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规划方案

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规划方案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进行讲述。其中包括:坚持依法治教、以人为本,扎实推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做到有形与有神并重、基础与内涵并重、调整与提升并重,一手抓质量,一手抓发展、不断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育布局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打造教育品牌、新校建设一流、内涵发展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服务一流、把握大局,科学发展,始终坚持四项原则、尊师重教,加大投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强化管理,提升质量,创塑新的教育品牌、加强德育,提升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德,提高师能,建设新型教师队伍、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激活教育发展动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党建,建好班子,提高干部执政能力等,具体材料详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依法治教、以人为本,扎实推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加快实施《**区教育布局调整及新区教育规划方案》,做到有形与有神并重、基础与内涵并重、调整与提升并重,一手抓质量,一手抓发展,以高标准的规划、高水平的建设、高效能的管理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

2、主要目标

不断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育布局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打造教育品牌,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相互衔接、有机贯通、结构合理、整体优化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错位发展,基本形成与****新城区未来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管理和运行机制,实现全区教育的高位均衡,按照整体一流的要求,将**区建成高位均衡、内涵发展、现代化的**省教育示范区,为**的“教育名城”培植增长点和新亮点,建成“教育强区”,步入**教育“第一方阵”。

二、主要任务

(一)新校建设一流

开工建设一批一流的**新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新建中学12所、小学18所、幼儿园30所,基本完成**北部、中部地区义务教育配套设施建设任务。与名校合作开办**外国语学校、**师大附中树人学校、**中学附属小学、中华中学。开工建设**学校、**中学、**初级中学、**中学、**初级中学、**小学等教育设施,创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心校1所,建设1所高标准的区少年宫和1个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兴建1所集社区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为一体的社区教育学院,基本形成与**新城区功能匹配的教育结构和布局,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建设数字化校园,使全区学生与计算机比达到8:1;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建立开放教育的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有效整合;建成覆盖全区、功能先进的教育信息中心,建成**区教育资源信息库,加强信息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健全教育信息网络,开通校园网,学校高速光纤网开通率100%,网站拥有率100%,全面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全区教育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在硬件上,所有学校在技术装备、校园环境等方面都是一流的水准,将凸显数字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艺术校园的特色。

(二)内涵发展一流

在内涵发展方面,一是近两年我区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全市主城区的平均水平,再经过两到三年达到**“第一方阵”的水平。二是提高办学水平。推行小班化教育,努力扩大办学规模。积极与名校合作办学,快速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同时创建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4所、市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8所,省、市级示范园达标率40%,市级标准园达标率100%,适龄幼儿入园率100%;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小学全部达到省、市实验小学标准,初中全部达到省级现代化示范初中标准;全面普及12年基础教育,创建1-2所四星级高中、一批社会公认的品牌学校。三是凸显学校办学特色,鼓励学校特色创建,深化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一校一品”。四是创建成“部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基本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到“十一五”中后期,我区达到《**市区县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

(三)师资队伍一流

按照《**区教育局“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制订出台《**区教育系统“人才孵化工程”培训方案》,引培并举,打造名师群体。建设一支高素质校长队伍,培养造就一批专家型骨干校长,使全区中小学校长队伍年轻干部比例有较大提高,35岁左右的校领导占全区中小学校长队伍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本科生、研究生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有较大幅度提升;造就学历层次高、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满足教育教学一线需要的教师队伍,通过培养、引进,建设一支省、市级名、特、优教师充裕的师资队伍。幼儿教师大专学历达标率95%以上,本科学历达标率15%以上;小学教师大专学历达标率95%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达4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85%;职校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90%,“双师型”教师达80%以上;高中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100%;8%以上的初中教师、12%以上的高中教师、15%以上的职校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结合布局调整和新建校建立,对原有的师资队伍进行资源重组,通过竞争上岗、公选、优选、优编等形式选好配强新建学校领导班子及教师队伍,确保新建学校高起点发展。

到“十一五”末,我区特级教师将达到20人、市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达到30人、市青优达到100人,市名校长达到5人,同时建设200人以上的区学科带头人、区青优队伍。

(四)教育服务一流

教育服务于新城建设与发展,为满足居民教育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为丰富新区文化内涵、提升人气提供支撑,使教育成为拉动**发展的有力杠杆。大力发展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特殊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探索新的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办学模式,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完善以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街道学校为支撑、各社区学习点为基础、覆盖全区的社区教育网络。积极扶持特殊教育,建立扶困助学机制,切实依法保障残疾学龄人口、特困生和外来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

三、保障措施

(一)把握大局,科学发展,始终坚持“四项原则”

1、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坚持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稳定。

2、坚持规模、结构、质量相协调的原则。在积极扩大教育规模的同时,着重抓好教育内部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调整,把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摆在突出位置,增强教育可持续发展后劲。

3、坚持速度、节奏、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新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推进要求,切实把握教育配套项目的推进速度和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节奏,实现各级各类教育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准确定位,不断提升办学效益。

4、坚持全面、均衡、多元化发展相衔接的原则。在确保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和高中教育;在确保基础教育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在确保公办教育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民办教育。

(二)尊师重教,加大投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两个率先”,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发展教育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培育发展后劲。要站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强化教育的先导、基础地位,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营造一个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烈氛围。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保证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多办实事和好事。“十一五”期间,除积极争取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在经费投入和设备配置上的大力支持外,切实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区“尊师重教”十件实事的决定》(*发[20**]18号),区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要逐年提高。

