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审计工作的意见

审计工作的意见

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2014年全区审计工作继续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围绕区“十二五”规划中心工作开展审计,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创先争优,以服务大局为第一理念,以依法审计为第一准则,以清正廉洁为第一规范,以学习强能为第一追求,紧紧围绕“四区”建设和“幸福”建设的主题,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快审计转型升级步伐,努力在更高层面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工作目标

推进审计转型,加强审计管理,提高审计工作规范化程度,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创新审计方法,整合审计资源,提升审计工作能力,努力实现审计工作“创新、创先、创优”。一是审计工作的宏观性和建设性显著增强,审计服务科学发展的职能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明显提升;二是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迈上新台阶,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层次进一步提升;三是审计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强,内部审计职能全面完善,审计队伍素质得到提升。

三、工作重点

1.扎实开展预算执行审计。按照“评价总体、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的思路,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全口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不断增强财政审计的整体性、建设性、时效性。一是做好预算组织单位的审计,对财政部门组织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围绕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绩效和管理的要求,注重对财政支出投向结构的审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财政管理的建议;二是做好预算执行单位和执行部门的延伸审计,关注预算执行情况、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绩效、津补贴政策等执行情况,揭示在执行国家政策、管理使用财政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促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三是做好重点资金的审计,关注各项政策实施和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

2.强力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根据刚刚颁布实施的审计署《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要求,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制度,加强对入围事务所的管理,积极探索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新路子,逐步向以审计机关为主、中介机构参与的工作格局发展,保证审计质量,促进政府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具体做法为:一是加强对参审中介机构的管理。着力加强对入围中介机构的管理和质量监控,结合区纪委对审计机关权力运行内控体系建设的要求,将风险意识、质量意识贯穿在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的全过程。重点对中介机构的履约意识、业务能力、工作效率、职业道德、廉政建设等情况实施综合管理和考核,建立业绩考评机制。二是加强审计机关内部管理。要求局机关工程审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以管理参审中介机构为主,通过把握关键环节,完善三级复核制度,强化质量控制,推行审计会审制度,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三是完善项目审计资料的管理。加强审计依据的收集,完善审计工作底稿,加强对工程项目结算审计档案管理工作。

3.精心组织经济责任审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精神,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用人、用编、用钱的“三责联审”,加大任中审计比例,以促进领导干部全面履行职责为目的、加强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部门财政收支以及有关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为基础,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继续联合推进审计整改,巩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

4.认真实施专项资金审计。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以维护社会稳定和落实惠民政策为目标,进一步强化专项资金审计。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和改善民生,加大对关系民生和社会和谐的重点领域、重点资金和热点问题的审计,加大对事关群众利益的各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加强对群众所关心的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审计,使党的各项政策切实得到贯彻落实,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5.着力完善内审平台建设。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的要求,加强我区内审平台建设。一是完善内审职能,按照市内审协会的要求,街道和融资平台等单位要进一步完善本单位内审职能,并配备与之相适应的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本单位内部管理的作用。二是提高内审人员能力,区审计局加强对内审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水平。将内审的理念、内审的技巧和内审的重点传授给内审人员,使这支队伍焕发活力。三是发挥内审的作用。加强对内部管理的控制,促使本单位以合理的成本、规范的程序进行有效运作,达到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

6.积极探索推进绩效审计。一是开展政府公共资金的绩效审计,围绕财政资金这条主线,重点关注财政资金分配的公平性、使用的有效性和管理的规范性,把财政资金投入与项目进展、事业发展及政策目标实现统筹考虑,促进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运用效果,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二是推进对政府投资的绩效审计,围绕重点支出项目,特别是对政府关心、社会关注、财政投入多的政府投资项目开展审计,把项目建设情况、建成后的运营状况和实际效果相结合,把评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促进投资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三是推进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中的绩效审计。着重加强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重大经济决策、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审计,推动领导干部在做决策活动时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全面关注。

四、工作要求

1.转变审计理念,推进工作创新。审计要增强宏观意识,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度谋划审计工作,关注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增强审计工作的建设性。力求在全面把握、突出重点上有新突破,在提升成果、促进规范上有新飞跃,在争先创优、提高质量上有新成效,在增强监督、提升服务上有新举措,在整合资源、强化管理上有新提高。

2.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审计整改。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促进建立健全审计整改工作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强大合力,促进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和整改。形成被审计单位整改结果报送制度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定期督查制度,使审计的目标得以实现,审计的价值得以体现。

3.强化成果转化,提升审计效能。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的最终和核心产品,要加强审计实施和政策研究的有机结合,注重审计成果的综合运用,使更多的审计成果为领导决策服务,提高审计成果的层次和水平。将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表彰奖励和实施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将审计监督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审计成果提炼、分析、整合力度,拓展成果运用的深度和增强可操作性,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