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深化网格化管理实施意见

深化网格化管理实施意见

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新形势下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模式,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新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的具体实践。年以来,我市出台了《关于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意见》(市委号),积极构建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高效的基层党的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服务新机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丰富完善、深化覆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总结推广各地在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意见》(委号)和市专题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深化全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目标任务

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应对新形势下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及管理机制创新和转变的新举措,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6月底前,各镇乡街道要完成网格划分、力量整合、搭建管理服务平台等工作。到今年年底,逐步实现网格布局到位,管理职能明确,服务团队健全、运行机制顺畅、作用发挥良好的目标,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末梢、覆盖到各个角落,使"每一个区域都有人精细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人贴心服务"。

二、准确把握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工作重点

1.科学合理划分网格。在不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和管理格局的前提下合理划分网格,在原网格划分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责任单元,将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流动人口纳入网格管理范围,针对特点区域、特点行业、特点人群单独划分网格,做到网格全覆盖,管理无盲点。各镇乡(街道)在组织实施中具体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属地划分原则。在行政村、城市社区所辖范围内划分网格,进一步细化管理服务单元,所辖范围的企事业单位一般归属所在地网格内。二是适度划分原则。网格的大小主要以辖区住户(含流动人口)、单位、人口和网格管理服务人员数量为衡量依据,从便于掌握情况、便于服务管理角度考量,确定网格规模。具体情况应根据实际而定。三是整体划分原则。网格划分要保持管理对象的整体性,不能机械割裂。一般以行政村、自然村、住宅小区、楼宇、楼道为基本单元网格。相对独立、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商贸楼宇、企业、院校,以及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等特定区域,可单独建立网格。四是扁平划分原则。网格的划分是为了更好的开展服务管理,要实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扁平化,防止网格行政化或网格层级化倾向。

2.明确服务管理内容。要按照社会服务管理实际,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确定网格管理服务内容。基本内容应包含以几个方面:一是宣传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宣传平安、综治工作。二是信息收集。通过深入网格走访,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和民生诉求,以及流动人口、特殊群体、安全隐患、重点救助对象和社会组织等信息。三是矛盾调处。深入排查网格内各类矛盾纠纷和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做好调处化解工作,做到矛盾纠纷及信访问题早排查、早发现、早化解、早控制。四是治安防范。协助做好网格内出租房管理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等对象的教育管理,积极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指导居民群众落实治安防范措施,积极预防和及时制止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五是公共安全。落实交通、消防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措施,协助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公共安全。六是民生服务。立足为民、便民、惠民的根本宗旨,提供多种形式的民生服务措施。特别要针对特殊人群以及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制定相应服务管理措施,提供各种专业和特色服务。七是民主监督。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监督基层各项民主制度的执行,促进基层组织依法办事、照章理事。

3.整合管理服务资源。通过组团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利用政府行政资源、社会组织资源和人民群众资源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一网格+一党小组"模式,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使党组织和党员进一步融入群众工作生活之中,成为所在网格的核心与骨干。每名党员负责联系网格内的若干户群众,定期开展走访活动,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机关事业单位等领域的党员,要通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方式,加入到各种社会服务团队之中,纳入基层社区,参与服务活动。党员参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情况,要作为党内民主评议与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大力加强社工队伍建设。积极推动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工)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人才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特别是要吸收有社会工作师或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的社会工作人才加入到社工队伍中来。严格按标准配备城市社区工作者,并努力向农村拓展延伸。每个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至少配备一名专门负责"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专职社工。三是整合管理力量加强社团建设。全面整合镇乡(街道)和村(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社区(驻村)民警、流动人口协管员、专职巡防员、专职消防员、禁毒社工、人民调解员、社区矫正专职社工、民政联络员、计生协管员、劳动就业协管员等专(兼)职力量,以及网格内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老干部、党(团)员、社会组织人员、志愿者、有专业专长人士等人员,组建管理服务团队。根据组建层次、参加人员和服务内容不同,一般可建立自治服务、基础服务和专业服务等类型的服务团队。通过一格一长、一格多员或者一员多格等形式落实网格员管理服务责任。每个网格应确定1名网格长,一般由村(社区)干部兼任,负责网格日常协调和信息收集、汇总、报送等工作。

4.建立管理服务平台。从有效发挥社会资源和满足群众服务需求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层面建立完善不同的服务平台。一是市、部门层面。要健全完善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平台、"81890"式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平台、社会组织服务平台、网络舆情研判导控服务平台等,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要建立网格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平台,全面推广应用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为社会服务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二是镇乡(街道)层面。要健全完善镇乡(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在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组成部门(组织)的基础上,根据社会服务管理的需要吸收、整合其他有关部门力量和资源,实行集中办公,设立相应的服务窗口(大厅),构建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平安建设、民生服务为一体的工作平台。三是村(社区)层面。要建立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室(站),整合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等平台,以及"老娘舅"、"和事佬"协会等组织,着力在纠纷调解、治安巡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居家养老等方面提供广泛服务。四是网格层面。要推行有形网格,绘制网格图,设计醒目的标识标记,明确网格分布情况,让群众形成清晰明了的网格概念。每个网格原则上应有一个固定场所,可依托村委会办公楼、单位传达室、住宅小区保安室、综治警务室等场所作为网格点,配备网格办公室、办公桌(柜)、资料框(盒)。要通过设置信息交换箱、发放便民联系卡、公布服务电话、开通网格QQ群等方式,拓宽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渠道,为网格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

三、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运行机制

1.走访排查制度。网格管理服务人员要坚持经常性走访与集中性走访相结合,全面排查网格基础信息,建立一户一档基础台帐。要通过走访全面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群众需求,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群众呼声和疾苦,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工作。

2.对接转换机制。重点要建立上下对接机制,使条条线上的职责任务对接转化到块块之中,在网格层面得到有效落实。要建立健全网格与网格之间的横向对接机制,通过开展共建共创、互助联谊、联调联防等活动,加强协作配合,实现优势互补,促进资源共享。

3.联系互动机制。要建立健全部门、镇乡(街道)、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联席会议和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矛盾纠纷联合调解、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等制度,完善部门联系镇乡(街道)、镇乡(街道)干部联村驻点制度,通过定期召开例会等形式沟通信息、汇总情况、交流经验,形成部门、镇乡(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联动工作机制。

4.教育培训制度。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社工队伍、网格员、服务团队负责人、网格管理服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全面提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相关人员掌握民意、调处矛盾、化解纠纷、扶贫帮困的能力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网格管理服务队伍。

四、切实加强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组织领导

1.强化组织保障。要把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完善工作方案。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部署,并明确专门领导负责实施落实。市、镇乡(街道)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和网格专职管理服务人员工作薪酬,为深入持久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2.强化部门合力。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协调、组织部门发挥组织优势、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格局。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及特点,主动融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形成工作合力。

3.强化督导落实。市委将把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纳入平安综治考核内容,作为评先授奖的前置条件和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要进一步完善项目推动、分类指导、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检查通报。

4.强化宣传发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宣传活动,积极营造社会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和宣传各地各部门推进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大力宣传基层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生动事迹,不断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