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政企业服务方案

市政企业服务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企业服务活动取得的成果,持续深化企业服务工作,推动企业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和制度化,确保我市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增长,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实践要领,按照“扩需求、创优势、破瓶颈、惠民生”的要求,以推动企业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为核心,以省、市、县三级重点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完善和落实惠企政策为抓手,突出规模效益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培育、要素保障、转型升级、环境优化,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努力提升企业服务工作水平,积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不断增强我市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通过企业服务活动的深入实施,使全市优势产业得到新提升、传统产业得到新发展、新兴产业得到新扩张,企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工业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小企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服务企业效能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年底,全市超10亿元企业达到10家以上,超50亿元企业1家,超600亿元企业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税收等指标增长均在18%以上,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制度建设,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一是完善三级重点服务企业制度。按照“重点扶持、动态管理”的要求,继续做好年度省级“双百”(百户规模优势企业和百户高成长性企业)认定和培育工作,在项目审批备案、土地使用、电力、油燃气、运输、资金、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先支持。鼓励各级、各部门创新服务方式,出台服务政策,集中各种要素资源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完善企业服务工作制度。继续实行联席会议、领导分包、市直部门结对帮扶和首席服务员等制度,继续运行企业服务热线机制,着力帮助各级重点服务企业解决难题。成立资金协调、政策落实、人才技术、环境建设、市场开拓等五个企业服务攻坚小组,分别由金融办、人社局、财政局、监察局、商务局等五个部门牵头,定期召开协调会,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存在问题进行专题解决。开展“企业问题专项解决”活动,对企业反映集中的问题进行分类,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联席办公,现场解决问题。三是建立企业服务网运行机制。尽快明确省企业服务网的本级运行机制、固化工作流程、充实服务内容,组织“双百”重点企业做好用户注册、数据直报等功能的应用,真正实现企业问题网上受理、转办和答复,逐步完善企业融资、要素保障、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服务功能,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四是促进惠企政策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财税、金融、要素保障、技术改造等政策措施。同时,注重企业共性问题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配套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工商、税务、环保、国土、质监等重要涉企部门要做好涉企政策宣传,定期深入重点服务企业开展政策宣讲,现场解答企业运用政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掌握企业政策需求,推动政策落实。

(二)强化要素保障,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一是建立生产要素协调机制。成立由市政府领导为召集人,发展改革、工业信息化、统计、金融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业经济生产要素协调调度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生产要素协调会议,及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生产要素问题。二是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分析。依托省企业服务网,建立“双百”企业直报系统,监控、分析“双百”企业运行状况,加强对全市重点企业的监测分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出政策建议。三是加强煤电油运保障协调。煤炭方面,加强煤炭企业管理。引导煤炭经营企业合法经营、诚信经营,清理无证经营企业,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不法经营行为。引导我市煤炭经营企业加大支持发电企业用煤需要,鼓励发电企业千方百计寻找煤源,积极向武汉铁路局协调我市电煤车源,做好电煤采购和储存协调调度工作。电力方面,做好全市年度用电方案和迎峰度夏等重要期间的用电方案编制工作,抓好电力调度,保障电力安全有序运行。积极向上级争取用电指标,加强电力市场管理,维护供用电双方利益,引导企业节电降耗和技术改造。油气方面,密切关注成品油市场变化,建立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供需协调调度保障机制,加强天然气需求侧管理,通过采取增加储存、调整资源结构、加强资源调运等措施,保障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用气需求。运输方面,在保障落实国家政策加强重点产品运输的同时,强化我市重点工业品的外运工作,货物运输向工业企业倾斜,工业企业向重点企业倾斜,重点企业向有市场、有效益的产品倾斜,提升整体装车计划。用地方面,用地计划指标、增减挂钩指标向产业集聚区倾斜,扎实有序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加大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和处置力度,建立健全转变用地方式、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我市用地的利用率、产出率和持续保障能力。

(三)深化银企合作,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是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建立上市梯队,在全市精心筛选50家左右的企业分成三个梯队进行重点培育。筛选3-5家完成股份制改制和上市前培育工作的企业作为第一梯队,力争早日上市;筛选5-10家具备股份制改制和上市辅导培育的企业作为第二梯队,加快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培育;筛选20-30家具有上市潜力的企业作为第三梯队,列入上市后备队伍,加快进行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持续开展银企对接工作。每季度组织一次全市银企对接会,专题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协调各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产业集聚区的信贷投放力度,统筹各类财政资金向重点领域倾斜。三是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水平。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培育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督促金融机构推出符合企业需求特点的信贷产品和融资方案。在全市规模以下企业及小微企业中筛选113家成长潜力大、发展势头好的中小微企业,开展“小巨人”行动计划,构建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协作平台,培养一批我市工业发展的第二梯队。

