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

市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

卫生信息化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新医改的重要技术支撑和保障。按照国家医药卫生信息化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市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底,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5156所,其中:医院142所,乡镇卫生院122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35所(服务中心43所、服务站192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190所,村卫生室3388所,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血站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62所,其他医疗卫生机构17所。卫生技术人员4.2万人,共有病床数3.9万张,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和床位分别为6.01人和5.58张。

(二)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现状。

1.实现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理念转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得到广泛应用,已逐步从以经济财务为主线的管理信息系统,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拓展。

2.医院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80%二级及以上医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基本完成医保联网。毓璜顶医院建立了以质量控制为核心,覆盖全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了医护工作站、电子病历、移动医护、LIS、PACS、手术麻醉、物流管理、全成本核算、办公自动化等80余个子系统,信息系统的应用广度及深度均居国内前列。山医院、莱阳中心医院在电子病历、临床质量控制和临床路径等方面积极跟进,为我市卫生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协同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三)公共卫生机构信息化发展现状。

1.在疾病控制信息化建设方面。依托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三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网络系统。建成全市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14个信息工作站、181个信息客户端联网,市、县、乡三级儿童接种个案信息共享。

2.在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了以120急救医疗资源综合调度为基本内容的应急指挥系统。

3.在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方面。基本完成新农合县级业务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建设,实现了县市区范围内参合居民看病就医的即时结报。

4.在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方面。全面开通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管理系统和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全市57家定点助产机构全部加入省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管理系统,25家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机构使用了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

(四)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1.搭建了电子政务基本框架,全市卫生系统以门户网站为基础的电子政务服务框架基本形成,实现了卫生系统政务信息公开化。

2.卫生统计信息实现网络直报,基层用户可直接登陆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平台报送数据。

(五)存在的问题。

1.顶层设计和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不足,“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现象严重。医疗机构普遍独立建设信息系统,内部的业务信息系统初具规模,但缺乏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协同机制,无法实现信息有效互通、资源共享,难以进行功能拓展,造成了卫生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浪费。

2.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激励机制,没有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元投入、同建共享的局面,影响了卫生信息化的良性发展。

3.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各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城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网络覆盖差异大、安全隐患多、基层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卫生信息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效率总体不高。

4.卫生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滞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卫生行政部门和部分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专业机构不健全,缺少选拔、培养和吸引卫生信息化人才的用人机制。专业队伍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尚不能满足卫生信息化发展需要,缺乏既懂卫生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5.信息安全体系欠缺。电子认证、电子签名在医疗文档、医疗责任、信息交换、协同应用等方面涉足较晚,没有完备的责任认定和审计体系。对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隐私信息的保护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