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意见

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意见

一、肖何庙村设施蔬菜发展现状

肖何庙村地处市西北部10公里,距312国道1.7公里,交通便利,年日照时数2175小时,年均气温13℃,无霜期218天,年降水量519.2毫米,属暖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土壤肥沃,水利条件优越,无工业污染源,属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最佳适宜区。全村4个村民小组,272户,1080人,劳动力610人,耕地面积1540亩,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24元,农业总产值880万元。

该村从1995年开始发展设施蔬菜,是我区塬上设施蔬菜种植第一村。近年来,在区、镇两级的帮助下,设施蔬菜面积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高,效益不断攀升。截止年底,全村设施蔬菜种植面积240亩,全部为日光温室大棚(共119座),生产的西红柿、黄瓜、茼蒿、菜花、西兰花、豇豆、荷兰豆等反季节菜、晚秋菜在西安、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已成为该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从该村设施蔬菜面积来看(仅占耕地面积的15.6%),发展的空间很大;从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来看,通过区镇两级的帮扶,特别是今年3月20日赴泾阳取经学习,群众触动很大,精神振奋,发展的潜力和群众基础较好;从蔬菜产业发展的前景及效益来看,我区地处城郊,区内拥有西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销售市场广阔、渠道畅通,今年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但蔬菜价格持续走高,效益可观;从基础设施来看,该村是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水利设施完备,完全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二、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强化规划指导,创新服务方式,综合运用行政推动、市场拉动、科技驱动、服务促动等手段,实现生产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打造全区高标准设施蔬菜种植示范亮点,推动“蔬菜上塬”工程。

(二)建设目标

从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新发展设施蔬菜1000亩(建棚模式参照泾阳县花马村建设模式,全部按照“半地下、厚墙体、钢结构、大跨度”标准进行建设,单棚棚内面积不小于800平方米),该基地成为全区设施蔬菜发展的样板,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周边镇村积极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力争在我区塬上建成万亩设施无公害蔬菜基地,使辖区群众过上更加殷实的生活。

三、规划布局及建设计划

(一)规划布局

基地的规划布局见《区肖何庙村千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图》

(二)建设计划

共新建新型日光温室1000亩,其中部分按照畜-沼-菜模式建设,具体建设计划如下:

年新发展设施蔬菜285亩,其中3月—6月(一期工程),发展设施大棚100亩;6月—10月(二期工程),发展设施大棚185亩。

年(三期工程)新发展设施蔬菜164亩。

年新发展设施蔬菜350亩。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区政府决定成立由主管区长任组长,区财政、农林、水利、农发、交通、市区电力局和信用联社以及双照镇等部门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具体负责基地建设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

(二)强化技术支持。一是抓建棚质量。考虑到基地要建设的新型大棚在我区为首次,为确保建棚质量,聘请泾阳县蔬菜局相关专家负责该项工程的棚体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二是抓新优品种筛选引进和技术推广。区农林局针对规划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前瞻性预测,适时筛选确定一批主推品种。并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做好产业发展技术保障。三是抓科技培训。结合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着眼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定期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技能素质,达到每个建棚户有一个技术明白人的目标。

(三)强化政策扶持。为了确保基地建设顺利开展,促进优势产业形成规模,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步伐,区财政对新发展新型设施大棚进行以奖代补,补贴标准为每亩1500元,并协调区信用联社保证每个建棚户发放贷款2万元。同时,借鉴泾阳县经验,给合基地实际,采取领导包抓和支农资金捆绑使用的办法,全力打造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亮点。双照镇由镇长及主管农业镇长包抓,主要负责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合理流转、群众积极性的保护和发动、信贷资金的落实、基地建设施工监管以及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区农林局由主管局长及园艺站站长包抓,主要负责基地建设规划的编制、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设施机械的推广补贴等工作;区农发办和水利局负责做好基地的灌溉水利设施建设;区交通局负责生产和园区道路硬化工作;市区电力局负责做好基地的电力线路建设工作;区信用联社负责做好基地群众建棚贷款筹措、发放等工作;区财政局负责区级以奖代补资金的筹措和发放工作,确保补贴资金足额按时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