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镇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情况总结

镇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情况总结

初步成效

(一)产业成片规模扩张,农民快速增收明显。

在今年春秋两季,组织全镇群众,新栽了“米枣”3000亩16.8万株,新栽“黄金梨”526亩5.8万株,新栽“薄壳核桃”1520亩5.1万株,目前这几种林果保存率和存活率均在80%以上。培育枣林生态鸡养殖示范大户10户,在村和村培育了2个生态鸡养殖示范小区,年出栏5000只以上,全镇新增生态鸡养殖户260户,年出栏20万只。在、和村发展榨菜、辣椒3000亩。在放养了枣花蜂蜜1200箱。利用长征水库、452水库养殖了生态鱼100亩。在、和村发展了2家农家乐。通过大力发展米枣产业和生态及养殖,全镇2010年新增产值2342万元,新增收入1390万元,农民纯收入增加1249元,比2009年5205元增加24%。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优越。

一是利用灾后重建公益项目的支持,切实抓好了村道水泥路建设。积极组织群众,按照“一事一议”和“四议两公开”程序筹资筹劳(村人平筹资700元、村人平筹资550元、村人平筹资400元、村人平筹资200元)。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村道水泥路7条23.2公里。其中:村2.8公里,村4公里,村6.5公里,村1.1公里,永胜村2.5公里,永星村2.5公里,村3.8公里。

二是大兴水利,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难的问题。全镇1—11月份,整治病险水库1处,精修山平塘3口,新建蓄水池6口,人饮工程打井120口。

三是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全镇共有10个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任务。目前村、村已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即将完工。其余8个村目前已完成地质勘察、地灾评估、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即将可开工建设。

(三)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观。

按照“川西北民居”风格,结合米枣专业镇特点,在核心示范村集中打造“中国米枣之乡”独具特色的农房风貌140余户,实施平改坡1.6万平方米,外观墙装饰改造3.5万平方米,硬化庭院3000平方米,硬化入户路1.2公里。与此同时,在村打造新村集中居民示范小区1个30户,栽植庭院绿化树800株,硬化院坝6500平方米。实施以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改住房等为主要内容的“一建三清五改”工程105户。

(四)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有序推进。科技园建设在县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300亩,预计月可开工建设。它的建成将为米枣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科技支撑。引导广大枣农按照绿色环保、无公害米枣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进行管理,确保米枣品质和质量。

(五)乡村旅游示范园建设初具邹形。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两区四园”(以旅游观光区、特色养殖区为主线,建设米枣科技示范园、梨香园、核桃园、莲花观赏园)建设规划。一是集中对村、村140余户农房进行风貌提升,在建设效果上凸显了米枣专业镇特色,彰显了“中国米枣之乡”品牌,为我镇乡村旅游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按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要求,对村实施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目前,景观台、标志牌坊、休闲亭、文化大院以及沿线旅游标志物建设已全部完工。三以村特色养殖区为主线的“枣林鸡”示范小区建设目前已投入使用。四是以村、永胜村、村、村为基点的“米枣科技示范园、梨香园、核桃园、莲花观赏园”建设扎实推进。

(六)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财务公开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五五”普法教育、“八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产业带头人”等竞赛活动有效开展。村民法治观念日益增强,文明习惯日益养成,道德文化素养显著提高,健康文明村风、民风业已形成。

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镇、村干部联动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管理,把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分解到人头,落实到每月,并做到日报、周查、月考核,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督促和整改,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三是建立考评机制。把新农村建设成效作为检验、考核镇、村、社干部的重要依据,实行重奖重惩。四是投入机制建设。有效地整合了辖区内的各种灾后重建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向核心区集中,并积极向上争取各种项目、各类资金向核心区投入,并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的政策,组织村民筹资筹劳进行新农村建设。

(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循序推进。

制定了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规划和建设目标。按照“两区四园”(以旅游观光区、特色养殖区为主线,建设米枣科技示范园、梨香园、核桃园、莲花观赏园)的总体思路,确立了1+3+2(1个主导产业—米枣,3个配套产业—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业,2个支撑—米枣科技示范园、米枣中转物流园)的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党建工作示范镇、特色产业专业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乡村旅游开发示范镇”的发展目标。

(三)打造特色,紧扣“一线一片四点”的主题显成效。

按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总体规化、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围绕“一年奠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成果”的总体思路,以“一线一片四点”为工作重点,举全镇之力,汲全民之智,认真组织实施。一是全面夯实基础,连通一条环形观点线。按照规划,打通核心示范区环形观光道,形成片区内1小时游。二是狠抓“米枣之乡”米枣产业连片规划发展,在“三盐路、小永路”和通村道路连接的各区域,组织人力物力,大力实施米枣主导产业的成片发展。三是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打造“四个观景点”。即:核心村观景点(新农村建设成果展示点)、米枣生态文化大院(古枣园游览区)、枣林生态鸡养殖示范游乐园和米枣科技示范园(农事体验区)。

(四)推行“四个三”,全程全域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政策驱动,舆论鼓动,政策发动,典型带动,为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提供了可靠保障。

一是开好“三个会”。

1、开好村两委会根据实际,确定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配套产业;确定新农村建设项目的轻重缓急;确定新农村建设需群众筹资的项目、数额和方案。

2、开好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进一步明白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做好宣传和带动示范作用。

3、开好群众大会。共同讨论决议项目建设方案,80%以上的与会人员在方案上签字或按手印后,决议生效。同时选举业主委员会和质量、理财监督小组。

二是严把“三道关”。

1、细把政策关。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政策引导,将政策宣传到家喻户晓,特别是建设的目的、意义、补助按标准和要求进行全面细致宣传,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作出明确要求。

2、严格建设关。在组织项目时,严格按规划和实施方案操作,不随意扩大范围,确保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

3、重把监督关。村业主委员会和理财小组在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工程质量、进度、补助和自筹等。

三是注重“三公开”。

1、公开建设规划。经县级批准的新农村规划,在村务公开栏公示,让村民都了解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程序、要求。

2、公开操作程序。新农村建设从规划、争取、审批到实施、竣工和验收,全程参与监督,阳光操作。

3、公开补助标准。新农村建设项目验收结束后,分户搞好决算,接受上级审计。

四是把握“三关系”。

1、把握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政府发挥主要作用,去引导、帮助、组织,群众发挥主体作用。

2、把握适度超前与盲目发展的关系。适度超前发展与盲目发展有区别,引导农民量力而行、适度超前、主动发展。

3、把握建设与利用的关系。建设是基础,利用是目的,特别是公益性建设,要坚持二位一体,健全机制、落实专人守护,让公益性项目发挥投入与使用效益。

存在的问题

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受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部分农户不理解,尤其是贫困家庭、留守老人等弱势群体参与意识较差,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一些群众对建设新农村项目投资、村容村貌大整治和群众投劳投资结合理解不深刻,等、靠、要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其主体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是农村改厕、改水、改灶、改圈统一规划实施难度较大;

三是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和打造需大量资金,引导资金需进一步增加。

下一步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总揽,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使我镇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着力培植特色专业村。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举全镇之力,大力发展专业生产、无公害生产、乡村旅游服务业,培植特色、专业村,把我镇打造成为“特色产业专业镇”、“乡村旅游开发示范镇”。

(二)开展技术培训,全方位提高农民素质。继续聘请县农林、畜牧等部门专家和科技人员来镇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专业化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断提高全镇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

(三)继续抓好以道路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对现有建设水平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积极谋取新的发展。

(四)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促进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制定《镇鼓励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奖励办法》和《镇镇村干部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长效机制,促进其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