(四)加强人才培训,破解企业用工难题。一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市、县、乡(镇)、村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加大对基层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平台和服务流程,广泛开展职业介绍、劳务输出、劳务派遣等工作,把招工与招商引资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力推动招工。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报刊、媒介、电视招聘等方式宣传国家优惠政策,让更多的求职者得到用工信息,引导搭建一个积极有效、快捷、高效的供求平台,促使合理用工、及时就业。三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采取送培训下乡、进厂培训、订单式培训,储备式培训等培训方式,开展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技能培训,培训一支与生产技术衔接的、掌握现代科技技术的实用型工人。四是督促企业完善留人机制。让企业明白,要想把自身企业做大做强,产品领先,就得学会招进人才,留住人才,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五是注重人才引进。积极开展农民工联席会议,联手对引进的人才在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他们,在工作条件、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住房等方面照顾他们,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障方面吸引他们,增强人才的集聚效应和凝聚效应,做到人才为我所用。督促产业集聚区企业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台帐,动态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各企业、各单位人才情况。督促企业做好产业集聚区内科技带头人和拔尖人才的评定工作,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五)强化政策引导,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是推进企业技改和自主创新。深入实施“企业创新年活动”,启动全市工业企业创新工程,着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深入开展技改项目摸底调查,建立企业技改项目库,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企业全方位自主创新。充分发挥我市食品学院、食品研究所等公共研发平台的作用,加强研发投入,提升研发水平,提高研发的针对性和市场转化能力。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认真落实全省14个工业重点产业行动计划和《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活动,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加快高能耗、高物耗等落后工艺和设备的淘汰步伐。三是鼓励企业战略重组。支持重点企业围绕主业,通过多种形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尤其要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等企业集团,积极推进企业战略性引进和重组,借助外力推动我市企业实现大发展。

(六)围绕扩大需求,支持企业开拓市场。一是搞好产销对接。建立上下游企业产供销对接长效机制,适时举办重点行业产品供需衔接活动,积极推动大型龙头企业同配套产品对接、重点项目同工业产品对接、品牌产品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对接。二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产品交易会、博览会、展销会,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引导企业瞄准市场需求和消费热点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产品销售规模。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和引导食品、造纸、盐化工等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在省外建立生产基地或营销中心,拓展发展空间。三是实施名牌战略。发挥名牌延伸和品牌带动效应,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走出,在国内外设立产品推介中心、品牌研发中心,使其成为展示企业形象、推介企业产品的新平台。四是充分利用食博会帮助企业外引内联。要充分利用我市今年第10届中国()食博会这一大好机遇,帮助企业创新方式,扩大影响,分县区、分行业、分产品做好企企对接、工商对接、上下游产业对接等工作,切实促进企业扩大营销网络,提高效益。

(七)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一是强化政策支持。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省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制定出台全市配套措施及政策,重点实施企业素质提升、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社会化服务3项工程。二是强化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体系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等。规范发展各种类型信用担保机构,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创投、风投、典当和融资租赁进行融资,支持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集合信托计划。三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全市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培训、管理咨询、创业辅导、法律维权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在中小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体验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信息化服务。加强创业辅导,建设并扶持一批小企业创业基地。四是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中小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加快中小企业集群集聚发展,提高创新能力,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八)强化企业减负治乱,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完善涉企“四乱”监督体制,加强减负案件查处力度。通过公开市县两级“经济环境110”投诉举报电话、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开通效能投诉专栏,建立市优化办、市信访局、市长热线电话等部门受理投诉联动机制,拓宽群众投诉渠道,完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监测制度,紧紧围绕全民创业、项目建设、施工环境等方面,积极跟踪问效,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及涉企“四乱”的重大案件。二是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充分发挥效能监督员和效能监测点的监督作用,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强化效能监测,督促涉企单位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审批,减少前置性审批,简化项目环评、规划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能。进一步加大项目联审联批工作力度,扩大联审联批范围,不断完善和推行绿色通道、全程代办、特事特办等服务措施,切实为企业和项目建设提供高效服务。三是持续开展涉企科室评议工作。继续对全市与企业生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环境的市直47个部门159个科室开展涉企科室评议监督,在做好网上评议、走访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通过社会评议、集中评议和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面的涉企科室评议活动。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全市企业服务工作继续采取统一组织、上下联动、分级实施的办法。在市企业服务活动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下,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各县区要进一步充实企业服务工作机构,健全工作制度,保障工作经费,实现企业服务工作常态化。市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负责方案实施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协调沟通机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确保企业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各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政府、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多层次、多渠道地为企业提供行业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

(二)加强督查,严格考核。进一步健全督导机制,各级企业服务活动机构要定期开展巡视督导,围绕政策落实、要素保障、项目建设、企业减负等关键环节,监督检查工作推进情况,了解掌握企业需求,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托企业服务网,根据企业满意度等指标,定期对各级、各部门问题处理情况进行评议并公开通报,评议结果作为年度企业服务考评的重要内容。年底由市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牵头,对各成员单位、各县区企业服务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以市政府名义给予表彰,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部门予以通报批评。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因地制宜、适时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向全社会宣传企业服务网、企业服务热线电话以及本地、本部门企业服务平台和渠道,帮助企业熟悉并运用服务平台,增强政企沟通效果。充分利用简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总结宣传企业服务工作中涌现出的经验和先进典型,努力在全市形成关心企业成长、服务企业发展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