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局高考创新实施方案

教育局高考创新实施方案

一、主要内容

“创新发展年”以“双十创新”作为主要内容,即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在十个方面进行创新,各有侧重。重在引领思想,启发思维,走出切合自身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教育行政部门。

1、教育观念创新。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观;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事业观;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是更好地发展的教育政绩观。注重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统筹教育的发展、改革和稳定。

2、发展思路创新。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认真研究制定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作为义务教育的新追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学术发展、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重视学前教育,关注特殊教育。

3、体制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参与办学,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治理、学校自主办学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由政府负全责,非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鼓励高等学校通过共建、校企合作等筹措办学经费。尝试实行“校董会”机制,吸引更多民间资金投向教育事业发展。

4、运行机制创新。根据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积极主动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探索建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重点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考虑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建立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重点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产业、与企业、与就业、与工业园区等对接的机制,不断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立促进教育公平的机制,重点是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重点是通过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和人群之间的教育差距;完善民办学校准入和退出机制,重点是规范和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5、教育体系创新。按照党的十七大确立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的目标,着力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努力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打破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壁垒。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设开放、灵活、方便的学习平台,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

6、培养模式创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7、评价制度创新。加强对地方教育工作及成效评价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研究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研究建立以就业导向的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研究建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

8、招考就业创新。深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坚持“阳光招生”、“诚信招生”。及时出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高考改革方案,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素质教育导向作用。把高校和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就业信息。加强高校和职业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落实人员、场地和经费。

9、行政管理创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推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创新。从“控制型”管理转变为“服务型”管理,从刚性管理转变为柔性管理。放弃“不该管”的职能,强化“该管”的职能,将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

10、队伍建设创新。着力建设善于创新的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和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体现各级各类学校特点的教师分配制度。进一步扩大高校内部分配自主权。科学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补充机制,妥善解决农村教师、“双师型”教师短缺和民办学校教师流动过于频繁问题。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学术群体。

(二)各级各类学校。

1、办学理念创新。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从以“教”为中心走向“教”“学”“做”并重、以“学”和“做”为主的教学观;“听课是学习,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的学习观;“民主平等、相互信赖、教学相长”的师生观。

2、发展目标创新。围绕办人民满意学校的新追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精心谋划学校的发展。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努力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各高等院校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在创新实践中搞好“三定”(定方向、定规模、定特色)工作,科学定位,各安其位,办出特色。

3、学校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办学自主、权责明确、资产明晰、管理科学的现代学校制度。通过制度和程序设计,强化学校的学术权力。健全教职员工代表大会制度,使学校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种利益的行为主体都能平等享有权利、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承担责任。普通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要通过创新活动的开展,积极探索独立办学新路。

4、育人模式创新。教学改革要回到学、思、知、行四个方面的结合。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培养勤奋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能力。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一项研究任务、一次专题采访、一个调查报告、一次社会公益活动、一次汇报演出、一套摄影作品等等,都是锻炼学生设计、分析、思考、行动诸方面能力的机会,都应当成为育人的重要途径。

5、教学内容创新。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教材、教室、学校不应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要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要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普通高中除了必修课程之外,还要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活动课程。

6、技术手段创新。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加快音像电子图书、多媒体教室、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学校的建设,把先进的电子和信息技术手段引入教学,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将具有不同功能的媒体进行不同的组合,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7、评价方式创新。要认真研究如何科学评价教师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如何评价学生和学生的学业。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完善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制度,实现评价为学生发展服务。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8、管理方法创新。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在学校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中小学校要积极探索建立家庭与学校、社会与学校沟通、互动机制,让家长和社会参与学校的管理和考评,让学校更好地满足家长和社会的要求。大中专院校要探索建立教师学术评议会或教授评议制度,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及职业倾向选择或改学专业。

9、教师自我创新。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师的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教师教学活动的创新。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10、学生工作创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采取各种有效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社团组织建设,积极倡导学生自治,建立和健全学生自治组织,引导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健康发展。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劳动锻炼。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和研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等,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着力转变不适应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着力提高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总体要求:以各种“创新”活动为载体,突出实践特色。通过“创新发展年”活动,在全省教育系统努力营造“以创新谋发展,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达到“四个一”的工作要求(即:形成一种“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提炼一套符合本地本校实际的发展思路,取得一批创新发展的优秀成果,推出一批“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典型);努力把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打造成创新型团队,把各级各类学校打造成创新型学校,把教师打造成创新型教师,把学生培育成创新型人才。

