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医药工作要点

中医药工作要点

一、坚持规划引领发展

编制完成《市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市“十三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指导各区(县)各单位制定中医药发展规划。

二、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实施意见(2016-2030)》要求,加强市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提升专科专病和疑难重症救治能力。实施全民预防保健和健康城市中医药工作方案,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推进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科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覆盖面。

三、强化基层中医药工作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创建部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坚持定期指导,重点突破,全面落实,限时完成,为2018年创建市级部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促进基层中医药建设与发展。实施“十三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扩大基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覆盖面,开展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角建设,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

四、同步推进中医医改

一是全面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参与制定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细化方案,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二是合理调整中医服务价格,优化中医服务定价机制,逐步完善中医医院补偿机制。三是制定差别化中医分级诊疗政策,确定中医医院首诊条件和首诊病种范围,满足群众中医首诊需求。四是做好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和评审工作,推动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创新中医药诊疗服务模式,提升中医非药物疗法和中药饮片分别占业务收入和药品收入比例。五是继续实施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五、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综合实力

进一步提升市、县(区)级中医医疗机构服务内涵和水平,完善服务功能,增强综合实力,发挥中医药特色,拓展服务区域。市中医医院按照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做好相关工作,接受国家、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巡查,区县中医医院按照国家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巩固成果,为创建三级乙等医院作准备。以“中医三名”战略为方向,形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疗效显著、服务周到的中医医疗。将开展第二届十大名中医评选工作,激励广大中医药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六、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建设

全市所有的综合医院都应设置达标的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市级妇幼保健机构按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设置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够提供妇科和儿科的中医药服务。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明确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方案。

七、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结合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老年疾病重点专科、膏方推广等项目的建设,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健康与养老服务项目。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向老年医学倾斜。结合中医医疗、体育健身、医疗气功、膏方调理、养老服务内容,以健康产业服务为目标,作为全省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示范区县,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建立民营或合作的健康产业机构1-3所。

八、鼓励社会办医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中医医疗机构,探索完善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的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社会资本开办中医骨伤、针灸、肛肠、康复等专科医院,放开中医诊所设置规划限制,大力促进民营中医诊所的发展,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到基层开办中医诊所,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诊所。不断满足新时期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提升中医药的人文救助精神和关怀。

九、大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开局之年,各地要进一步改善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医疗条件,合理配置中医药人员,增添、更新中医诊疗设备,切实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科(室),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中医馆,全市10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室),10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打造中医馆。全市能运用10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提供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达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技术方法的种类数达6种以上。各区县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国家相关工作要求,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70%以上。拓展中医药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内容,扩大现有的中医药健康管理适宜人群覆盖率,力争到2020年覆盖90%以上的适宜人群。2016年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超过45%。

十、加强中医特色优势建设

各级各类中医院要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方向,建立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激励机制。积极使用和配备中医药人员,医院中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医师比例60%以上。充分运用中医药技术防治疾病,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中医预防、保健、医疗服务。二级甲等以上公立中医医院,门诊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50%以上,中药饮片收入占药品收入的20%以上,医院制剂收入占药品收入4%以上。非药物处方占15%以上。完善中医临床路径,支持病房开展中医药为主的治疗和管理,进一步完善以中医药特色评价为主体的中医医疗机构评价监控体系,保障中医药服务健康持续发展。

十一、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加强各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建设。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开展师资培训、业务指导、适宜技术筛选,适宜技术手册印发等工作。依托市级中医医院成立市级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负责本地区适宜技术的筛选、推广、培训等工作。各区县建成1个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10项,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5项。

十二、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和管理

继续推进重点专科建设,按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国家、省、市、县、院“五级联动”的要求,建成和在建部级中医重点专科4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8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25个,鼓励不断提高重点专科的学术水平与医疗技术,制定重点专科的考核评价机制,使重点专科“能上能下”,配合完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清理和督查工作,树立重点专科医疗技术过硬、确有中医特色、学术水平领先、临床疗效显著的特色和优势。使重点专科(专病)的建设更上新台阶。

十三、增强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

各级中医药机构要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鲜明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办院宗旨、机构精神、远景使命、发展战略、院规院训、院歌院徽、服务理念等,将中医药文化融入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升。努力营造基层中医药文化氛围,在诊疗环境上体现传统文化风格,服务方式上体现中医特色优点,让患者在中医药治疗中陶冶情操、享受文化。

十四、弘扬大医精诚文化,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传统中医学根植于传统文化,并为传统文化注入生命关爱的基础性支撑。“大医精诚”昭示了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

爱情怀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展现了传统文化的优秀特质,亦是医家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医医疗人员要大力继承

和弘扬“大医精诚”文化,培养高尚的济世情怀,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讲话精神。

十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聚焦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严格执纪问责。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大力弘扬以“大医精诚”为核心的职业精神,选树先进典型,弘扬行业正能量,巩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落实医疗卫生行业作风建设“九不准”的要求,坚决打击遏制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