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政公共阅览室建构方案

县政公共阅览室建构方案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是国家“十二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建设工程,是新形势下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以政府为主导,落实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建设免费、绿色、安全的公益性上网场所,并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文化资源,吸引广大网民特别是未成年人参与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活动,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为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意见》(政办发〔〕24号)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发〔〕16号)精神,推进我县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为宗旨,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依托“城域网”和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网络设施和资源,紧密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整合资源,提升功能,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传播高效、服务便捷、管理科学的公共数字文化传播服务网络,努力把更多适应群众需求的优质、健康的数字资源传送到社区和乡村,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网络文化需求。

(二)工作目标。年,全县建设1个县级大型示范性公共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各镇(街、区)分别建成1个镇级、1个社区级、1个行政村级示范性公共电子阅览室;从年开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到年,全面完成县、镇(街、区)、社区(村)三级网点拓展任务,实现公共电子阅览室全覆盖;年,创新服务,全面发挥好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社会效益。

(三)工作原则。全县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各镇(街、区)要按照国家和省、市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的部署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既有推进工程建设的长远规划和措施,又有近期的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保证工程实施长效深入。

2.保障安全、惠及全民。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是满足未成年人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要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确保网络文化安全;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保证广大群众方便、快捷地利用。

3.资源共享、规范管理。坚持资源整合与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社区(村)文化中心(大院)的软硬件设施,增强其规范化管理服务能力,使城乡广大群众能持续享受到免费、便利、健康、内容丰富的优质网络服务。

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主要任务

(一)推进免费开放。已建成的电子阅览室要免费开放,满足社会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城乡低收入阶层及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

(二)推进网络建设。巩固提升文化共享工程设施网络建设水平,在城乡居民居住集中的区域,依托政府“城域网”和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新建一批配置符合标准、管理服务规范的示范性公共电子阅览室。积极发展新型公共互联网服务,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网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方便的公共互联网服务。

(三)加强资源整合。建立资源供给与需求反馈机制,提高资源建设与服务的适用性和针对性。根据基层群众的需求,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和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加大整合共建力度,建设集先进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公共互联网海量数字资源库群。重点建设未成年人喜爱的、健康有益的游戏、动漫资源,进城务工人员实用技能资源,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四)强化共建机制。县、镇两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源的征集、整合力度,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利用政府“城域网”和文化共享工程现有的各种资源,进一步加强与中组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教育部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共建共享,争取以免费或者优惠价格供给文化共享系统资源。综合采取多项激励政策,创新资源建设机制,发展面向全社会机构、个人的资源共建体系,促进公共互联网数字资源库群共同建设。充分发挥公共服务体系的优势,努力探索新型运行模式,鼓励在城乡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连锁运营和管理,体现共享效益和优势。

(五)创新服务途径。要与三网融合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依托政府平台,建立先进实用、安全可靠、开放互联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技术平台。在“中国·”门户网站的框架下,大力发展公共互联网网站群,打造互联网上的“公共文化”品牌,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发展面向三网融合的资源传输调配体系。

(六)强化管理服务。要按照上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实行统一规范、统一规章制度、统一网络管理,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设施条件,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辅导、咨询、培训活动,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人正确认识和使用互联网。要大力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实现规范服务,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成为群众欢迎、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惠民工程,服务弱势群众和低收入群众的重点工程。

三、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标准

(一)硬件标准。按照《省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备配置标准(试行)》(见附件),县级配置不少于30台电脑终端设备,镇、街道、社区不少于20台,行政村不少于10台,以宽带形式接入互联网,建立电脑桌面一站式导航服务,改造配套设施,建设规范化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二)功能标准。建成后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网络信息浏览与查询服务;电子文献阅览、信息资源导航、检索、参考咨询等数字图书馆服务;影视欣赏、健康益智类游戏等休闲娱乐服务;与计算机、网络应用有关的各类学习培训服务等。

(三)管理标准。要明确设置未成年人专区、电影专区、游戏专区和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专区。安装信息浏览监控和屏蔽软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建立并完善网络安全和资源管理的技术平台,实现对全网的即时监控。建立健全用户上网实名登记、巡查监督、限时上网,工作信息填报、资源利用统计与反馈等制度,确保公共电子阅览室安全运行。

