村垃圾进行有效处理,最大限度地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今年完成107个村的农村垃圾生态处理工作,建有清扫保洁队伍的行政村410个。我县农村垃圾生态处理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年新华社《高管信息》第25期、省委办公厅《浙江信息》第31期和9月22日《日报》上,分别介绍了我县的具体做法,10月中旬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场会在我县顺利召开。年12月26日《浙江新农村建设》第65期上刊登了的做法,省农办夏阿国主任在这期刊物上签字“县对农村垃圾实施‘统一收集、集中分捡、生态处理’的模式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经验,特别是他们制定了长效机制,很值得总结推广。”,肯定了的做法。

(二)强势推进和谐生态村建设。

今年是全省新一轮村庄整治建设工程的第一年,我们通过抓宣传发动、典型示范、业务培训、督查指导等工作措施,充分发挥乡贤老板捐资、村民义务投工投劳等人文因素,扎实开展稳步推进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和谐生态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启动了60个整治村,10个污水处理单项实施村,3个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我县努力克服创建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等困难,通过多措并举抓落实。至目前已取得了明显成效,60个整治村和10个污水处理单项实施村,已通过省、市考核验收,等3个村已通过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全面小康建设农村新社区)考核验收。据初步统计,全县共投入建设资金4626万元,其中村级集体投入1434万元,农户投入890万元,其它社会资金投入542万元,农民投工投劳7.1万工。共硬化村内主干道83公里,新增垃圾箱870个,安装路灯980盏,新增绿化面积8.9万平方米,开展污水处理10267户,新建生活污水处理池6134立方米,新建公厕152座,清除露粪坑11350余口,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工作机制的创新,建立了村庄整治部门联系乡镇乡镇责任制度,建立了村庄整治建设联系卡制度,将与村庄整治建设关系密切的县农办、财政、建设、城管、卫生、环保、农业、交通、水利等主要部门,各明确一名业务骨干,并将人员的姓名、办公室电话、手机号码等统一编印制作成联系卡,分发给全县各乡镇(街道)、各行政村有关干部,尤其是今年60个村庄整治创建村和10个污水处理单项实施村,便于各乡镇(街道)、各行政村可随时与相关部门联系,特别是在创建中遇到问题时可及时咨询,共分发联系卡1800多张,接受来电业务咨询500余人次。两项制度的实施,扩大了村庄整治工作的影响面,方便了各乡镇(街道)、各创建村、未建行政村的联系,加强了部门工作责任的落实,推进了我县的村庄整治建设。今年我县的村庄整治工作预计可获得省“千万”工程考核优胜奖。

(三)农家乐发展成效明显。

今年,我县委托省游报社编制了《县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0年)》,加大了对农家乐的奖励和扶持力度,8月14日成立了县农家乐协会,发展会员75家,并在街道、镇、镇等地建立了三个“农家乐”管理工作联络组,利用协会组织对外招商、品牌宣传,开展从业人员培训等。召开农家乐工作现场推进会,重新制作宣传折页,狠抓宣传推介,扶持新发展了街道桐柏岭脚村、水云间农家乐等2个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田芯村创建成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累计发展农家乐特色村点达29个。今年全县新发展人家、五峰家园、农家等四五星农家乐经营户21户,其中新发展四五星农家乐经营户3户,新增从业人员182人,从业人员总数达887人,全年接待游客136.6万人次,营业收入达4600万元,超额完成市定任务。今年在扶持农家乐发展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特色,以镇村、镇村为主要培育对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宣传促销力度,打造我县农家乐金名片。镇村列入省级农家乐精品项目创建计划,该村确定16项创建计划,已收集整理了古代农耕农具,恢复了水车、水磨、踏对等建成了民生博览园,增加了水果采摘、田间农事等趣味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农家乐的内涵,提升了农家乐的品位,使游客真正“乐”在农家。