三、方法与步骤

“创新发展年”活动从2009年3月开始,12月结束。活动范围为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眼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一切从各地各校的实际出发。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创新发展年”活动中,将开展教育创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举办教育创新发展主题报告会,编辑出版优秀教育创新发展报告,组织优秀创新成果评选等。各市、县(区)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可结合实际开展相应活动。

全省教育系统“创新发展年”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阶段(2009年3月1日—2009年3月31日)。

1、组织动员。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召开会议对“创新发展年”活动进行动员并作出具体部署。

2、制定方案。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创新发展年”活动实施方案》。各设区市教育局,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各高等院校的《“创新发展年”活动实施方案》,请于2009年3月20日以前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创新发展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实施阶段(2009年4月1日—2009年10月31日)。

1、开展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4月1日—5月20日)。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学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有关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部2009年度工作会议及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印发的文件。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展开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学习讨论,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切实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解放思想大讨论安排,可以和“机关效能年”活动的学习讨论结合进行。

在开展学习讨论的同时,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对照“创新发展年”的主要内容,采取沉下去、走出去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多种方式征求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新要求。

2、组织“三查三思”主题活动(5月21日—7月10日)。“三查”即查思想、查作风、查落实。一是查思想。看是否存在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懒散思想,胸无大局、急功近利的狭隘思想等。二是查作风。看是否存在说得多、做得少的现象,做表面文章、不求实效的现象,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三是查落实。看是否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是否面对困难勇于创新、大胆破题。“三思”是指要深入思考“什么是人民满意教育、怎样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思考“什么是教育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深入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还应对面临的诸多具体问题进行思考。比如,农村中小学校舍出现闲置、城市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严重怎么办?职业教育不断加快发展,但企业用工需求下滑或对接不上怎么办?经济发展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但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不强怎么办?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大学生就业工作怎么办?国家从今年春季开始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寄宿生住宿费,如何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找准症结,提出对策。

3、形成教育创新发展报告(7月11日—8月31日)。在“三查三思”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理清创新发展思路,明确创新发展目标,提出创新发展举措,撰写教育创新发展报告。各市、县(区)教育局,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高等院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及部分中小学(每个县、市、区推荐中学、小学各1所学校)的《创新发展报告》,请于9月20日以前上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创新发展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4、建立破解难题的长效机制(9月1日—10月31日)。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在边学习、边研讨、边思考、边解决问题的同时,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加强政策研究,完善制度建设,将“双十创新”的成果制度化。对查找出来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要下决心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既要有长远打算,又要有近期安排。让人民群众和广大师生亲身感受到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创新发展年”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风貌、新气象。

以上活动时间和内容安排,各地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灵活调整。

(三)总结阶段(11月1日-12月10日)。

“创新发展年”活动基本结束时,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通过活动查找到什么问题、找出了什么差距、理清了什么思路、采取了什么措施、制定了什么计划、建立了什么制度、解决了什么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效等,并形成总结报告,逐级上报。设区市教育局,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高等院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总结报告,请在2009年12月15日前上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创新发展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对“创新发展年”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具体方案另行下发。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成立“创新发展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为虞国庆,副组长为史蓉蓉、李小南、王占铭、洪三国、杨寿庆、彭世东、郭奕珊、万普海、宋雷鸣、杨慧文,领导小组成员为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办公室挂靠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杨慧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从有关处室及直属单位抽调。

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对“创新发展年”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建立责任明确、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推动“创新发展年”活动在全省教育系统广泛深入开展。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层层建立责任制,把促进创新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学校、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员。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在*教育网、*教育电视台、《*教育》杂志开设“创新发展年”专栏或专题节目,各地各学校也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开设“创新发展年”专栏或专题节目,及时报道“创新发展年”活动情况,反映活动取得的成效,特别要集中组织宣传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和新鲜经验,为“创新发展年”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督查,务求实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对“创新发展年”活动各阶段的开展情况进行调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5月中旬、10月中旬,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对各设区市、各高等院校“创新发展年”活动开展情况组织督查。

(四)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创新发展年”活动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机关效能年”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一些和“机关效能年”活动关联度较大的工作,可结合进行。要以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成果检验“创新发展年”活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