(三)强化管理,提升质量,创塑新的教育品牌

1、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促进质量提升。强化对学校的目标管理,抓好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视导,突出教学“七认真”;充分发挥绩效评估对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发展的积极作用;研制并落实与目标管理及绩效评估配套的考核奖惩制度;坚持教育督导,不断探索素质教育综合督导的新方式,不断增强教育督导的实效性。

2、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形成我区教育教学的优势与特色。全面实施教育新课程,建立新课程的跟踪、监测、评估和反馈机制,加强课程改革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放大我区“寄宿制”、“环境教育”、“外语教学”、“大语文教学”、“园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等教学实验特色的成果,拓展M4、F6(**一小教研小组)教研小组形式的教师培养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和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实现传授知识、培育创新思维与提高实践能力的统一;不断深化以全面实施学分制为标志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变革。

3、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发挥教科研对教学实践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确立教育者即教育研究者、教学问题即研究问题、教学过程即研究过程的科研观,把科研作为不断优化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必要途径,将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形成教研、科研一体化;坚持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实践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的方向,追求教育科研效益的最大化;进一步加强我区的教育科学研究力量,改善科研条件,营造科研氛围;深入研究我区的特色课题,努力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力求推广应用;健全区、校两级教育科研网络,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教师每人每学期要撰写一篇教科研论文,抓好一批部级、省级、市级和区级重点教育课题的研究,着力建设一批省市级教育课题研究基地。

(四)加强德育,提升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推行小班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新建区按小班化要求规划建设新校,**新校将全部施行小班化教育;在建成区积极开展小班化教学试点工作,并逐步普及推广;创造条件为实行小班化教育的学校配备精良的设施和优秀的师资、管理队伍;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班化的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小班化教育方案,加强个别化教学和辅导,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更多受关注的机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实践操作性,实现学习能力开发的最大化,落实“全面、全员、全程质量观”;通过“十一五”的努力,使小班化教育成为我区教育的一大亮点。

2、注重德育创新,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建立中、小、幼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联系的德育工作新格局;针对青少年成长的新特点,吸收和借鉴富有时代内涵的国内外优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果,注重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和公民素质的提升,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模式;坚持“三贴近”原则,以民族精神教育、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管齐下,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创建安全校园;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效果评价的量化机制,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以班集体建设为抓手,狠抓学校的日常德育常规和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培养一支素质全面、敬业爱岗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队伍。

3、加强体卫艺国防科技教育工作,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鼓励学校错位、内涵、特色发展,重点抓好学校体育卫生艺术科技国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实现食堂、健康教育、体卫艺科场地器材设备三个达标,创建体育活动、艺术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四大特色,建立田径、科技、舞蹈、书法美术、摄影、器乐六个活动中心,充分发挥区少年宫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积极为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条件。

(五)加强师德,提高师能,建设新型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市教师职业行为“三要八不准”的规定,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和监督评估机制,把职业道德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

2、加强师能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建立开放、多元、竞争、有序的教师资源配置机制;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继续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快特级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完善“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并完善“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促进教师队伍在高层次上均衡发展,建设一支适应新城区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实全区师资力量。招聘和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等进入我区教师队伍。区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人才引进;拿出10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尤其是加快高中骨干教师和初级中学名师的引进步伐,推进全区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六)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激活教育发展动力

1、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精简、高效的学校管理机构;完善学校法人制度,明确校长任期责任制,加强学校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逐步完善“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办学机制;深入开展校务公开,逐步建立校务咨询委员会制度,健全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和民主监督机制,积极推动社区、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和监督,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

2、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办法,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不断深化以聘用制为核心的用人管理制度,以人事工作为突破口,逐步推进教育系统用人机制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积极推进教师分配制度改革,切实贯彻“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制定与聘用(聘任)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方法,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在全区教育系统实行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3、深化教育评估体系改革。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的办学评价标准,积极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建立一套多元化、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体系和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加强督导机构与队伍建设,完善督导和监测手段;坚持督学与督政相结合,实施对不同类型教育的分类督导评估,并将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核政绩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4、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引进名校合作办学,实现投资主体、教育类型和办学模式多元化,大力发展优质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根据“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原则,加强全区各层次民办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机构的审批及管理,进一步加大对民办教育尤其是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和管理力度。

(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大力发展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特殊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以提升就业质量为导向,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创建部级示范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中心校,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教、普教、成教一体的办学格局;不断探索新的成人教育办学模式,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为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提供支持服务体系;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建立社区培训学院,完善以学院为龙头、街道学校为支撑、各社区学习点为基础、覆盖全区的社区教育网络;积极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认真做好社区教育省级课题研究,积极申报部级课题;积极扶持特殊教育,切实依法保障残疾学龄人口的受教育权利。

(八)加强党建,建好班子,提高干部执政能力。

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为教育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省中小学基层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规范基层党组织管理,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深入贯彻《两个条例》,坚持“”制度、党建目标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使党员了解、参与党内事务,保证党员民主权利的落实;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有效机制,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干部队伍。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干部公开招聘、民主推荐、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力度,逐步推行干部聘用制、任期制、轮岗制;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规模培训干部,规范后备干部的管理;健全完善干部考核奖惩办法,建立教育与监督并重、自律与他律并举的有效管理监督机制;建立适应现代化教育体制的中小学校长培养机制,加强校长专业化建设,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和专业化的校长培训体系,促使校长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及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不断完善,真正发挥“校长是一校之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