(四)切实加强农民素质培训。

年,我们按照市里提出的“加快培训进度,提高培训质量,探索培训机制,形成特色”的总体要求,制定了《县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实施方案》和《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规范》,开展了“四百双千”培训活动、四川籍农民工免费培训服务、杭州茶叶营销高级研修班、籍企业主经营管理培训班等四项特色培训项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农民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今年全县已累计完成培训10249人,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3552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2280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055人,实现转移就业3446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362人,全面超额完成了市里任务。在农民培训过程中,为提高培训质量,我们结合实际采取外出培训的办法,10月中下旬分别在浙江树人大学举办了首期茶叶营销高级研修班,共有48名茶叶贩销大户参加了培训;赴上海举办在沪籍企业主经营管理培训班,共有150名籍企业主参加了培训。

(五)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

1、抓基础工作。今年初我县就启动了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发动所有乡镇干部对全县低收入农户进行全面调查,建立了覆盖全县31828户低收入农户详细信息的数据库。6月底,完成了289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调查和数据录入工作。根据低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调查情况,我县起草了《县“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行动计划(-2012年)》,根据实施规划,我们还制订了三个具体实施办法,即《县-2012年下山移民工程实施细则》、《县关于扶持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特色产业项目发展的实施办法》、《县扶持来料加工业发展实施办法》。

2、抓结对共建。省里7月17日召开结对帮扶组长会议,我们第一时间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我县7月24日就邀请省教育厅等13个单位来参加结对帮扶工作布置会,与会代表对今后5年帮扶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会后,结对单位制定了各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今后5年发展计划和具体帮扶举措。在村企结对工作中,我县建立了“联村联户连心”制度,这是一项得到省市肯定的一项创新。今年我们对这项制度进行了深化拓展,以此推进村企结对活动。据统计,全年全县共有4350名干部与全县597个村3592户低保户和贫困户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关系,有92家企业与94个村结对。全年结对企业共落实结对项目86个,到位捐助资金806万元(比去年增69万元),发展产业基地3500亩,安置就业人员536人。

3、抓产业发展。我们重点抓好茶叶、农家乐、来料加工三大特色产业,县政府在财政资金相当紧缺的情况下,落实了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扶持三大特色产业。年新发展来料加工点29个,实现来料加工收入2.93亿元,全县共有来料加工点200多个,来料加工经纪人620名,1万多户参与来料加工生产,加工收入3亿元。为推动来料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今年3月7日又举行“县来料加工业务对接会暨巾帼创业创新风采展示会”,以实物、展板、模特走秀等多种形式展示来料加工成果,有上千名群众前来参观,取得很好效果。

4、抓下山移民。今年又安置下山移民415户1540人。镇、镇等重点乡镇相继启动新一轮移民安置区建设,镇月波湖二期65亩安置区,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镇100亩下山移民小区已完成选址。南屏乡东畚村把下山移民与新农村建设、宅基地复垦结合起来,整合资金推进工作。此外,对289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下山移民工作,重点抓好移民范围界定、家庭人口和安置地房屋所有权证审核及原住房拆迁等环节,力求做实做细。

一年来我县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村庄整治方面,存在着建设资金筹措难、村庄建设规划落地难、空心村改造难、环卫长效保洁机制健全难等困难;二在农民培训方面,按照业绩申报办法,报名、签章、审核、业绩申报等手续烦琐,工作量大大增加,按省里要求转移培训时间1-3个月和“三个一”的要求,实际操作很困难,三是多项培训工种由于不属收费项目,核定补助标准困难;三是在农家乐发展方面,规划滞后,存在乱开发、乱建设现象,“农”味不足,民俗文化尚欠挖掘,农副产品缺乏深度开发,没有很好转化为旅游产品,住房及家具布置城市化,难以体现纯朴自然的农村风貌,能融休闲娱乐、自然旅游观光和参与农事活动的项目很少;四是低收入奔小康工程很难找到有效载体,动态管理有难度,财政大投入有难度,同时高山移民新一轮的政策尚未出,各级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有所减弱,高山移民用地指标落实难,征地困难,尤其要解决幸福花苑进一步开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