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第13届科协年会开幕式

第13届科协年会开幕式

党中央把科技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各领域科技迅猛发展,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人才和科学家。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技工作者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同志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及中央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事业抱负、科技专长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紧密地联系起来,激发创造活力,勇攀科技高峰,做出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新贡献。要围绕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突破核心关键瓶颈技术,积极建言献策;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己任,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强化协同创新,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主动开展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努力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实践者、科学思想的倡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大力弘扬创新文化,继承我国科技界的光荣传统,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遵循学术诚信,为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培养举荐更多创新人才,推动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全力支持和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促进解决制约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的突出问题,在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现科教同志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宏伟事业中再立新功。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关心和支持科协工作,为科技工作者发挥聪明才智提供服务和保障。

中国科协和科技界朋友给予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中国科协年会是我国科技领域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科技盛会,在普及科学知识、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届年会上,中外嘉宾将围绕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的重大科技问题,深入交流探讨,共商科技发展大计,对于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努力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当今时代,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一体化发展态势更加明显。增强综合实力,最重要的是增强科技实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战略位置,把科技进步贯穿于结构调整的全过程,实施了一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开发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建成了一批重要创新平台,聚集了一批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不断增强,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要以年会召开为契机,广纳真知灼见,广聚科技资源,广交科技英才,加快建设科技强市,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使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本届年会将以“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主题,以大科普、学科交叉和为举办地服务为宗旨,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举办生动多样的科普活动,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建言献策。科学技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先导性作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要尊重科技人才,使科技工作者成为社会受尊敬和信任的群体;要完善科技奖励机制,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培育风清气正的学术批评风气和土壤;要爱护和扶植青年科技工作者,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同志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振奋精神,团结一心,努力推动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幕式上,颁发了第四届周同志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香港求是科学基金会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和杰出科学成就集体奖,第十四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和成果转化奖。在随后举行的特邀报告会上,黄同志、白同志和中科院外籍院士、工程院院士马同志,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同志、范同志先后作报告。

经济社会和科技事业发展情况。我们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主攻方向,坚持加快结构调整,着力打造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坚持加快科技进步,把发展纳入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坚持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我们要借助中国科协年会这一重要平台,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据了解,本届科协年会吸引了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多个国外科技团体代表、百余名中国“两院”院士等5000余名国内外科技领域专家学者齐聚津门,通过学术交流、科普活动、专题论坛、院士专家座谈会、专项活动等,进行交流研讨沟通,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其中学术交流活动将有“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与产业发展”、“医疗健康与食品安全”、“区域经济与城乡发展”、“信息技术与科技传播”五大板块,设学术交流分会场22个,并设立9个国际分会场,是历届年会国际分会场最多、比例最高的一届。会议将于23日结束。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