(四)服务标准。延长开放时间,采取公益性虚拟刷卡消费概念,为特定群体发放免费卡进行服务。特别是在中小学课余、寒暑假期间,特别是对进城务工人员,要针对其需求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服务活动。要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群众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知晓公共电子阅览室,经常性地进入公共电子阅览室接受公益服务。每年开展各类活动达到40次以上,其中针对未成年人的主题服务活动不少于8次,每次不少于48小时;针对进城务人员的技能培训不少于4次,每次16学时以上,不少于20人。

(五)试点选址标准。要选择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单位建设规范化公共电子阅览室,可以是县级图书馆、文化馆、镇(街、区)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也可以是有条件的工人文化宫、少年宫、各类学校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要选择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的地点,区域分布要科学合理。

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实施步骤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是“十二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各镇(街、区)要以“公益服务、设备升级、网点拓展、寓教于乐”为基本途径,科学规划,区分责任,分步实施,切实搞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

(一)试点阶段。按实施步骤制定整体建设规划,并精心选择试点建设单位,建设一批标准化配置、规范化管理服务的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试点阶段的任务是:年11月,各镇(街、区)完成1个示范性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到年底,完成1个镇级、1个社区级、1个行政村级示范性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

县图书馆具体负责组织承建单位,在中心城区选择人口集中的地段建设1个大型示范性公共电子阅览室,建成后由县图书馆和承建单位共同管理。

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要对本年度试点建设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根据督导结果提议表彰一批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推动工程建设深入进行。

(二)推广阶段。公共电子阅览室是国家文化共享工程高级别的终端服务模式,要重点巩固、提升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其以下电子阅览室和镇(街、区)、村(社区)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的硬件水平,使之达到规范化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要求。

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要于年年底前建成,并全部完成规划试点单位的建设工作任务。同时,按照总体建设规划,分年度完成各级图书馆、文化馆、镇(街、区)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网点的拓展任务。要建立健全专业工作队伍,每个县级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镇(街、区)级不少于2人,社区(村)级不少于1人。鼓励有条件的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各类学校和其他企事业单位,按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开展公益性服务。

探索新的拓展建设模式,积极发展新型公共互联网服务。具备无线网络条件的,要努力探索建立车载移动公共电子阅览室,在有法律保障、文化保障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能够实施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对具有公益服务意愿和条件的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可进行达标认证和政策扶持。期间,每年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将评选命名一批“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以推动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三)完成阶段。全县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各个方面基本完备,各级网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年底之前接受省文化厅、市、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部门的统一检查督导,推出先进典型。

(四)总结提高阶段。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要继续加强指导,总结提高,不断完善,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切实发挥好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人民群众的作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任务完成后,县政府将表彰一批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和服务成效突出的先进典型。

五、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机制

(一)组织保障机制。各镇(街、区)要高度重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本镇(街、区)“十二五”规划和信息化建设规划。要切实负起组织、协调推动的责任,紧密联系本地实际,科学规划布局,尽快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等促进建设工作的机制。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和服务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持续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管理协调机制。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组织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具体建设和督导工作,并对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服务情况进行常态化的监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是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平台,负责对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与运行提供技术服务和保障。

(三)经费保障机制。各镇(街、区)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建立服务补贴制度,根据公共电子阅览室人次和服务效果进行补贴奖励,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要把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运行及服务补贴奖励经费纳入各级财政的年度预算,确保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和日常运行所需经费。要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新模式,争取社会资金、人力、物力的支持。

(四)人才保障机制。要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基层人员培训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着力造就一批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业务骨干。要不断提高有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提供人才保证。要组建专门技术服务队伍,搞好对实施方案、资源建设、标准规范、技术路线等工作的指导落实。

(五)运行监督机制。要积极探索公共电子阅览室运行管理的有效机制。除组织专人对其日常服务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外,还要将其设施、管理、服务承诺、举报监督电话等制作成介绍性宣传页,在服务群众中广为发放,并借助各类媒体广为宣传,接受群众监督。

(六)考核激励机制。要把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纳入社会事业和文化工作指标考核体系,要加强调度、检查和督导,确保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以服务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评选依据,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并逐步形成制度。对服务效果差、群众不满意的站点要落实相应的惩戒措施。

(七)加强宣传推广。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每年要在县内主要媒体上对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服务情况进行至少一次集中宣传报道,同时要分阶段地借助各类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进一步增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民众到公共电子阅览室享受公益性上网服务。要及时发现、认真总结各镇(街、区)规范化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并加以推广,同时认真查找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网点建设和服务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